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毅

當下阿里巴巴主導的新零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推進,開花結果。而新零售所釋放的巨量需求正催動整個物流配送系統進行一場深入遠大的場景變革,“所見即所得”的新零售和與之匹配的“分鐘配送”的新物流,正給傳統零售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與光景。
物流配送向“點對點、分鐘級”快速演進,店倉合一、前置倉成為決勝新零售的關鍵。
新零售要求更高效的現代供應鏈組織方式及物流配送模式。未來供應鏈將是新零售的生命線,是實現對商品貨源控制的關鍵。只有優化供應鏈資源,實現對供應鏈上中下游每個環節的精準把握,建立極快流轉的物流配送體系,才能在新零售的探索中率先勝出。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實現“點對點、分鐘級”演進,誰能在物流中以快取勝,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眾所周知,生鮮物流領域最難做的,其“最后一公里”末端的配送——產品如何保鮮,如何減少磕碰,如何最快及時送達,實現“0耗損配送”更是“難中之難”,這被稱為物流界的“珠穆朗瑪峰”。
我們知道,傳統線上零售的物流模式以“全國倉網+標準快遞”及“RDC/城市倉+落地配”為主,伴隨新零售模式逐步推進,消費者對物流及時性和服務性訴求不斷提升,逐步演進出以“店倉一體(含前置微倉)”為核心的點對點物流配送模式,以實現“點對點、分鐘級”的“即時配送”。尤其是現階段的生鮮、餐飲品類為主的物流時效上的要求更為嚴苛,已從以天為單位直接提升至以分鐘為單位,通過店倉一體化、智能柜、微倉、眾包快遞、無人機等方式,解決新零售模式下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力求以極速取勝。
當前,隨著C2B與個性化消費的發展,倉儲時間日益縮短,庫存逐漸向消費者端移動,直至成為家里的庫存。因此近家的門店或前置倉(店)將成為物流前端支點,店倉合一的實體店(包括超市、便利店等)、前置倉將變成未來的物流配送的關鍵點,亦是決勝的戰略高點,尤其是生鮮零售進入“1小時送達”的新維度,將開創新零售新模式。
當前新零售模式之下即時消費供給本地化越來越明顯,很多貨并不需要純電商的倉庫發貨,可以從靠近消費者最近的實體店發貨,所以這些實體店會變成未來的物流配送一個前端的支點。甚至連夫妻類型的便利店這種小門店也是一個倉庫的作用,貨架擺放著貨物。通過線上線下一體貨一體化的配送,極大地擴大線上服務的范圍,提高門店的坪效,促活線下實體店。
可以說,前置倉模式、倉店一體化,已成為了新零售浪潮下電商與線下實體店融合的一大探索,亦是營銷的一大秘訣。
新零售之下店倉合一、前置倉運營成功案例
從2016年開始,新零售的超級物流異軍突起,突飛猛進,最有代表性的是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屈臣氏以及大潤發。這里一一分別簡述。
盒馬鮮生:全渠道體驗最棒,顛覆傳統零售
2016年1月,阿里巴巴的自營生鮮類商超盒馬鮮生在上海金橋廣場開設了第一家門店,面積達4500平米,成績斐然,年坪效高達5萬元,是傳統超市的3?5倍。
近日,盒馬鮮生首度披露運營贏利數據。數據顯示,運營1.5年以上的盒馬鮮生門店,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單店日均銷售額達80萬元,遠遠超過傳統超市。實現這一成果的,是盒馬超過60%的線上銷售占比。而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馬門店在全國迅速增至64家,分布在14個城市,服務超過1000萬消費者。
盒馬鮮生是如何做到高效運轉、業績斐然的?那就是實施“倉店一體化”的新零售運營模式,倉即是店,店即是倉,全面顛覆傳統電商。常規電商用全國倉或遠倉做配送,而盒馬選用高大上的近地門店做倉,店倉一體化:門店貨架即為線上虛擬貨架,讓顧客對購物環境、商品品類和品質、服務質量有更真切的感受,增強客戶的信任感,線下門店所帶來的極佳消費體驗也能將用戶引導至線上平臺,保證了較高的用戶留存率;同時也建立了線上生鮮商品最近的冷藏配送基地,讓每個線下門店都變成一個個小倉庫,成為線上消費的前置倉,實現商品從門店極速配送,做到“從-18℃到60℃的全溫層配送,讓凍品到手不會化,外賣到家還冒著熱氣”。
