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英 高雅斌 白光 王大江
[摘 要]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居住在農村,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的從業人員。而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職業農民的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水平,從而提高職業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如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河北省要以服務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為導向,加大政策扶持,創造良好的培訓環境,整合教育資源,以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職業技能為重點,全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著力造就一批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隊伍,為現代農業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D422.63 [文獻標識碼]A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人才是支撐,抓手在于培育和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發揮其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當前部分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已經成為了推動農村產業興旺的主力軍、鄉風文明的代表者、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建設者、農村環境治理與保護的重要幫手,因此大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至關重要。
1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意義
1.1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毙滦吐殬I農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傳幫帶效應,要通過扶持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策略,讓農業經營效益高,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真正成為體面職業,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發展的質量變革,方法是要對職業農民進行培訓,才可以有效地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才能有效推進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銜接,促進河北省農村第六產業的發展。
1.2 適應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如果要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必然要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現代農業從業者,通過學習和培訓,他們可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錢賺,不再像過去那樣死守著一片土地了。因此要創新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模式,采取就地培養的方式更加有效,從而還能不斷提升他們在當地的創業創新能力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能力。
2 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現狀
2.1 培訓規模逐年擴大
河北省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從2017年開始實施,從第一期70名學員到2018年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4253人, 發展規模非常迅速,現已在全省118個農業縣(市、區)組織實施,覆蓋全部 62個貧困縣,培訓任務重點向10個深度貧困縣傾斜,繼續在環京津28個貧困縣實施萬名脫貧帶頭人培育行動。但是在培訓中發現農民理論知識轉化能力較弱,主動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與建設的意愿不強,因此導致培訓的效果不太理想,農民自身也難以蛻變為新型職業農民。
2.2 培訓模式逐漸完善
河北省從2017年至今,兩年多的時間,已經積極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新途徑,對促進河北省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并完善了“校村合作”“資質準入” “動態管理”等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模式,但是這些模式還遠遠不夠,應進一步創新,培訓的內容供給與需求錯位,培訓的方法和手段不夠靈活。
2.3 加強了培育基地建設
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主要是以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作為工作重點,通過規范管理來引導農民走上職業化發展道路,通過政策扶持提高職業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在各類新型職業農民遴選的方式上采用個人申請、農業企業、培訓機構和區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聯合推薦等方式,主要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骨干、返鄉涉農創業者,現已建立了覆蓋全省的新型職業農民的信息數據庫。河北省在2018年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和創業實訓基地進行了認定和培訓,目前認定培訓基地209個、實訓基地209個,可以說成績突出,效果明顯。另外在田間學校建設方面,河北省已經建成了農民田間學校445所,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創造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水平和服務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能力。
3 加大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措施
3.1 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已經成為幫助農民朋友增技能、長本領的重要手段。河北省也應該全面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榮譽度和職業收益預期,那就需要政府有一個強烈的信號,讓新興職業農民在農村生活得有尊嚴、有收益,要愿種田、種好田。具體的措施:首先政府要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加大投入,要通過規模種植補貼提高農村的規?;N植,要通過扶持農村社會化服務來達到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其次在政策方面要從補貼生產向補貼“職業農民”轉變,在制度方面河北省要盡快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制度”,要科學地設置“新型職業農民”資格門檻。
3.2 積極創建良好的培育環境
首先要通過媒體大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的作用與意義,要強調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政策舉措,讓農民有意愿、有想法??梢圆捎媒涷炞龇ê偷湫褪论E的宣傳方法,來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農民的關注,以加強農民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其次在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過程中,培訓機構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促其學習的便利及效果。最后在培訓跟蹤服務階段和結束后,注重從總結培訓經驗、學員培訓成效和發展創新理念等方面宣傳。
3.3 整合教育培訓的資源
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是當前鄉村振興的要求,也是農民改變現實生活的需要,當然要想培訓的效果好,前提是培訓的機構要具備體系完整、功能完備、技術先進的學習氛圍。當前隨著網絡的發展,可以把各培訓資源充分高效地整合起來,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整合辦學資源。依托河北省,甚至全國的各類農業大學以及省廣播電視大學、各地方的農廣校以及各市的職業技術學院,地方果研所、農科所等各類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共同組成一支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專兼職教師隊伍,遴選高水平師資,構建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庫。
(2)整合師資力量。在理論的授課過程中要堅持開放式思維培訓,要實行跨學校、跨部門、跨行業互聘教師,擇優聘請教師授課。在授課過程中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和課程,要以強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生產經營技術和市場營銷能力提升為目標,分產業、分環節開展培訓。在實踐環節的培訓中,要聘請一線有實踐經驗的“田秀才”“土專家”或擁有獨門絕技的鄉土人才授課,使農民真正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3.4 創新教育培訓模式
教育培訓是提高職業農民技能的重要途徑,因此創新培訓模式,大力推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實訓服務”培育模式,在產業周期內分階段組織集中培訓、實訓實習、參觀考察和生產實踐。推行理論與實踐結合模式,做到 “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教師主導與學員參與互動”相結合等,滿足農民多元化需求。
(1)定期開展講座。各鄉鎮可以聯合農工委和農業相關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系列講座,聘請高校資深專家,講授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動態,結合國家政策導向、產業發展需求,以提高農民農業理論水平。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要結合當地當時農業及產業特點,切合農民現實需求和農村勞動力現狀,在內容要上。
(2)觀摩式培訓。采用現場觀摩的形式,以專業人才講解為指導,以新品種、新成果、新技術為載體,到觀摩田和對照田實地講解,易于理解、便于掌握、效果直觀、印象深刻。
(3)打造空間培訓課堂。當前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因此要加強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的信息化建設,要順應“互聯網+教育”發展模式,加強信息化建設,搭建微信公眾號“掌上農民學院”學習平臺,建好“云教室”移動學習端,打造立體“空間”培訓課堂,從而實現學習的資源共享。
當前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中堅力量,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意義重大,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糧食的安全,也是培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未來,大力改革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模式,助力河北省鄉村振興戰略盡早實施。
[參考文獻]
[1] 何曉瓊,鐘祝.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03).
[2] 胡越.新階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對策[J]. 繼續教育研究,2018(03).
[3] 李城,李磊.“互聯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作用、應用困境及對策[J].農家參謀,2018(18).
[4] 陳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路徑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