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鴻梅 鄭 毅 馬春梅 楊禹軍 李樹森
牡丹江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國務院審議通過并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著重指出要“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從而將醫療信息化工作提高到較高的地位。
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8.29億。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和網絡社會秩序是每一個網民的責任[1-2]。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如何使用。研究顯示,我國大學生群體在享用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網絡信息安全的問題[3-4]。醫學生是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的后備力量,健康中國所帶來的高度醫療信息化,要求醫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獲得專業知識,還要培養網絡信息安全素養[5]。本文通過對醫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調查,以健康中國為視角,探討醫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為醫學院校開展網絡信息安全教育提供參考。

表1 醫學生網絡利用情況

表2 醫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
本次調查按學院進行分層,分別對2019年3~5月在校的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和衛生管理學院的學生進行隨機抽樣。采用網絡問卷和現場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78份,有效回收率為97.8%。
本研究通過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根據研究目的需要,結合專家意見和建議,設計本次調查研究的調查問卷。問卷由 4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醫學生網絡利用能力,第三部分為醫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第四部分為醫學生對網絡信息風險防范及應對能力。經分析,本次調查問卷的 Cronbach's α系數為0.836,測量信度可信,問卷可靠性較高,能夠反映醫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現狀。
應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用百分率進行醫學生網絡利用能力、醫學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網絡風險防范及應對能力的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回收的978份有效問卷中,基礎醫學院195份(占19.9%),臨床醫學院196份(占20.0%),口腔醫學院195份(占19.9%),護理醫學院197份(占20.1%),衛生管理學院195份(19.9%)。
本次針對“網絡利用能力”的調查主要從網上購物,網上學習,網上轉帳,網上交友和網上娛樂五個方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絡購物的比例(83.7%)最高,網絡學習的比例(38.1%)較低。不同二級學院學生在網絡利用率上總體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同層面上利用率不全相同。見表1。

表3 醫學生網絡信息風險防范及應對能力
針對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的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認為網上詐騙少見的比例(71.4%)較高,認為個人信息不會泄露的比例(5.42%)較低。不同二級學院在校生在“信息安全”“詐騙少見”“網友信息可靠”方面的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在“支付安全”“個人信息不會泄露”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針對醫學生網絡信息風險防范及應對能力的調查,結果顯示,各項比例都不高。其中以遭遇網上詐騙知道如何處理的低至6.95%。不同二級學院在校生在“電子設備經常殺毒”“設備丟失知道如何處理”“遭遇網上詐騙知道如何處理”方面的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帳號密碼設置級別很高”“信息被冒用知道如何處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隨著手機上網功能不斷完善,手機套餐資費優惠及無線網絡的覆蓋,使現代醫學生利用手機上網極其便捷。網絡學習、網絡交友、網絡購物、網絡游戲已經悄然走進醫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并且在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模式[6-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網絡利用主要是在購物和娛樂方面,對網絡學習利用率很低。說明醫學生對于網上資源利用率較低,對網絡資源并沒有很好的挖掘和利用。這與張若愚等[8]對西安市長安區大學城的大學生的調查結果一致,大學生很少用網絡進行學習。
醫學生這個群體以后要從事的工作,要求他們必須很好的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將來才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文獻檢索,開展循證醫學。
大學生信息安全事件頻發,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對信息安全進行防范,但最重要的手段其實是大學生自我防范[9]。本次調查顯示,醫學生對于網友信息具有不真實性和網絡容易使個人信息泄露方面的意識較高,但對于網上支付這種與個人財產相關的網上行為卻沒有很強的風險意識[10]。盡管近年來發生了很多起通過網絡對大學生進行詐騙的事件,但本次被調查的醫學生仍然認為遭遇詐騙的幾率并不高。這說明醫學生雖然在網絡利用的操作上具備一定的經驗,但是由于他們對于社會的了解不足,思想單純,信息安全意識不高[11]。網絡信息安全意識調節和控制著人們在網絡生活中的所有思想、欲望、行為和期待,缺乏網絡信息安全意識使醫學生成為網絡信息安全事件的受害者[12]。
醫學生以后要工作要利用各種信息化工具,其中不乏有患者的個人信息,所以醫學生要重視個人信息的保護,這其中也包括患者的個人信息。醫學院校要在網絡信息安全教育中,通過模擬與演示教會學生對應個人信息的保護[13-14]。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個人信息的獲取、分享和利用更加便捷,這為不法分子竊取他人身份信息提供了可能[15-1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網絡信息風險防范能力各條目正確比例均不足50%,可能是因為醫學生涉世未深,天性善良,容易輕信他人,加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不強,導致個人身份信息被盜用的情況時有發生[18]。網絡信息的海量性,一方面為大學生的學習交流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信息的蕪雜和泛濫又給大學生帶來了選擇困惑,面對風險不知如何處理[19]。醫學生遭遇網絡安全事件后如何應對和處理的相關教育有待加強,從而將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
在健康中國戰略引導下,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在遠程醫療、區域一體化、醫療大數據、醫保醫療一體化等領域的驅動下都會高度發展。在此視角下,醫學生對網絡的利用一定要與職業相結合,培養自己的網絡信息安全素養。對醫學生的信息安全教育不僅是醫學院校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要求社會其他機構參與進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