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青
(青海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青海西寧 810001)
建設項目完工后三個月內,建設單位會聘請第三方審核機構對建設項目最終發生的費用進行審核認定,即竣工決算審核。竣工決算審核是工程造價控制的后期管理,審核結論一方面反映了建設單位的工程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設計質量和清單編制水平。當前,我國的工程造價幾乎都是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采用這種模式,一是標的清楚直觀,二是通過招標控制價的限價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項目投資。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中,建設單位項目管理水平、設計質量與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水平遠比招標控制價更多的控制著項目建設總投資,其中,設計質量對工程造價的影響水平達到了75%以上。然而,竣工決算審核作為投資控制的后置管理,不能改變招標投標階段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所確定的分項工程的單價,也不能改變合同雙方約定的內容,因此,在招標投標階段中,施工單位就可以利用設計圖紙和工程量清單中的漏洞,通過技術手段,獲得更多的利潤甚至是暴利。
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合同條款簽訂不清楚、不明確,操作性不強,法律解釋還不夠完備,是造成合同糾紛的關鍵因素。合同條款對于工程項目實施的范圍、工程量數的多少、工程價款調整的方法等的約束是決定性的。我省的建設單位多為政府和國企,主要業務是行政管理工作,對于合同條款和工程的認識都不夠,自身專業技術力量非常薄弱。即使建設單位在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處于強勢地位,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對于合同條款的內涵不清楚和對于專業技術的不了解,導致合同條款存在漏洞,最后的決算時就會產生較大的索賠。
設計圖紙作為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對工程量清單和招標控制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設計質量不高造成施工中產生大量的設計變更,更有甚者,個別設計人員甚至沒有到過現場進行勘察,水準點標高都是錯誤的,缺項漏項更是不計其數。這樣,清單編制人員就會將錯誤的信息描述在工程量清單中,而錯誤的項目特征描述和錯誤的工程量,就會導致錯誤的報價,建筑企業通過發現招標工程量清單的問題,能夠通過不平衡報價,為企業獲得利益甚至是不當得利,造成財政資金的損失。
從當前的發展看,我省工程造價咨詢行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在青海省造價協會備案的造價咨詢企業有40多家,未備案的有近百家,全省擁有全國造價工程師五百多人。但是,從我省清單編制的水平看,我省只有不到10家的造價咨詢企業水平較高,能夠滿足建設管理單位對工程造價的控制,由此可見,我省工程造價咨詢行業整體實力不高、專業技術能力不強、工作人員壓力大疲于應付,另一方面,大部分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整體待遇較低,市場惡意競爭較大,清單編制時間不足、編制結果無高質量的復合、追責機制不完善等種種原因,造成造價咨詢行業業務整體發展水平不足。
建設單位對市場了解不夠深入,對設計單位和造價咨詢單位了解不夠,選擇不專業的公司編制相關文本,同時自有管理人員能力不足,對合同的條款不了解,對工程項目專業技術不了解,不能有效預判項目建設期間可能存在的風險。同時,為了保證項目能夠早日實施,建設單位會要求設計單位和清單編制單位提前盡快出具成果,導致前期工作時間較短,準備時間不足,設計單位和清單編制單位所出具的成果性文件必然會存在漏洞。
當前,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放管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對于激勵機制、獎懲機制和追責機制制度建設的不完善,制度落實的不堅決,導致市場惡性競爭嚴重,也間接導致設計單位與造價咨詢單位不重視技術,編制文本質量不高。
目前,我省個別設計單位和造價咨詢單位為了爭奪市場,采用低價競爭和惡意競爭,低價接到項目后,為了獲得利潤,聘用還不具備足夠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導致設計文本和工程量清單編制水平較低,漏洞較多,索賠較多。
建設單位對于較大及重點工程,應聘請行業權威機構和業內專家對項目的合同條款、設計文本和工程量清單進行詳細的再次審核和咨詢,不怕麻煩,認真對待,重視技術,化解風險,避免超投資現象的發生。
建設行業主管部門應做好對建筑市場的監督,規范市場秩序,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和造價咨詢協會應要求會員單位積極自律,提高服務水平,減少惡意競爭。同時,不定期向社會推薦優秀的設計單位、造價咨詢機構和行業專家,提高優秀單位和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的知名度,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對于專業能力不足,惡性競爭的企業和個人,采取懲罰和追責制度,維護市場穩定。
設計行業和造價咨詢行業應加強文本編制,對編制成果進行有效的復核,并與建設單位及時溝通發現問題。同時,行業從業人員也應努力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提高企業和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用過硬的專業技術更好的服務建設單位。
招標投標階段是工程經濟控制的重要環節,向前追溯,可以檢驗出設計文本存在的問題,展望未來,可以預見到項目成果和產生的費用。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建設單位應規范項目管理,同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例如聘請行業專家對工程合同的條款、設計文本和工程量清單進行認真的復核并修正其中的錯誤,謹慎細微、減少漏洞,最大程度的減少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控制好工程造價,避免超投資現象發生。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對于存在的問題,應思考建立長效機制,長期堅持,保證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企業應將質量當做自己的生命線,以更好的服務質量贏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