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泉,梅澤本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隨著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增強國家水安全保障綜合能力勢在必行。大型調水工程自然環境一般比較惡劣,工程技術復雜,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難度很大。而且,大型調水工程都擁有多級泵站群,泵站內機電設備特別多,一旦泵站運行出現問題,將會對調水工程的總體運行效率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出一套高效、經濟的運行維修、維護的辦法和方案。
目前大型調水工程管理模式多為混合管理模式,即是行政管理模式與市場管理模式相結合,也就是政府宏觀調控下的事業性機制。行政管理包括工程、運行、應急、法規及后勤管理;市場的公司化管理包括工程、運行、后勤管理等,二者高度重合。
泵站機電設備多為變壓器、水泵機組、高低壓開關設備、柴油發電機、低壓配電柜、啟閉機、儀器儀表、供排水系統、變頻器等儀器,對運行環境要求較高,管理專業性較強;設備間相互關聯,互為聯動,屬系統工程,維護復雜;設備使用年限少,易老化,運行風險大,安全性要求高。
與一般水利工程相比較,大型調水工程具有:1)對環境要求高,占地多,施工、維護復雜,專業性要求高的特點;2)電壓等級高、級別多,從0.4kV、6kV、10kV、11kV 到 35kV 均有,運行維護管理要求高,危險性高、風險大;3)機電設備種類較多,設備具有專一性和不可互換性,也就是通常說的非常規性;4)具有線路長、站點多、設施分散、設備的多樣性與各站點設備的相同性并存的特點;5)具有自動操作控制系統復雜、運行維護量大和成本高的特點。
1)主水泵,電機及傳動裝置,輔機的油、氣、水系統;2)GIS、COMPASS組合電器,主變壓器,站用變壓器,高、低壓變頻器,軟啟動器,勵磁系統,高、低壓開關系統,無功補償系統(電容器)、直流系統,發電機組,電纜與母線等變配電系統;3)閘門、啟閉機機組,攔污柵,清污機,傳輸機,閥門,壓力管道,吊車等設施設備;4)計算機,微機保護裝置,PLC,打印機等設備,以及與監控系統連接的測量、監測、前端設備,軟件、系統功能檢測,設備間的通訊、聲、光報警等自動化監控、監視系統;5)防雷、接地系統;6)高、低壓輸電線路;7)消防與疏散應急系統等。
1)日常維護。(1)日常衛生保潔,安全檢查。如閘門表面是否有銹斑,止水壓板螺栓是否生銹,底止水橡皮及壓板是否變形,檢查門槽與金屬埋件是否牢固,門槽內有無異物,表面是否銹蝕等,保持閘門運轉安全靈活。(2)檢維修養護。包括調水前的零部件維修養護、調水中的保持設備正常運轉以及調水后的設備使用磨損檢維修。(3)檢維修落實。每周組織管理人員巡查水工建筑物、機電設備的破損情況、螺栓等零部件松動情況、設備衛生保持情況等;每月月初組織對主水泵及傳動裝置、主電機、GIS組合電器、變壓器、高壓變頻器、閘門、啟閉機機組、高低壓設備、電容器、直流系統、發電機組、微機保護裝置等設施設備進行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排除;日常檢維修作業中,對于陳舊破損的設施部件及時上報領導,經同意后,或是采購新部件更換或是聘請專業人員進行修理;每年各進行1次調水前、調水后檢維修工作,由泵站管理人員、專業電工、機械工等組成檢維修隊伍對全部泵站設施設備進行統一檢維修作業。
2)定期維護。定期的設備零部件、老化件的更換,年度進行的設備保養,如:變壓器油的更換,啟閉機防腐處理,鋼絲繩維修養護,傳(制)動系統、齒輪箱維修養護,檢修啟閉系統,滑軌線維護和定期實驗項目等。
3)大修維護。設備主要部件的損壞維修,如水泵葉片的磨損、更換,主電機軸的更換等。
4)應急故障維護。事故故障的維修,如對短路擊穿的設備、燒毀的過電壓保護器進行維修。
1)日常維修與小修。由運行管理單位的維護人員完成,運行維護人員應有上崗證,正常運行維護必須嚴格執行操作票制度。
2)大修。包括主要設備存在較大問題的維修,設備按規程需要的大修、定期、周期試驗,特性試驗等,如:更換水泵葉片,葉輪的解體維修、靜平衡試驗,主機組的定、轉子線圈故障,主軸的更換及機組的全面解體,主變的鐵芯、繞組的更換,GIS的操作機構維修、氣體處理等,必須由專業隊伍實施。
建議大型調水工程建立一支或兩支專業機電維修隊伍,負責完成全線各泵站的大修和應急故障,這樣可充分保證維修工作的專業性與專一性,不斷增強維修隊伍對工程的熟悉程度。
3)應急故障維護。指突然發生的機電設備的故障,如短路、主機的燒瓦、內部線圈絕緣擊穿等,需要緊急處理。
建議建立專家庫,建立機電設備運行故障處理專家機制,以備發生重大故障時的應急處置與應急指導,同時兼顧主汛期的工作指導。專家庫應包括主變、主機組(包括水泵、主電機),GIS,COMPASS組合電器,其他35kV、10kV高壓開關設備,勵磁、過電壓設備,計算機監控等方面的運行、設計、與設備制造、設備檢修專業的專家。
4)定期的專家檢查制度。定期組織相關專業專家對泵站、閘的運行情況、設備狀態進行巡視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
5)建立備品備件庫制度。由于各站點設備的相同性,可以對常用備品備件的儲備建立備品備件庫。對常用的備品備件進行統一的管理,各站點統一使用,減少各個站點均儲備備件的重復浪費。各站點可在系統網上查到庫內的設備,需要就申請使用。當然也不能把庫做的過大,使用周期太長,造成二次浪費。
6)建立工程機電設備等級制與工程庫。設立對機電設備的評級機制,定期對機電設備的狀態進行等級評定劃分。明確等級設定標準,如設置三級標準:一級為設備整體狀態、運行情況穩定,安全滿足要求;二級為設備整體狀態、運行情況穩定,基本滿足要求,局部有缺陷、缺失、或損環;三級為設備整體狀態、運行情況不穩定,不能滿足安全要求,有較大的或嚴重結構缺陷,設備整體技術狀態差,主要零部件損壞。
對應機電設備的等級建立需維修、更換的工程庫,按急緩程度劃分出年度工程庫,并請相關專業專家對工程庫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評估,在今后的年份內依次實施,對工程的維修維護更科學、更有計劃性,減少盲目建設與重復投資,并在建庫時分類建檔,使各個站點相同的設備更換統一規格型號,增強采購的競爭能力和更換備件的可替換性,節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