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偉 趙躍萍 張亞明


【摘?要】 目的:分析熱敏灸護理干預小兒急性胃腸炎的護理療效。方法: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共收住小兒急性胃腸炎患兒74例,以此為基礎研究資料,對參與研究患兒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應用基礎護理措施,觀察組患兒則應用熱敏灸護理干預措施,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指標以及護理質量進行綜合評估,確定熱敏灸護理干預的優勢。結果:觀察組患兒腸鳴音次數、腹瀉次數、嘔吐次數改善效果顯著,觀察組在護理后整體的滿意率較高,P<0.05。結論:小兒急性胃腸炎治療中配合進行熱敏灸護理干預各項措施,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兒在治療中的不適反應,提升護理質量。
【關鍵詞】 熱敏灸護理干預;小兒急性胃腸炎;護理;療效
文章編號:WHR2019042053
急性胃腸炎屬于一種胃腸道黏膜方面的急性炎癥反應,發病原因多樣,包括誤食毒性食物、生冷食物以及細菌性食物等,發病急,病情變化多樣,臨床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以及發熱等,并且伴隨著糞便性狀方面的轉變,出現水樣、膿血糞便,身體出現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問題,對人體傷害較大。5歲以下兒童作為急性胃腸道疾病的高發群體,因自身抵抗力較弱,病情更加危急,如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可能威脅生命[1]。中醫認為該病與飲食不潔、不節存在一定關系,屬于飲食外傷所致,可在臨床治療中增加熱敏灸的方式,為臨床癥狀的緩解起到積極作用,現將詳細分析結果展示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共收住小兒急性胃腸炎患兒74例,以此為基礎研究資料,對參與研究患兒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37例中男性患兒20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為(2.42±0.72)歲,病程1~6d,平均病程(3.75±1.25)d;觀察37例中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18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為(2.48±0.82)歲,病程1~5d,平均病程(2.42±0.81)d。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同意后進行,分別對兩組患兒各項情況指標進行比較,兩組都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基礎護理措施,患兒進入醫院后協助進行各項檢查,進行情緒安撫,開放靜脈通道,治療中詳細記錄患兒腹瀉、惡心、嘔吐等各項癥狀,叮囑患兒家屬為患兒準備清淡、高蛋白、高熱量食物;按時進行藥物發放,確定患兒安全服用后離開;觀察患兒是否存在腹痛情況,如存在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藥物治療;對患兒家屬進行安撫,普及急性腸胃炎的相應知識,降低患兒以及家屬在治療中的不良情緒[2]。
觀察組:熱敏灸護理干預措施,基礎護理措施同對照組,聯合使用熱敏灸護理措施,首先選取適宜的穴位,天樞、神闕、氣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對氣血進行調節;其次選擇熱敏點,急性腸胃炎腹部、腰背部以及小腿位置為高發區域,選擇該區域的天樞、神闕、氣海、足三里等穴位后,于距離皮膚3cm的距離進行懸灸,并對熱敏化腧穴進行探查,對穴位進行刺激;確定熱敏化腧穴后,進行回懸灸,開始時間設置為2min,對局部氣血進行溫熱,后進行雀啄灸,時間同為2min,對敏化進行加強,強化過程中按照經脈走向進行往返針灸,2min后實施溫和灸,對經脈進行疏導;針灸治療時間為30~40min,1次/d[3]。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1)腸鳴音次數、腹瀉次數、嘔吐次數。2)護理滿意率,問卷調查方式實施,滿意率=(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參與研究例數。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腸鳴音次數、腹瀉次數、嘔吐次數改善效果顯著,P<0.05。詳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在護理后整體的滿意率較高,P<0.05。詳見表2。
3?討論
小兒急性胃腸炎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常規護理措施的實施,可以對患兒的癥狀進行緩解,但是在治療期間患兒因為腹瀉、嘔吐等較為痛苦,并且治療周期較長,一般在3~5d時間,患兒在此期間可能出現脫水甚至是休克的情況,對發育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在常規護理過程中增加西醫護理干預措施,對臨床中的
痙攣、嘔吐等各項問題進行緩解,降低患兒在治療中的痛苦,縮短患兒的病程,改善臨床治療指標[4]。
上文研究數據可見,觀察組患兒腸鳴音次數、腹瀉次數、嘔吐次數改善效果顯著,觀察組在護理后整體的滿意率較高,P<0.05。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急性腸胃炎在中醫中屬于泄瀉病的范疇,主要發病原因為外邪和飲食的損傷,熱敏灸作為中醫治療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方式,主要采用原理為人體在疾病的狀態下,相關的腧穴對熱敏異常敏感,產生一個或者多個非局部或者非表面的熱感,通過對腧穴進行刺激,產生透熱、擴熱以及傳熱的效果,進而對患兒的經絡進行調節,緩解臨床癥狀;熱敏灸采用點燃艾灸材料對熱敏穴位進行刺激的方式,局部對經絡進行刺激,依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個體化的艾灸,選擇合適的艾灸量,對患兒脾胃進行刺激,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5];同時熱敏灸可以對全身的氣血進行調理,患兒急性腸胃炎造成身體內各項器官均受到損傷,通過針灸可以對全身的氣血進行疏導,降低因為氣血在脾胃方面的阻滯造成的各項不適反應,改善患兒腹瀉、嘔吐的頻率,使得患兒在治療中臨床癥狀得到緩解,進而對于護理的整體滿意率也可以提升,但是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患兒的年齡特點,操作方面更加規范,防止出現安全事件[6]。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胃腸炎治療中配合進行熱敏灸護理干預各項措施,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兒在治療中的不適反應,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小麗.對急性胃腸炎患兒進行整體護理的效果研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0):239-240.
[2] 于敏.探討熱敏灸護理干預小兒急性胃腸炎的護理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1):253.
[3] 劉愛華,曾麗,駱穗莊,等.熱敏灸護理干預小兒急性胃腸炎的回顧性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7,09(35):136-138.
[4] 阿麗古麗·阿布都熱合木.對急性胃腸炎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9):189,194.
[5] 梁紅燕.優質護理在小兒急性胃腸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8):252-253.
[6] 唐任文.對急性胃腸炎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