文AO記者 王蕊
濰柴動力參與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此它成為業內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近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濰柴動力參與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國務院設立,代表中國最高規格政府獎的國家科學技術獎,旨在獎勵為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與組織。濰柴動力也是此次行業內唯一個獲得創新科技一等獎的企業。
據悉,濰柴動力“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是濰柴動力十年自主創新的集大成者。其動力總成,由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器和漢德車橋組成,是重型商用車的核心和關鍵。此次經專家鑒定認為,項目“總體技術居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動力總成的變斜率踏板特性控制技術達到國際現金領先水平”。因此,一直以來,“濰柴動力+法士特變速器+漢德后橋”的組合,也被行業公認為黃金動力鏈。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濰柴的自主創新之路則是起源于1983年。那一年,重汽集團總投資11.58億元,從當時的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全套引進斯太爾91系列重型汽車整車制造技術,這其中就包括關鍵總成技術。此后,經過十幾年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積淀,濰柴逐漸走向了自主開發的道路。
2003年,濰柴動力與世界三大內燃機研發機構之一的奧地利AVL公司合作,在奧地利建立研發中心,利用全球資源推動內燃機研發;2005年,推出我國第一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功率WP10/12藍擎國三電控共軌重型發動機;2012年,推出國內第一臺大功率缸內直噴天然氣發動機;2012年5月,研發出國內第一套自主ECU電控系統,從根本上突破了國際壟斷;2016年,代表中國內燃機可靠性研發制造最高水平的濰柴內燃機可靠性重點實驗室,成功入選國家重點實驗室,而這也是行業內第一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近十年來,濰柴發動機板塊更是累計研發投入150多億元,并在濰坊、上海、濟南、西安、美國芝加哥、德國亞琛和日本東京等地搭建起全球協同研發平臺,同時與德國博世、奧地利AVL、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全球知名科研院校、企業建立深度合作,整合全球資源,協同技術研發。至此,濰柴已經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71項,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812項,其中發明專利503項,更是先后榮獲自主創新典范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中國工業大獎、中國質量大獎、國家科技進步等眾多榮譽。
沿著自主創新道路穩步發展的濰柴,近三年動力總成產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912億元,新增利潤109.4億元。產品廣泛應用于重型商用車各領域,目前已成為國內主流卡車和客車企業產品的標準配置。同時,項目產品每年節約燃油1037萬噸,減少CO2排放3266萬噸,為我國節能減排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奮勇向前的濰柴從未停止腳步。當天,在剛剛榮獲中國科技領域最高獎項后,濰柴便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了濰柴動力13G發布暨卓越動力系統上市儀式,推出了中國商用車動力總成的最高配置,重新定義中國商用車新標準。
在機械行業內的“大佬”之前,更先捧得這座獎杯的,是客車業內的絕對“大佬”—宇通客車,以及重卡界第一梯隊選手—中國重汽。2016年,宇通客車主持完成的《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憑借領先的關鍵技術和重大的經濟效益,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而中國重汽憑借著自主研發的SCR技術,也獲得了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無論是濰柴的動力系統、宇通新能源汽車,還是重汽的后處理系統,從國務院對其表彰的項目內容中不難看出,環境已日漸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國家目前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因此,在環保攻堅戰如火如荼的進行時,大量燃燒柴油、尾氣排放超標的商用車,也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對象。
據聯邦德國環境署的一項研究,柴油發動機排放出的大量尾氣進入大氣后,可導致臭氧濃度增加,柴油發動機排放尾氣中的煙塵微小顆粒數量與汽油發動機相比,可高達30倍~100倍。而這些微小顆粒一旦被人體吸收,便難以排出體外,久而久之,將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為減輕商用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近年來,國家也在不斷出臺著各種政策。
2019年1月4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能源局、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了《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計劃明確提出,2019年7月1日起,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并且,自2019年1月1日起,將全國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
而在2018年7月3日,國務院印發的《答應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也曾指出,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同時,針對一部分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需通過加裝DPF等后處理系統,對尾氣系統進行優化升級,“短時間”內達到排放標準。
與此同時,國家還提到將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到2020年前,全國鐵路貨運量將比2017年增長3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增長40%、長三角地區增長10%、汾渭平原增長25%。
在管控柴油商用車的同時,國家也在不斷鼓勵新能源車的發展。
2018年7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了《關于節能新能源車船享受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指出,對符合各項標準的純電動商用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商用車,免征車船稅。而在此之前,2012年3月和2015年5月,財政部也曾先后出臺《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車船稅政策的通知》《關于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對節約能源車輛減半征收車船稅,對使用新能源的車輛免征車船稅。
此類減稅措施的發布,不僅體現了國家對汽車產業扶持政策的延續,也再次凸顯節能減排將作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