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摘 要]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建設發展一直是一個整體的、最基礎的問題。黨的第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解決“三農”的核心問題一直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首要工作。堅持鞏固農業基本地位,同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道路,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2003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指引下,各地區部門根據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突發性非典疫情的沖擊可以進行抵御,并且要克服大自然災害的頻繁嚴重影響,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和農業結構的穩定調控。為了使得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農村改革需要穩步推進,農民收入逐步增加進一步使得農村社會保持持續穩定。同時要認真地了解清楚,農業對于和農村發展中目前還是存在許多矛盾和影響。
1 研究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必要性
1.1 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
市場需求不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中國農民是最大的消費群體,促進了農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的擴張,農民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經濟的快速增長取決于投資和需求。到目前為止中國生產力還不夠壯大,我們不能讓國外需求成為我們的寄托,而主要依靠國內需求。中國的農村應該成為擴大內需的重點,并且應該努力開拓中國的農村市場。中國的人口數量大約是十三億,其中有大約百分之七十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中國的農村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和提高空間。只要搞好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絕大多數農民的消費需求就很大,農村市場對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
1.2 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農業
中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國家。黨和政府關心的問題一直都是我國的糧食問題。過去,由于我國農業不發達,中國的糧食長期一直處于短缺狀態。隨著改革開放,雖然糧食生產有所改善轉變,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口的不斷增多、農作物的耕地面積進一步減少、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鹽堿化等問題層出不窮,糧食生產的外部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糧食增產的外部環境同時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使得糧食安全的問題一直面臨著嚴重的威脅。所以一旦糧食出現安全問題,那么就會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國家強調不論什么時候都不應忽視農業問題,任何時候都不應放松糧食生產的問題,以保證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長期穩定。
2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難以投入大量資金解決環境問題
長期以來,低水平開墾擴張的道路是中國農業發展所進行的道路,主要目的是為了追求農產品數量的增多。太多的生態資源被農業發展所消耗,從而破壞了農作物發展的生態平衡,不知不覺之中使得農村生態環境越來越差。人口多、土地少是我國的特點,我國土地資源的開發正接近極限。化肥、農藥的施用是提高土地產量的首要方式。重要的非點源污染是“現代”農業生產。由于非點源污染不易控制,非點源污染還導致地下水污染甚至食物污染。此外,我國北方農村的農業膜污染、秸稈和垃圾焚燒污染也造成了相當大的環境危害。
2.2 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
長期以來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戶籍制度導致城鄉二元結構的兩極分化。城市實行組辦工業生產、農村重點發展農業、城鎮戶籍與農業戶籍分離、城市居民結構和農村農民結構制約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穩定發展。與我國目前的城鄉關系相比,雖然已經打破了城鄉分割和相互封閉的模式,但仍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地方。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加強和城鄉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市場在城鄉資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得到加強,城鄉資源流動速度加快,流動規模擴大,甚至膨脹。然而,由于農業是一個薄弱的產業,風險系數非常大、比較效益低、資本回報率低,城市資源要素缺乏向農村流動的內在動力,而農村資源要素受市場利益驅動,正在競相向城市流出。大量優質農業勞動力流失。據調查,進城務工人員從事非農產業的總體素質普遍高于進城務工人員留在農村的總體素質;農村土地、農村耕地的流失,特別是周邊地區的流失。城鎮用地實行低價征收和使用,農民被剝奪土地。這種現象比較普遍,農村資金流失嚴重,每年由金融機構提取六千億人民幣,回流到城市。
3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問題對策研究
3.1 破解和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城鄉二元結構的差異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使農村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消除農村二元結構障礙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城鄉一體化、推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入手。通過工農業的共同利益,農民可以平等享受改革紅利,并且還可以享受更多平等的發展機會以及生存空間。并且要從土地使用權、收入權、處分權的規范化著手,要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給予農民合理的財產補償,做好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從農業補貼政策改革、農業保險制度完善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障體系。強調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各個城鄉居民享受基本平衡的公共資源和服務。
3.2 深化農村經濟改革,為農村法治化營造經濟環境
農業是農村主要發展依靠來源,但中國的農業發展相對十分落后,使得中國的農民生活經濟水平不高,因此產生了我國“三農”問題。困擾當代中國的主要問題之一當之無愧就是“三農”。“三農”問題是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主要關鍵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發展農村經濟,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把農村經濟納入法治市場經濟。因此,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規范農村市場經濟,依法促進經濟發展。相反,一旦農村實現了市場經濟的大發展,勢必能夠大力提升農村法制化水平。相當來講推進農村經濟改革是實現農村法制化建設的最強的合格保障。長時期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過于單一,首先是產業的活力不夠充分,收入難以增加,農村產業結構過于偏向以往傳統農業,缺乏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支持。因此缺乏經濟實力。積極引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促進農村農業、畜牧業、漁業的全方面的綜合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農村發展中長期規劃,在增強政策穩定性的同時,確?;鶎诱谡邔嵤┲?,不因領導層的變動而使一些項目半途而廢或改變原有意圖。
4 結語
農村經濟隨著改革開放以后進行了快速的發展,并且農業單獨自己的發展已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融資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阻礙。功能錯位和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是農村金融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在研究農村金融問題時,沒有適當的理論指導,理論與我國實際不緊密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是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把指導列為科學發展觀,從而進一步研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形式,農村社會經濟建設的重點是發展治理于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 蔡宗發.淺析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與管理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02).
[2] 何新梅.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9).
[3] 李紅梅.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J].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2017(03).
[4] 吳姝幟.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問題及政策安排芻議[J].金融經濟,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