盒馬鮮生定位于以大數據支撐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在賣場頂部設置了傳送帶,線上訂單通過自動傳送帶傳至配送倉,做合并訂單、打包,確保10分鐘之內完成揀貨裝箱,然后交給配送員統一送出,做到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可實現最快30分鐘送達。據悉,消費者在盒馬門店內看到的任一生鮮產品都可在線上APP找到同款,并下單郵寄到家,實現消費者“所見即所得”的愿望。目前盒馬的城市配送中心,包括各個合作的線下門店的冷庫、常溫庫和加工中心等,配送員依靠配送App,確認取貨后,被分配路徑,在周圍3?5公里內進行配送,成為盒馬鮮生打通線上線下的關鍵。
盒馬免費配送到家,短期來看成本相較于傳統賣場偏高,但其終極目標在于實現對核心商圈客群的主動性覆蓋,一旦實現將快速顛覆傳統賣場。以上海為例:環內城區面積約680平方公里,假設按照半徑3公里作為免費配送區,理論上只需24家門店即可實現全部主動性覆蓋,獲取最大量的消費者群體。
到盒馬體驗店的消費者會被指導安裝盒馬APP,引導線下消費者線上下單,實現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的閉環消費模式。為了掃清線上、線下對接的阻礙,盒馬鮮生還通過電子標簽等手段將線上、線下銷售的產品統一管理,包括所有商品的變價、促銷、積分和庫存等信息,在適應全渠道銷售的同時,形成了線上線下消費的完整閉環。
盒馬鮮生的聯營商眾多。盒馬鮮生和多家一流廠商合作:1.和輝山乳業推出中國首個乳業O2O品牌“哞客”,將高端乳品送到上海消費者餐桌上;2.和上海光明食品乳業集團達成協議,進入盒馬鮮生線上下線賣場;3.和上海食全食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進一步加強生鮮領域。盒馬鮮生的商品由專業采購團隊全球產地直采,線上線下商品共享,大大降低了采購成本。
可以說,經過對物流體系大刀闊斧的全面再造,阿里的“嫡系部隊”盒馬鮮生在新零售物流體系已率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向“點對點、分鐘級”的服務目標快速演進,3公里最快30分鐘送達,幫消費者實現“所想即所得”!
每日優鮮:前置倉極速達冷鏈物流輕模式,堪稱一個“大創舉”
每日優鮮是一個圍繞著老百姓餐桌的生鮮 O2O 電商平臺。2018年已完成水果、蔬菜、乳品、零食、酒飲、肉蛋、水產、熟食、輕食、速食、糧油、日百等全品類精選生鮮布局,在全國20個主要城市建立“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為用戶提供自營全品類精選生鮮1小時達服務。
前置倉,簡單來說,主要是針對生鮮品類,在離消費者較近的地方,可能是某個辦公樓或某個社區,設置一個小型的倉庫,或是100平左右的微倉,用戶下單時,分單給其由其所屬的微倉,1?2個小時就能配送上門。前置倉,主要以城市為中心建立分選中心,然后結合訂單密度向居民社區滲透,形成半徑3公里的圓形覆蓋網。與盒馬鮮生的“店即倉”一起,前置倉被媒體稱為“生鮮配送”兩個“偉大創舉”、被媒體盛贊“堪稱精巧”,是因為每日優鮮宣稱在這個距離尺度之內,運輸冷鏈是可以被省略的,前置倉的成本是更優的。
相比于盒馬鮮生和永輝超級物種在商業和社區中心開店,每日優鮮前置倉采取了一種相對來說比較輕的模式。公開報道顯示,每日優鮮在北京設置一個前置倉的成本約5萬元,而日銷售額可達3萬元。目前看上去確實運營不錯。
據悉,每日優鮮旗下的便利購利用公司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將商品配置到遍布北京的近300個前置倉,然后根據不同點位的補貨系數和補貨頻次,由自營配送員進行貨架的補充和更新。正是因為依托每日優鮮這個生鮮電商平臺,便利購的補貨效率和商品質量都較高。目前每日優鮮24小時配送支持全品類配送,無論是糧油、水果,還是雞蛋、牛奶、海鮮、日用百貨,都可以實現夜間配送。配送費用方面,滿足包郵門檻加收6元夜間配送費,不滿則加收10元配送費,就可享受會員1小時送到家的生鮮配送體驗,而付費會員基本可實現半小時送達。
由于微倉避開了商業店面高昂的成本及選址問題(特別在城市成熟商圈和社區,一鋪難求,同時傳統線下店選擇合適的店面,周期可能會長達幾個月),所以每日優鮮擴張速度非常快,幾乎高密度地覆蓋了所有的一線城市。
