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識缺失: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可以嘗試
近日,北京管莊地鐵站內,女大學生張某攜帶水果刀乘地鐵時拒絕安檢,并存在襲警嫌疑。在派出所被問到其行為將會面臨何種后果時,她露出微笑:“最多拘留15天,其次罰款,其次警告”,并稱人生總要有第一次的嘗試。“帶刀實習生”的囂張,讓人咂舌。
時文選讀
懂法更應該守法,而不是以身試法
央廣網
一個22歲的女學生,堂而皇之地帶著相關規定禁止的刀具試圖通過地鐵安檢,在被攔下后還不以為然,在進入警局后仍無悔過之意,甚至襲警,她那句“最多拘留15天”,其實已經說出了大多數襲警人員的心態。大概,她在心里仍認為15天期滿后,自己該找工作找工作,生活還會沿著既定的軌跡進行下去。所以,這名女學生面帶微笑,表情放松,絲毫無悔過之意。
那么,“刑事拘留”會對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有怎樣的影響呢?很多網友指出:會留有案底,開不出“無犯罪記錄證明”“美好生活可能要泡湯了”。有網友表示刑拘就已經是在走刑事程序了,今后出來工作,因為有案底,國企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沒辦法參加,子女以后的政審甚至銀行貸款等都會受到影響,而且出國還可能會受限,因為“無犯罪記錄是申請很多國家簽證的必要條件”。
沒有守法意識,沒有對法律的敬畏,必定會為之付出代價。常言說“無知者無畏”,而該女子毫不畏懼,在“懂法”且明知后果的前提下違法,更是讓人無語。“懂法就更應該守法,而不是以身試法”,藐視挑釁法治社會就應該得到相應的處罰。警察執行公務,代表的是法律,其尊嚴與執法權威不容挑戰,任何辱警、襲警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素材分析】
我們常說無知者無畏,因為不懂法所以犯法尚且有情可原,在經過嚴肅的教育之后或許能有所改正。而當一個人自認為懂法時依然知法犯法,那就不只是無知了,更多的是良知的缺失、社會道德的缺失。
【適用話題】
道德;法律意識;知法犯法。
話題拓展
女大學生襲警:“好壞都要嘗試”的人生信條應摒棄
檢察日報
這件事的當事者如果是一個未成年人,我們尚可以將其歸結為年幼無知。然而,這種幼稚的想法、充滿暴力的行為發生在一個大四學生身上時,就十分令人吃驚了。22歲的成年人,本該負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接受高等教育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早該具有了對是非的判斷。遺憾的是,這些我們都沒有看到。
從其“人生總要有第一次的嘗試,好的壞的都要嘗試”的說法看,與暴力襲警行為相比,“好壞都要嘗試”的想法更為可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她來說,如果錯誤思想不能及時修正,日后做出比襲警更為惡劣、后果更為嚴重的事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有些注定會來,而且往往不期而至,我們無從選擇;有個人努力空間的,有些需要我們去爭取,有些則需要極力避免。“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好的壞的都要經歷”,類似的表達挺多,道理都對,聽聽無害。不過,“經歷壞的”是很多時候無法避免的,但“嘗試壞的”卻體現為對消極后果的主動追求。“好壞都要嘗試”,是一種應該被摒棄的人生信條。
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對張某來說,這一事件或許可以算作她人生之路的一個“緊要處”,可惜的是,沖動的性格、錯誤的人生信條讓她做出了最錯誤的選擇。
“最多拘留15天”戳中法律意識缺失痛點
張立
危害公共秩序安全,任何人都沒有突破的權利。身為大學生本來應該成為遵守規章制度的模范,但其行為之荒謬,既丟了個人的前途,也給其所在大學抹了黑,更反映出了如今一些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現狀,值得警惕。
這些年來,公民權利意識崛起,但很多人對自身應該履行和遵守哪些義務,卻知之甚少,或者即便知道,也不愿意遵守,這與現實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有著根本關系。人們常說,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管是“最多拘留15天”,還是“再微小的刑事處罰”,都將烙印在人生的印記上,不可逆地留存下來。人們又常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任何嘗試“惡”的行為都可能打開潘多拉盒子而造成更大的惡,并且渾然不知,或欲罷不能。
法治社會的構建,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更需要具備法律意識的人。對于個體而言,不僅需要具有法律常識,更需要具備依法行事的能力。只有認識而無實踐,法律就是一張白紙。只有使用法律規范行為的模式,社會秩序才能得到保障,公民權益也能得到保障。“最多拘留15天”的“帶刀實習生”,將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其不堪的言行,將成為欠缺法律意識的反面典型,但愿可以警示自己,喚醒他人。
【小編說】
