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希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其與經濟領域緊密融合,催生了電子商務。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量激增,高職學校需要擔負起人才培養的重任,提高教育水平。本文將具體探討高職電商培養與農村電商的協同發展路徑,以期為有識之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電商;農村電商;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發展,我國農業朝著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向邁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當前農業電商處于發展初期,其加大了農產品的銷售量,促進了農業經濟的騰飛。我國高職院校應該立足農村電商的發展實際,開展電商人才培養工作,不斷壯大農村電商人才隊伍。
1 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1.1 數字化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以互聯網作為依托,農民在互聯網上銷售農產品,有效提高了農產品銷量,擴展了農產品宣傳范圍。與傳統經營方式相比,農村電商的競爭優勢更加突出,為農民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很多農民將商品放到電子商務平臺上,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農產品不僅可以在區域之內得到宣傳,且可以走向全國各地。在電子商務的作用下,農產品銷量大為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1.2 基礎設施不足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農村基本實現了互聯網覆蓋,但是互聯網通信功能無法得到保障,軟硬件設施并不齊全。部分農民并不知曉電子商務為何物,無法依靠電子商務宣傳銷售產品。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呈現較大差異。農村電商發展面臨多重問題,需要考量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成長方案。在基礎設施不足、物質支持有限的情況下,農村電商發展陷入阻礙。
1.3 不確定性較強
農村電商主要經營各類農產品,而農產品質量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一方面,自然環境會影響農產品的種植范圍;另一方面,自然環境會影響農產品的保質期。農產品種類較多,產品類型不同,品質標準也有所不同。農村電商無法為農產品劃定統一的質量標準,確定農產品的保質期,限制了銷售范圍的擴展。
1.4 宣傳并不到位
我國農村電商處在發展初期,宣傳力度仍然較小。東部地區發展水平較高,電子商務的輻射效應較大,鄉鎮開展了電商宣傳,農民基本了解了電商的運作流程。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偏低,電子商務的輻射面很小,鄉鎮并未開展電商宣傳,號召農民依靠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導致農村電商發展受限。
2 農村電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現狀
2.1 運營人才
農村電商的發展有賴于人才支持,需要尋求有識之士,負責農產品線上銷售等,使電商平臺穩定運行。當前農產品銷售主要依托B2B平臺等,移動終端能夠完成交易環節。農村電商對專業運營人才提出需求,專業運營人才可以利用B2B平臺,實現農產品的線上銷售,為消費者提供咨詢服務。
2.2 銷售人才
農村電商開展了農產品宣傳,互聯網加大了農產品宣傳力度,擴展了農產品宣傳范圍。對農產品市場進行調研,發現更多消費者希望了解農產品的品牌信息、功能特征等。專業銷售人才可以對農產品進行商業化包裝,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因此農村電商對銷售人才更加渴求。
2.3 技能人才
農村電商以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支撐,需要技能人才的加入,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制作網頁、美化店面等。農村電商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擴大,技能人才承擔著農產品拍攝、照片處理、網絡安全維護等重要職責,其個人素質關乎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2.4 管理人才
農村電商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強化外部管理,對農產品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進行全面管理。與傳統經營管理模式不同,電商管理具有特殊性。農村電商需要引進管理人才,立足消費者角度思考問題,依靠信息技術開展管理實踐。
3 當前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不足之處
3.1 認知出現偏差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并未立足農村電商的發展實際,開展針對性教育,鼓勵專業學生投入鄉鎮工作,為農村電商發展貢獻力量。高職學生無法接受鄉鎮工作環境,并不愿意在農村就業,認為城市電商的發展空間更大,導致農村電商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3.2 課程體系欠缺
在本世紀之初,我國設立了電子商務專業,對高職學生開展專業教育,但課程教學內容并不豐富,我國電子商務教材并未詳細論述農村電商的農產品特征、服務特征等,致使學生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當下我國高職學校的電商課程較為簡單,理論性較強,實踐價值偏低。很多學生無法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業務素質很難提升。
