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摘 要]存款保險制度實施4年來對我國的經濟金融改革帶來了重要影響,本文分析了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現狀、問題并提出對策,以期為下一步改革完善我國存款保險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存款保險;系統性風險;審慎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標識碼]A
自2015年《存款保險條例》出臺以來,學術界對存款保險制度的熱議及研究不斷,各角度研究成果頗豐。但這些研究結論與觀點不完全一致,本文試圖研究四年來(2015年5月-2019年6月)在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存款保險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痛點問題提出對策。
1 文獻綜述
學術界一般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展開存款保險制度的研究,宏觀層面主要指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狀況的優劣影響;微觀層面主要指存款保險風險定價的影響因素及費率確定。
總體來說,學術界及政府監管層的代表性觀點傾向于支持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王文清闡述了我國存款保險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監管水平落后,提出在這兩方面應借鑒國外的相關措施,如借鑒韓國的存款保險法律體系及美歐的結構性存款監管方法。周學東細微客觀地分析了存款保險制度的最初實踐及我國該制度在相關問題的不斷摸索中前進,系統說明了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市場化糾正功能。李堅強獨辟蹊徑,從基層央行角度探討了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在工作中可以進一步改進的建議。周巖主要貢獻在于分析了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存在的三位一體風險,即社會群眾的保險意識淡化風險、金融機構在利益面前容易忽略風險、政府存款監管措施不到位風險。韓喜昆基于實證發現存款保險制度會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而降低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此結論存在爭議,但研究角度具有創新性。
關于存款保險風險費率定價的研究是存款保險制度的核心前沿課題。顏蘇認為基于風險的差別費率具有公平、抑制道德風險的功能且基于美國CAMELS風險評級體系構建我國的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體系,雖然正確性有待商榷,但引起了對風險差別費率的關注與研究。孟偉比較了流行的預期損失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兩種存款保險定價模型,經過實證發現前者費率大于后者費率,但是期權定價模型假設條件嚴重不符合現實,可操作性差,因此以預期損失模型來定量存款保險費率較為理想。李建強先是介紹了國際差別費率制度安排,創新構建了風險系數定價費率模型,說明了具體的操作步驟,簡單易行,探討了監管寬容與銀行債務結構兩因素對存款保險定價的影響,所運用的期權定價模型雖然推導嚴謹但該模型基礎假設不符合現實,準確性不足。
本文在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存款保險制度的現狀與問題的現階段研究,以期使存款保險制度的探討能與時俱進。
2 存款保險制度的發展現狀
2.1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金融系統風險
存款保險制度作為國家安全金融網的防線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在為建立銀行破產制度的前期探索中、在加大金融對外開放中有效降低了90%以上絕大多數居民存款風險,降低了在發生金融危機情況下銀行擠兌的風險。但同時因銀行機構繳納存款保費時,客觀降低其盈利性,在利潤最大化理念下,必然加大力度開展中高風險表內外業務,這無形中又是金融體系風險積聚的隱患,因此最后金融系統風險是上升還是下降,得綜合其他因素來判斷。但其有利于擴大中小銀行存款市場份額,分散存款在大型商業銀行的累計集中風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系統性風險。
2.2 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處于初級階段
雖然國際上存款保險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國1950年頒布的《存款保險法》,距今有69年歷史,但我國自2015年頒布《存款保險條例》以來只有4年實踐,因此我國存款保險制度處于初級階段,條例有很多漏洞等待彌補。例如條例核心之處關于差別費率的確定只是說明了一些原則,并沒有給出統一的差別風險定量評價標準,因此目前各銀行按統一費率標準征收存款保險費,這與銀行機構的資產規模、社會性質、風險水平等不相適應,不利于存款保險制度的進一步市場化改革。
3 存款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3.1 未明確規定賠付限額隨經濟發展水平定期提升
目前《存款保險制度》規定的賠付上限是2013年人均GDP的近12倍,但到2018年末為止,50萬賠付上限為人均GDP的7.7倍,據此可計算知再過5年,50萬上限是否還能有效覆蓋99.63%的居民,是否還能充分保證居民存款安全值得擔憂。
3.2 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與審慎監管融合度低
當前我國金融領域的改革頗多,各金融領域均有涉及,但這些改革政策的融合度較低,不利于形成監管合力,融資造成監管機構重復監管,監管效率低下。十九大后,我國監管大原則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因此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風險評定十分重視,因此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等級如果能與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劃分標準相互融合借鑒,則有利于形成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率。
3.3 金融信息披露共享監管機制建設不完善
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的確定需要各個銀行大量金融數據的支撐,數據的真實、完整直接涉及存款保險費率的有效性,對金融風險控制的有效性。然而當前我國的金融信息披露機制、共享機制建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僅靠央行與各商業銀行的數據傳輸系統還未達到市場需求與監管要求。
4 解決對策
4.1 明確規定存款賠付限額上限提升計劃
本文認為,確定存款保險賠付上限時應根據國內經濟金融發展階段及居民人均GDP、居民金融素養、綜合收入水平來確定,以10年為一個周期來確定存款賠付上限,以確保絕大多數覆蓋范圍,增強人民的安全感,同時有利于擴大受保人群,穩定金融機構流動性波動風險。
4.2 加大力度融合各項審慎監管政策
融合各項監管政策標準,確定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時,應按照提高銀行數據使用效率的原則、相近監管目標融合風險標準原則來進行,這是形成政策合力的關鍵,既不可一刀切,也不可一刀不切。
4.3 建立金融信息披露共享監管數據庫
金融信息披露共享監管數據庫的建立,既是提高數據使用效率的關鍵,也是提高金融風險監管精準度的客觀要求。在建立監管數據庫時,應設立專門數據傳輸通道,避免銀行核心商業信息的泄露,同時設立信息共享通道,使央行、商業銀行、銀保監會等及時掌握金融市場發展動態,以便為各自制定相應的監管目標提供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文清.淺析存款保險的理論研究與國際比較[J].經濟研究導刊,2019(13).
[2] 周學東.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金融, 2018(22).
[3] 李堅強.基層央行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中的作用[J].國際商務財會,2018(11).
[4] 周巖.存款保險存在的風險分析[J].納稅,2018(35).
[5] 韓喜昆,馬德功.存款保險制度能否防范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基于Panel-Logit模型的實證檢驗[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9(03).
[6] 顏蘇.我國存款保險制度風險差別費率研究[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9(01).
[7] 孟偉.風險厘定費率制度下的中國存款保險定價[J].智庫時代,2019(01).
[8] 李建強,紀曉明.存款保險差別費率定價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6).
[9] 王姣,馬國溫,姚爽.中國農村居民金融素養現狀及提升研究[J].農業經濟,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