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張 靜

言及安徽省,最具知名度的非黃山莫屬,“黃山歸來不看岳”便是最好的宣傳語。不論佛教勝地九華山,還是最美鄉村宏村,亦或世外桃花源歙縣,皆是頗具盛名的旅游品牌,然而在公眾印象中,安徽省的工業品牌則略顯單薄,知名度不足。不過,這一觀念正在被刷新。近年來,安徽省實施“制造強省”戰略,發展優勢制造產業,培育核心優勢產品,制造業異軍突起,打響了“精品安徽”形象品牌。
安徽是我國長江經濟帶與中部崛起重要戰略省份,是傳統農業大省、當今制造大省,但全國500強品牌僅有6個,安徽“十三五”規劃提出“品牌經濟占六成”任重而迫切。
安徽曾經是我國輕工大省,80年代即有“安徽有三寶,電器、名酒與芳草”美譽,揚子電器、美菱冰箱、榮事達洗衣機響徹大江南北;古井貢,中國八大名酒,因“降度降價”策略帶動中國名酒第一輪復蘇,銷量與聲譽直逼茅五劍;芳草開創藥物牙膏先河,銷量全國第一。但在后來的市場競爭中,很多品牌逐漸沉淪,其中很大原因是因合資合作喪失品牌自主權,甚至被競爭對手戰略性“雪藏冰封”。
而對品牌的重視將有不一樣的結果,現任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牛弩韜曾經主政亳州時親抓古井貢酒,主政淮北時親抓口子酒,親自參與品牌定位、包裝設計與廣告創意,古井貢“年份原漿”、口子“窖藏”全新定位甚至廣告詞皆出自他主政期。目前,安徽“三寶”僅名酒仍有上升趨勢,并從古井貢一枝獨秀擴張為四個上市公司:古井貢、口子窖、迎駕、種子酒“四朵金花”。
2013年開始牛弩韜主政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他深刻認識到安徽打造制造強省,關鍵在:“推動制造品質革命,要大力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堅定不移走品質為本,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根在質量、貴在對標、重在設計、贏在品牌”。因此,定位“精品安徽”,既有品質,也有品牌的“雙品”涵義,以“革命”之語定性,可謂極度重視。
鑒于安徽過去企業自主品牌自生自滅的慘痛教訓,也鑒于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門檻抬高的現實,安徽人民政府下達專項政策支持,推動“精品安徽”品牌工程實施(《關于印發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號),安徽經信委責成消費品工業處組織各地市縣具體落實。為此,消費品工業處多次拜訪山東經信委“好品山東”取經,與中央媒體深度溝通資源與宣傳策略計劃,通過公開招投標形式全國尋求專業公司專項服務,并多次召集企業聽取意見與需求。
據公開資料顯示,入選“精品安徽”的很多品牌是大明星代言,林依輪代言燕莊、楊冪代言溜溜梅、三只松鼠火爆組合TFBOYS代言、姚明代言水性科天……明星代言陣容強大。鑒于傳播成本太高,“精品安徽”采取集群廣告方式抱團取暖,并起到了1+1>2的效果。
“精品安徽”宣傳活動開展一年多來,進一步宣傳展示了安徽工業精品形象,擴大了安徽企業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提高了品牌競爭力和占有率,樹立“精品安徽”新口碑新地位新影響。
通過 “精品安徽”宣傳活動助力,江淮汽車這家安徽省龍頭制造企業,終端市場迎來一輪新的增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凸顯;作為建廠60周年的老牌企業,合力叉車2018年實現規模和質量雙增長,連續28年獲得國內銷量第一;華米科技這家安徽本土成長起來的創業公司,與小米合作的產品銷量爆發性增長,成為智能可穿戴行業的單打冠軍;安澤電工乘著“以電代煤”的政策東風,實現合同簽約2億元……

華米手環
2018年發布的《“安徽工業精品”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安徽省將在制造業領域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牌、名園,每年遴選100個左右工業精品,5年滾動打造1000個左右安徽工業精品。還將聚焦世界一流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梯隊培育,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智能制造水平高、管理先進的“安徽制造”品牌企業。
據安徽省新聞辦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全年安徽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創近4年新高,居全國第四位、中部第一位,高質量發展態勢凸顯。
在安徽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記者注意到,安徽省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業界實際運算性能最高的數字信號處理器——“魂芯二號A”研制成功,世界唯一讓機器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在科大訊飛實現,一大批重大源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另外,世界最薄0.12毫米電子觸控玻璃成功下線,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萬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2萬輛、占全國13%,CA20型飛機樣機首飛成功,維信諾第六代柔性顯示器生產線開工建設,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
在推動“制造強省”建設方面,牛弩韜介紹,安徽省正在實施國際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智能家電等先進制造業集群。依托中國聲谷,繼續深化部省合作,打造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先行區和智慧產業新高地。
下一步安徽省將繼續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安徽工業精品提升行動”,提升安徽制造供給質量和效率;持續開展“精品安徽”系列宣傳,全面提升“皖商、皖企、皖品”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