“人生總要有第一次的嘗試”,這句心靈雞湯式的話乍一聽無錯,但實際上卻對我們要求甚多。只有在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我們的每一次嘗試才是可取的。而且比起嘗試,經歷更加適合。經歷好的讓我們幸福,經歷不好的則會讓我們在失敗中受益。多去做一些有益的事吧,不要讓自己的未來為此時的任性埋單。
訂單可以出現“烏龍”,誠信萬萬不能“烏龍”
11月17日凌晨,有網友稱東方航空官方APP、網站疑似發生故障,部分機票折扣幅度達0.4折,不到400元就可以乘坐頭等艙往返無錫昆明。對此,東方航空官方17日上午回應稱,此次“白菜價”機票系于系統維護時售出,所有支付成功并已出票的機票均為有效。
時文選讀
“烏龍”訂單有效是一個誠信范本
張淳藝
頭等艙機票低至0.4折,這無異于是天上掉餡餅。許多消費者在下單搶票時,內心也有點惴惴不安。如此“白菜價”疑似東航官方APP、網站出現故障,如果確系“烏龍”訂單,航空公司會不會不認賬?但很快,東航官方的回應給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不少網友點贊稱,東航“認賬”的舉動真大度。
事實上,“烏龍”訂單有效不只關乎企業氣度,更是一個誠信范本。企業提供產品名稱、標價是一種典型的要約行為。當消費者下了訂單并付款后,雙方的買賣合同關系已經成立,企業就應按照合同提供產品。系統故障標錯價格固然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屬于企業自身原因,其后果應由企業單方面承擔,而不能讓消費者埋單。
現實中,類似錯價的烏龍事件其實并不少見,當事企業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其中,不乏一些像東航這樣的誠信企業勇于承擔責任,繼續履行合同。如2014年,在聯想官方商城及京東商城,原本售價1888元的聯想平板電腦被錯標成了999元,一度引發瘋搶。事后,聯想方面表示不會取消已經生成的近11萬臺訂單,盡管預計損失將近1億元。
【素材分析】
東航“烏龍”事件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而樸素的道理:只有重信用的企業才能贏得尊重,而通過辯解企圖逃避責任的企業,既不會得到法律支持,也難以得到市場認可。為自己的錯誤埋單,是商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適用話題】
契約精神;誠信;氣度;法律;守法。
話題拓展
尊重契約精神,書立誠信榜樣
鳳凰網
對于類似東航“烏龍”訂單事件該如何解決,《合同法》確有相關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合同”。不過,重大誤解的構成要件之一就是,誤解是由誤解方自己的過失造成的,而不是因為受他人的欺騙或不正當影響造成的。
就像2011年8月,當當網推出了“當當親子團好書好禮72小時搶購”圖書促銷活動,引得不少網民守夜“秒殺”。隨后,當當網以價格標錯為由拒絕發貨,被消費者告上法庭,最終北京二中院終審判決,要求當當網繼續履行合同。對于當當網的“重大誤解”說法,主審法官明確表示,從電子商務促銷的常態來看,很多促銷活動實際價格都是比成本低的,不能僅以成本來衡量低標價是否構成重大誤解。
“烏龍”訂單有效不僅反映了企業的契約精神,也是企業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以這起事件為例,如果航空公司拒絕承認售出機票有效,消費者可向民航局消費者中心或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如無法解決可向法院起訴,要求航空公司承擔違約責任。與坐等消費者維權倒逼自己履約相比,主動承認機票有效倒不失為明智之舉,同時也為廣大企業樹立了誠信守法的榜樣。
為自己的錯誤埋單,應成為商家共識
豐收
因系統維護、系統出錯、操作失誤等原因而造成的機票價格出錯現象并不鮮見,電腦系統售票雖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存在出錯的風險。對于買到“白菜價”機票的消費者來說,顯然撿了個大便宜。但從過去的情況來看,吃虧的售票網站或者航空公司,大多不愿為自己的錯誤埋單。
不過東方航空此次回應稱,所有支付成功并已出票的機票均為有效,讓人眼前一亮。這意味著,航空公司不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去辯解,而是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來埋單。這一表態,不僅維護了契約精神,同時也維護了企業自身形象,另外,還維護了購票者的權益。
這么做,雖然看上去東方航空有點吃虧,但實際上反而會因此受益,因為這相當于把企業重合同守信用的形象傳播出去了,有利于為企業鞏固老客戶增加新客戶。尤其是與過去某些航空公司強行退票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相信會給消費者增加印象分。
商家只有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埋單,才有可能吸取教訓避免重犯。如果商家不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責任,以后就有可能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再說,如果商家不為自己的錯誤埋單,消費者也不會答應,法律也不允許,最終市場也會對商家失信行為給予一定的懲罰。
【小編說】
希望所有商家自覺為自己的錯誤埋單,不管這種錯誤是電腦系統所致,還是工作人員操作失誤所致,只要是商家自身出現的過錯,那么商家就應該積極面對錯誤、勇于承擔后果。同樣,在市場交易中如果過錯是消費者一方造成的,也要為過錯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