3.3 專業教師匱乏
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教師身兼多職,這些教師往往承擔著市場營銷專業授課任務、計算機專業授課任務等,無暇將全身心投入到電商工作中。很多專業教師缺乏知識儲備,并不了解農村電商的實際發展情況,導致教學效率偏低,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并不如意。
4 高職電商培養與農村電商的協同發展路徑
4.1 設定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的重鎮,需要為社會提供人才,我國農村電商處在發展期,對專業人才更加渴求,高職院校應該設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促進電商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立足農村電商的發展實際,設置農村電商主干課程,使學生把握農產品銷售的特點,了解農產品服務方式,知曉農村電商的發展趨勢,并依靠互聯網開展農產品市場調查,對農產品銷售風險進行預估和判斷,采用針對性的網絡營銷技巧。在電商培養過程中,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缺一不可,高職院校需要對學生進行實訓,要求學生獨立開店,對網絡店鋪進行管理,并銷售虛擬產品,為客戶提供各類服務。高職院校應該考察農村電商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特點,實現人才培養和農村電商發展的緊密結合,促進人才的健康成長。
4.2 優化課程體系
我國高職院校并未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傳授與農村電商相關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不能建構具有個人意義的知識體系,為農村電商貢獻力量。在開展電商教育時,高職院校應該突出農村電商課程的針對性,考察農村電商的發展規律,并引入各大農業電商平臺,讓學生登錄農業電商平臺,在平臺上開設店鋪,負責日常維護管理等。高職院校需要開展教學改革,和農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我國農業企業主要負責農產品銷售,開展了線上營銷,高職院校應該鼓勵學生前往農業企業實習,了解農村電商的運營路徑,完成農產品銷售項目、管理項目等。高職院校需要增加農產品網絡營銷課程、農產品物流課程等,補充學生的知識空白。
4.3 壯大教師隊伍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作為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需要掌握豐富的電商知識、農業發展知識,具備實操技巧。高職院校應該對專業教師開展教育培訓,邀請社會中的專業人才蒞臨學校,擔任培訓講師,并根據培訓內容開展考核,將考核成績和教師職稱評定聯系在一起。高職院校也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鼓勵本校教師投入到農業生產實踐之中,在農業企業擔任某一職位,提升實踐能力。
4.4 獲得社會支持
僅僅將電商培養局限在學校內部是不夠的,高職院校應該主動爭取社會支持,讓農業企業、農村電商平臺等投入到人才培養之中,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專業的電商人才培養指導協會,設定電商人才培養任務,豐富電商專業課程內容,推進電商專業課程改革。高職院校需要構建信息化平臺,獲取農產品的最新市場信息,預測農產品的發展情況,并考察電商人才的崗位需要,不斷調整人才培養計劃。
4.5 構建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也可以和農業企業合作,共同創建電商人才實訓基地,或者在校內形成農村電商實訓教室,創設真實的農村電商運營情境,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理論知識。
5 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電子商務邁向了新的發展臺階。農村電商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農村電商缺乏專業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商發展。高職院校擔任著人才培養的重任,為了滿足農村電商人才需求,應該設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優化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 林燕青.農村電商區域公共品牌打造的思考——以尤溪縣“我家尤禮”農村電商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9(14).
[2] 單曉光,劉勝達,梁妍,于海霞.“互聯網+新農村”環境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7).
[3] 張偉珊,李卓運,郭錫泉.高職院?!盎ヂ摼W+”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證研究——基于粵北山區4所大學的抽樣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09).
[4] 梁德萍,梁輝良,林靜.對接粵西鄉村振興需求的“校村共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以茂名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南方論刊,2019(05).
[5] 章佳瑤.“互聯網+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的困境及其路徑選擇[J/OL].品牌研究,2018(S2).
[6] 濮海坤.基于“互聯網+農民”的農村電子商務與農村物流協同發展策略研究[J].經濟論壇,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