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惠堯,王昱棠,孟令濤
(臨沂市水利局,山東 臨沂 276000)
自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臨沂市認真落實各項試點政策,封閉自備井197口,130個原取用地下水單位主動申請接入了城市公共供水管網,49家原使用地下水的企業改用地表水,每年可減少地下水開采820.5萬m3。為了降低稅費成本,有54家企業新購置了節水設備或采用中水回用新技術等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預計每年可節約用水1400萬m3。目前,全市已核實并錄入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注冊取用水戶2139戶,2018年全年申報稅額1.605億元。
1)集中開展核查。臨沂市水資源稅納稅人戶數多,分布地域廣,核實難度大。為做好核實工作,工作組逐戶核查并填寫《水資源稅納稅人調查確認表》,認真梳理應繳納水資源稅的登記用戶。按照取用水戶信息核實和確認工作的要求,對全市范圍內符合條件的非農業用水戶,不論是否辦理取用水許可手續均列入本次核實確認范圍。對取用水戶實際取用水量,采用遠程監控和現場抄表兩種方式計量,經現場拍照記錄后,核定納稅人實際取用水量。
2)加強部門配合。水利、稅務兩部門督促納稅人按規定辦理登記,按規定申報納稅。在日常維護管理期間,水利部門將新發放的取水許可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稅務部門,各級稅務部門及時分析比對,做好新增用戶的信息采集和稅種認定工作,共同督促水資源稅納稅人登陸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注冊,納入水資源稅管理范圍。在審核納稅期間,兩部門對納稅人取用水量信息和申報納稅用水量信息開展分析比對,對存在差異的逐戶進行分析,按規定進行補稅、罰款,整頓和規范水資源稅管理秩序,夯實水資源稅征收管理基礎。
3)開展“臨沂市水資源稅冒煙測試”。為確保山東省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金稅三期系統、網報系統經受住實戰考驗,第一個征收期各項申報征收業務的平穩運行,市水利局、市稅務局在全市范圍開展“臨沂市水資源稅冒煙測試”。每個縣、區局選擇3~5戶繳納水資源稅納稅人,納稅人根據用水行業等體現代表性,其中,供水企業、其他行業至少各1戶,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至少1戶。各縣、區稅務部門統計測試納稅人名單(包括主管稅務機關、納稅人名稱、納稅人識別號、擬測試時間段),納稅人通過山東省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當月水量申報,經水利部門三級(核定、審核、審批)確認后生成水量核定書,根據審批水量進行當月水資源稅申報,并通過前臺扣款(網上劃款)方式完成稅款繳納業務。
4)開展業務培訓。組織財政局、稅務局、水利局人員參加稅務局專家和“山東省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技術專家的指導答疑,解讀“系統”操作流程,梳理“系統”前期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嚴格水資源稅申報和水量信息核定工作。同時,建立臨沂市水資源稅管理微信群,邀請相關水資源稅納稅人進群,由水利和稅務部門業務人員解答業務咨詢,即問即解決,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強政策宣傳。為保障核實工作順利開展,取得廣大取用水戶對本次信息核實工作予以支持和配合,并結合實際,與地稅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明確取用水戶信息核實和確認的通知》,就核實對象、核實內容及核實方式進行了明確,就每期報送內容和報送時間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各縣、區及時梳理水資源稅改革相關政策,深入企業進行宣傳,發放相關政策資料,講解相關政策知識,幫助企業了解水資源稅改革內容。同時開展走訪調查,收集納稅人對水資源稅改革的意見和建議,幫助納稅人理解水資源稅改革意義和目標,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贏得社會各界理解和支持。
1)系統頂層設計存在管理脫節。山東省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和稅務部門金三系統無任何關聯,導致部分納稅人報送實際用水量和計稅依據水量脫節,兩系統信息不一致等問題頻發,甚至存在個別納稅人只在稅務部門申報稅款而不在水利部門申報取用水量,只能通過后期兩部門對納稅人用水量與納稅額逐個對比分析,導致工作量增大。
2)信息共享機制不夠健全。目前上級水利部門和稅務部門未出臺方案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換機制,沒有明確規定取水量信息交換日期等重要信息,導致信息共享不順暢,“取水必納稅”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同步容易給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可乘之機。
3)水資源計量設施配備有待加強。在日常核實確認過程中,發現部分調查對象未安裝用水計量設施或安裝后出現運行不正常,甚至很多計量設施已經老化停用、無法準確計量取用水戶實際取水量,只能根據要求按照日最大取水量計算征收水資源稅,很大程度上增加取用水戶繳稅負擔,激化征管矛盾。
1)加大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建設。一是水利、地稅部門要相互配合,主動作為,嚴格按照水利核準、納稅申報、稅務征收、聯合監管、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開展工作,加強信息共享,進一步規范部門協作機制建設;二是加強山東省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和稅務部門金三系統對接,建議納稅人必須在“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報送水量審核后才能擁有繳稅資格,或納稅人在金三系統繳納水資源稅時,必須上傳水量核定書,作為繳稅依據。如能實現地稅“金三”系統與“山東省水資源稅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相互兼容,水利、地稅部門開通相互查詢取水單位核定水量信息和納稅人繳稅信息權限,兩部門將更便捷地建立起穩定的信息共享、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
2)開展水資源稅培訓工作。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社會關注度高,從業人員缺乏相關經驗。建議各級部門積極開展水資源稅業務培訓,通過講解取用水戶水量審核、水表識讀、抄表報送、水量統計、水量信息傳送導出、水利部門“三級審核”、水資源稅納稅申報表的填寫、納稅人稅源號錄入、水資源稅的申報征收以及相關涉稅業務知識,進一步掌握征稅范圍、稅額標準、計稅方法等,提高水量審核速度,加快辦稅效率。
3)加大財政對水資源計量設施投入的支持力度。水資源稅的征收采用從量計征的方式,依據是納稅人的實際用水量,用水計量設施對征納雙方尤為關鍵。在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開展過程中,發現部分調查對象未安裝用水計量設施或安裝后狀態老化停用,無法準確計量取用水量,如按照日取水能力征收水資源稅,無疑加大水資源稅征收難度,激化征納矛盾。建議通過財政出資或給予補貼的方式,推廣用水量在線監控設備的安裝使用,實現水資源稅的科學高效管理。
4)提高政策宣傳力度。水資源稅征收具有重要的意義,可有效地抑制水資源的浪費,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為保障改革工作的突破性和徹底性,作好群眾的宣傳工作尤為重要。一是充分利用新媒體。通過微信公眾號、電子顯示屏等陣地,滾動播放宣傳標語,讓水資源費稅改革深入人心。二是組織文明志愿者多方位全天候進行宣傳。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積極組織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深入社區發放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明白紙,營造濃厚的節水護水氛圍,贏得社會各界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