由于每日優鮮自建的微倉只是其供應鏈體系的一部分,每日優鮮還與附近大量生鮮店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幫助它配送。
從實際體驗情況來看,每日優鮮的線上運營能力很強大,運營節奏非常強。2018年上半年,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行業的用戶規模占比已突破50%,連續4個季度領跑行業。從TrustData發布的數據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截至2018年上半年,每日優鮮APP月活過百萬,雄踞生鮮電商榜首。
2018年9月6日,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盛、騰訊、時代資本、Davis Selected Advisers領投,保利資本參與戰略投資。當前每日生鮮的戰略,一方面是深耕全球優質供應鏈,精選3000款生鮮商品,并將自有品牌商品占比提升至50%;另一方面,全力推進“百城萬倉億戶”計劃,覆蓋100個城市,拓展10000個前置倉,為1億戶家庭提供全品類精選生鮮1小時送達服務。
屈臣氏:大玩門店前置倉,即時物流成為標配
新零售業態下,屈臣氏抓緊與菜鳥、天貓的合作,并覆蓋其各個門店和商家。屈臣氏首先在天貓開旗艦店,今年1月與菜鳥合作,推出基于門店發貨的“定時達”服務,可根據消費者下單的商品,運算門店內的庫存,而定位附近3公里內的屈臣氏門店消費者網購下單時,可以選擇從就近的實體門店送貨,最快2小時可以送達,還可以預約特定時段送貨。
目前屈臣氏將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東莞5大城市的200多家門店變身“前置倉”、實現店倉一體化,在這5個城市的消費者在屈臣氏天貓旗艦店購物時,菜鳥將根據消費者的收貨地址,給3公里內的網購消費者送貨。如果門店有庫存可以發貨,系統將在消費者支付前的頁面上顯示“定時達”字樣。消費者點擊后,可以選擇不同的時段送貨上門。最快的可選時段在下單后的2小時,這意味著門店發貨最快1小時、最慢2小時就可以送到,而不用像過去那樣等商品從全國倉庫發貨,需要1?3天配送才能到手。
目前,屈臣氏的天貓旗艦店共有500多個SKU的商品支持門店發貨服務。消費者下單的一瞬間,一條消息會被推送至門店鎖定庫存,通知打包,另一條消息將通知快遞員上門攬收。
這是新零售下,線上線下物流融合的一大突破。從此,消費者購買的屈臣氏商品不僅可以由專屬的電商倉庫發出,還可以靈活地從附近門店發貨,商家位于線下的門店將成為一個個放在消費者身邊的“前置倉”,既能滿足消費者的極速、精準等配送需求,又能幫助屈臣氏降低倉儲成本,更智能地運營供應鏈。可以說,基于線上線下融合推出的即時物流也已成為屈臣氏的標配。
這方面,知名零售企業大潤發也做得比較好。
從2018 年 3 月開始,大潤發借用阿里開始進行數字化改造。6 月 11 日,大潤發宣布已對 100 家大潤發門店完成天貓新零售升級改造。到今年年底,全國近400 家大潤發都將全部改造完畢。其改造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借鑒了盒馬經驗與運用菜鳥配送體系,實現“店倉合一”,為門店周邊3 公里范圍內的用戶,提供商品一小時送達等服務。
根據聯商網報道,大潤發平時的單量也在 2000單左右,升級后的大潤發門店,高峰期間的線上訂單可以達到一天 5000 單,大潤發門店坪效也顯著增加,整體效益提升了15%。國內大賣場坪效為 1.3 萬元,美國為 2.8 萬元,而大潤發坪效1.9萬元。根據調研數據,上海閘北店/蘇州店目前的客單價為 65 元,毛利率21%—22%,若不考慮拉新成本 5 元/單,大潤發每單已處于盈虧平衡狀態。成本主要包括配送成本、揀貨包裝成本、傭金成本以及初始固定資產投入攤銷等。
結語
從-18℃到60℃的全溫層配送,讓凍品到手不會化,外賣到家還冒著熱氣!新零售之下店倉一體化不僅可以實現“0耗損配送”,降低物流成本,也更綠色環保。你滿意嗎?!
可以說,基于線上線下大融合、以店倉合一、前置倉為主要運營特點推出的即時物流正成為新零售模式之下許多大型零售企業的標配。
誰能把握此先機,誰就掌控了下個10年零售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