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塑料需求按照目前的軌跡發展,全球廢塑料將從2016年的260 Mt/a增至2030年的460 Mt/a,令環境問題日趨嚴重。最近麥肯錫咨詢公司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分析了全球廢塑料的來源、回收利用途徑以及經濟效益。提出到2030年全球將可能有50%的塑料得到回收利用,比目前的水平高4倍,并有可能創造巨大價值。通過廢塑料回收利用,可使石化和塑料領域的利潤增長高達600億美元,占2016—2030年間該行業總利潤增長的2/3。
目前全球只有12%的廢塑料得到回收利用。大部分廢塑料被送去焚燒(25%)、填埋(40%)或傾倒(19%)。廢塑料回收利用技術主要包括物理回收、單體回收以及在裂解類過程中將廢塑料再加工成液體原料。
在很多發達國家,對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DPE(高密度聚乙烯)和PP(聚丙烯)等塑料的物理回收利用已具有一定規模,且有很多達到盈利水平。預計到2030年物理回收在總塑料用量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12%增至15%~20%。但在油價低于65美元/bbl(1 bbl≈159 L)時,物理回收難以為繼。
單體回收本質上僅適用于縮聚類聚合物,例如PET和聚酰胺(也叫尼龍),因其可避免蒸汽裂解爐和芳烴裝置的投資,也可避免生產PET和聚酰胺中間體所需的高額投資,回收利潤最高。
把廢塑料轉化為裂解爐原料,代替石腦油或天然氣液,在經濟上也是可行的,油價低時仍有發展空間,即便在50美元/bbl時也還盈利。熱解尤其適用于處理混合的聚合物物料,生產的烴類組分可用作裂解制烯烴的原料或交通運輸燃料。熱解也可用于處理無法進行物理回收的聚合物。已經有好幾個熱解企業,裝置規模從大(30~100 kt/a)到小(低于3 kt/a)不等。
據該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在這方面獲取利潤最多,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應用市場和最大的廢塑料產地,并且早已建立了回用塑料市場。其次是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在美國和歐洲,將廢塑料通過物理回收或熱解用于塑料生產,而不是填埋或焚燒,也會產生相當大的利潤。
預計在物理和熱解回收量快速增長以及油價為75美元/bbl的條件下,到2030年廢塑料的回收率會達到50%,屆時將有高達約1/3的塑料需求由廢塑料回收來滿足。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由1/3增至60%,這將極大地減少滿足全球塑料需求所需的石油用量。該研究提出用于化學品生產的石油需求增速約為1%/a,而不是近期有些需求預測中提出的4%/a。那么,對于未來20年石化行業會成為石油需求增長的最大來源這個最近盛行的觀點,需要重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