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


來到川大,你會發現這是一所極具包容性的大學。正如校訓所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川大的包容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時常“腦洞”大開,一不小心就“又”上了熱搜。來川大吃年夜飯
川大自帶成都的“好吃”氣質,它的食堂,被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都關注過。因為食堂實在太多,根本吃不過來。
其中,最出名的是望江校區的活動中心食堂,它是望江校區最氣派的一個食堂。菜品種類豐富不說,關鍵是價格便宜,2毛錢就可以喝到白粥,是多數學生平日里就餐的好去處。
北園食堂二樓的北苑餐廳,經過一番大改造后,橙色的桌凳、工業風的吊燈文藝得很,是學校師生的首選聚會地。這里還設有兩人座和單人座,充分考慮到了不同的需求。
如果你是土豆的狂熱愛好者,不妨常去第一食堂轉轉,一進門你就能看到川大定點幫扶的甘洛縣直銷的土豆專屬窗口,大廚們用他們的神技做的一席土豆盛宴,還一度火到了網上。
川大食堂不僅有地道的美味川菜,飲食中心還時常會跟國內其他高校進行廚藝交流,給同學們帶來“家的味道”。
比如,復旦的大廚就在川大食堂給我們帶來了上海本幫菜,粵菜、蘭州拉面、臺灣鹵肉飯等也應有盡有。學校還有人性化的點菜功能,據說有一位同學想喝家鄉的胡辣湯了,就在后勤服務系統上留言點菜,沒想到,食堂師傅就真的做出來了。
每年除夕夜,川大食堂還專門針對留校學生推出三葷兩素的1分錢套餐,糖醋排骨、咸燒白、紅燒圓子……菜品豐盛,營養豐富。如今,“年夜飯”成了川大的習俗,食堂用美味帶給學生家的溫暖。
課程種類多,夢想自定義
川大講授易經的伍曉蔓老師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玄學,易經是玄學嗎?”
說話時,她的語氣一如既往的平靜。她講道法至上,講一個人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在他的精神里越接近道法的高境,他就越滿足,那是我們蘊含在內心最強大的力量。那一刻,我也想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像這樣有特點的老師,學校里還有很多。
川大的老師懂潮流、懂創新。有的人是在微博吸粉無數的“網紅老師”,他們為了豐富教學各出奇招,在課上表演“徒手劈磚”,發明“看臉色神器”;有的人在課堂上常備小糖果和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只為和同學熟絡起來,課后好多多交流學術。
盡管老師們風格迥異,但他們和學生的關系都在無限拉近,絕不因角色差異而疏遠。我想,這或許就是川大包容的體現吧。
課程上,川大的包容,體現在知識覆蓋面廣。
作為一所綜合類大學,在川大,你可以去上“文新”的課,聽“物理”的交流會,借“經濟”的書,認識“軟件”的朋友,出席“藝術”的表演,參加“數學”的比賽……還可以聽講座、看比賽,近干社團任你選。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也時常會在這里布展。
如果你喜歡運動,擊劍、現代射箭、激光槍射擊、滑翔傘陸上課程、防災減災與野外生存、防身自衛科學……你嘗試過、沒嘗試過的體育項目,這里都有。
而且川大還在“自造”時尚,有自己的T臺。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學校就設置了美術、音樂等藝術類專業,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一批批藝術專門人才。關于時尚、關于設計、關于美,在這里,你都可以自己定義。
大隱隱于市,你要的全都有
川大有西南地區藏書規模最大的圖書館,藏書量在全國也名列前茅,一張學生證可以一次借8本書。獲取知識對川大的學生來說,再容易不過。而且在這里,學習資源雖多,但卻沒有過多的學業壓力,你有的是時間去思考人生,有的是機會去感受文化、選擇方向。
多樣的活動允許你大膽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長,當然你也可以心安理得地過平淡的三點一線生活;
寬松的查課制度允許向往自由的“學神”開小差,也可以讓不舍晝夜的“學霸”彰顯價值;
自由的選課制度可以讓你選到感興趣的公選課和選修課,如果所選課程時間和你的私人安排有沖突,也可以有三次機會補救。
在這樣一個學校,你不會感到過多壓力,所以有更多機會探索自己想要什么。很多川大人在極度包容的環境下,能夠大膽又篤定地進入自己擅長的和喜歡的領域,不至于被壓力推著走,也正因如此,常會有人取得傲人的成績。
大學沒有好壞之分,最重要的是決定去哪座城市,和誰相知,和誰相愛,和誰一起旅行,和誰走過一生。無論如何,你要相信,在川大,一定會有美好的故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