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潤滑劑需求量大約為38 Mt,一直是油氣產業鏈中最盈利的領域之一。潤滑劑銷售價格幾乎是大宗煉油產品的4倍。但是這種情形還能維持多久呢?在2020—2023年,電動汽車電池堆成本可能下降至100美元/(kW·h),這比目前大多數分析人士預計的時間要提前2~5年。如果這一預測是準確的,則電動汽車相對于內燃機車就具有了成本競爭性。Sia Partners公司預計,如果排放目標和某些電動汽車數量目標預測不錯的話,則2040年底前乘用車內燃機油需求量可能會下降40%,會迫使滑油行業快速創新以適應技術及消費行為的改變。
Sia Partners和Geeta Agashe咨詢公司的專家對影響潤滑劑銷售及消費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從宏觀層面上看,履行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法規會對潤滑劑需求產生重大影響,污染技術的替代技術以及不斷深入的減緩氣候變化的意識所導致的社會變遷都會影響潤滑劑需求。
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也影響了潤滑劑需求增長的速率。低利潤的礦物基礎油約占84%,這也增加了市場的不平衡。此外,在運輸部門,要求碳減排降低和電動汽車占有率增長,都會降低乘用車內燃機油(PCMO)的需求,2040年預計降低40%,盡管新潤滑劑的應用會抵消這部分降低。
同時,乘客出行的增加以及汽車共享的增長將會增加潤滑劑的需求量。共享出行不斷增加,就會增加潤滑油換油頻次。在工業潤滑劑市場,可再生能源的增長,例如風能將會增加渦輪機油的用量,而對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也將擴大金屬開采行業的潤滑劑需求。在其他領域,如所謂的工業4.0革命、機器人和3D打印的增加也會增加對潤滑油和潤滑脂的需求。
潤滑劑需要延長換油期,如自動傳動液和潤滑脂一次充裝終生不換油。新技術如干式切削和微潤滑油無疑也會對潤滑劑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新技術的開發標志著潤滑劑行業必須改變,增加價值并開拓新的應用領域。預計潤滑劑市場會持續增長到2025年,但接下來會降低,到2040年底前市場需求大約為33 Mt。
技術變革正在驅動較低規格產品的廉價商品化,利潤不斷被擠壓。到2030年底,預計3 Mt潤滑劑將從市場消失。主要是初裝油和金屬加工液,因為新汽車會更多地使用鋁甚至是熱塑性塑料。營銷方式也將發生明顯轉變,從企業對消費者(B2C)向企業對企業(B2B)轉變,潤滑劑公司應該重新考慮營銷路線。客戶正越來越多地懂得使用社會媒介,而許多潤滑劑公司在這方面的跟進還很滯后。
盡管潤滑劑行業前景黯淡,但也還是存在機遇。Total和Fuchs等公司已經與電動汽車生產商合作開發新的潤滑解決方案,包括電池冷卻液、銅線拉伸液和初裝脂。Shell潤滑劑公司與Uber公司的合作已經超出了普通換油的級別,還為Uber司機提供汽車保養、小裝置維修和賬戶/付款服務。同時,Uber和Lyft公司還與美國燃料零售商(包括ExxonMobil和Shell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可獲得加油優惠。
因為潤滑劑公司試圖進入新領域,潤滑劑行業可能會經歷一系列的兼并和收購。車隊管理是一個潛在的市場,潤滑劑公司可以進行嘗試。潤滑劑行業未來如何還很難預測,但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肯定會發生深遠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