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省國資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緊緊圍繞“深化改革促轉型,先把經濟搞上去”的總目標,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契機,以做好協同推進市區統一監管、打造十大特色產業集團、培育壯大企業規模實力、提升國資監管效能質量為主要內容的“四篇文章”為抓手,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市區兩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進一步優化了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為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動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2017年9月,棗莊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加快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作為國企改革的重大機遇和重要任務,召開全市工作部署會議,印發實施方案,強力推進落實。
堅持政企分離、政資分離,由市國資委牽頭,市直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僅用5個月時間,完成了原市直單位管理企業的摸底調查、協議簽訂、移交劃轉等工作,將隸屬市交通、水利等9個部門的120余戶企業,全部移交市國資委,由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統一監管。會同市財政局做好5戶市管一級企業長期實質性使用9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移交劃轉,轉增企業國家資本金工作,涉及土地7.1萬平方米、房產3.3萬平方米、設備4698萬元,有效盤活市屬存量資產,充實了企業資本金。同步指導推進區(市)統一監管工作,先后將96戶區(市)國有企業納入統一監管,涉及資產1420億元、在崗職工1.2萬人。
在完成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的基礎上,按照“產業相近、業務相關、產品關聯、優勢互補”的原則,采取聯合組建和依托組建等形式,通過無償劃轉、股權合作等手段,對國企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合并“同類項”,組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的產業集團。
在市級層面,完成交運發展、交通發展、水利發展、國新糧油、國銀安防等10家國企集團組建工作,初步形成涵蓋一二三產業和重要基礎設施領域的十大類產業集團。如整合公交、汽運、長運公司,組建交運發展集團,將原3家企業運營的239條線路逐項梳理,對重復交叉線路逐步優化清理,減少同質化競爭,提升運營效率。
在區級層面,滕州市先后整合組建城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工業資產運營公司、信華投資控股公司、城建集團、建工集團等10個一級企業集團。臺兒莊區積極推進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整體上市工作,制定3~5年沖擊主板計劃,有力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棗莊高新區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引導國有資本向新能源、信息科技、節能環保等優質產業項目聚集,支持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棗莊市國資監管工作會議召開
積極引導企業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工程,開展“雙招雙引”,破解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發展瓶頸,提升企業實力和競爭力。
一方面,攀高枝,結貴親。主動與央企、省企和優秀民企合資合作。如,山東國銀安防集團下屬子企業棗莊國銀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中信外包集團(央企),在原有武裝押運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新型業態金融外包業務,增加現金清分、ATM自助設備托管等業務,將現有傳統的保安公司打造成覆蓋魯西南地區的智慧金融外包服務中心。
另一方面,搞混改,增動力。積極推動二級以下子公司與各級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吸引上市公司國檢集團增資入股棗莊市方圓檢測認證公司,組建國檢棗莊公司,以推進核心技術員工持股為手段,實現上市公司、國有、個人多元化持股,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實現了質的飛躍,成為立足棗莊、輻射魯南的區域性檢驗檢測認證中心。
堅持黨建引領。堅持“管資本就要管黨建”,健全國企黨建管理體制,理順國企黨組織管理關系,將統一監管的16戶企業57個黨組織關系移交劃轉市國資委黨委管理。截至目前,棗莊市國資委黨委下轄67個黨委、63個黨總支、992個黨支部,管理黨員2.5萬名。將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結合,完成17戶企業黨建寫入公司章程,10戶企業黨組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嚴格干部選拔任用程序,規范企業重大資產損失專項調查和責任認定,建立歸口統一、責任明晰、運轉順暢的國企黨建領導機制。
強化監管職能。各區(市)國資監管機構原來均為區(市)財政局二級單位,嚴重影響統一監管工作開展。借助機構改革的契機,實施區(市)國資監管機構改組建,滕州、薛城、市中國資部門為正科級區(市)政府組成部門,嶧城、山亭等4區為正科級區直事業單位,實現人、財、物獨立運行,為深入推動國企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健全制度體系。著眼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市區兩級國資部門圍繞落實市國企改革實施意見,先后配套出臺薪酬考核、投融資管理、主業確定等規章制度20余項,初步形成國企改革“1+N”制度體系。滕州市國資局建立職業經理人公開招聘制度,面向全國引進了10名學歷高、專業精的職業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