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敏,吳佳麗,張曉慶
(1.鞍山市氣象局,遼寧鞍山114004;2.新賓縣氣象局,遼寧新賓113200)
新賓縣是遼寧省東部率先進行香菇栽培的地區,香菇生產以紅升鄉香菇市場為龍頭,已經輻射到全縣各鄉(鎮),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經濟規模可觀。目前全縣香菇生產以棚栽、陸地開放式栽培為主,香菇的生長發育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只有在適宜營養的溫度、水分和濕度、空氣、光照和酸堿度等環境條件下,才能獲得優質高產。因此研究影響香菇生長環境因素的氣象條件指標,對提高香菇產量、提升香菇品質、區劃香菇種植地具有一定的意義。
資料來源于2017年新賓縣紅升鄉食用菌基地的農田小氣候觀測站、四要素自動氣象站采集的資料。采用對氣象要素逐小時、逐日、逐周期的分析,發育期氣象資料連續演變的分析采用作圖方式和滑動平均方法,通過分析給出棚內影響香菇氣象要素的綜合氣候指標和致災臨界指標。
根據接種室內溫度、濕度監控顯示,接種期間的菌室外界溫度在-26.0℃~8.7℃,濕度在21%~99%,通過人工溫控,給暖或者換氣將接種室溫度始終控制在0.4℃~8.7℃,當室外氣溫過低時,接種室內氣溫通過人工干預維持在2.0℃~5.0℃,當室外氣溫超過0℃時,接種室內氣溫維持在室外氣溫水平。香菇接種期受濕度影響不大,接種期內菌室外環境濕度維持在20%~98%不等。
香菇接種次日即進入發菌期,發菌歷時50天左右,香菇一年只有一個發菌期,香菇發菌期正直初春季節,在人工搭建的帶有通風口的密封棚內進行養菌,平均氣溫始終維持在6.7℃~10.7℃左右。棚內相對濕度在55%~77%左右。
4月13日后,香菇進入發菌轉色期,觀測發現香菇轉色期間菌室內溫度控制在18.1℃~25.3℃期間,由于4月下旬出現短時低溫冷害,逐日人工溫控不好,菌室出現短時低溫15.5℃,會造成部分菌棒轉色不好,菌絲萌生沒形成菌膜。觀測中發現,當溫度控制在19.5℃~24.5℃時,香菇轉色最好,當溫度高于25℃,低于18℃時,如不及時大量通風,就會出現燒菌現象和未萌動。轉色期菌室環境相對濕度在80%~95%。
經觀測,棚內溫度在人為控制條件下,還能始終控制在安全指標20℃以內,但始終是靠近上限運行。濕度方面,棚內濕度不能低于40%。從溫度晝夜變化研究,溫度最低值平均出現在上午6時前后,最高值出現在16時前后;相對濕度最高出現在上午8時,最低值出現在凌晨。棚內二氧化碳變化在17時達到高峰值,早晨8時達到最低峰值,其他時間在440μl/L~501μl/L波動變化。
對香菇出菇期產量和發育期棚內氣象要素進行統計,通過線性相關計算,得到回歸方程為:

其中:Y:為香菇周期產量,單位公斤。X1:溫差,單位為℃;X2:相對濕度;X3:氧二化碳含量,單位為μl/L。顯著性P值在0.05水平以下,利用后5個發育期進行回歸方程檢驗,檢驗效果極其顯著。
通過對香菇各發育期的指標研究,建立產量和棚內氣象要素的關系方程,得到香菇發育期指標和致災指標分析,見表1。

表1香菇發育期指標和致災指標分析
菌絲培養期關鍵氣象因子是溫度,前期適宜溫度指標為7℃~9℃,后期(3~4月)適宜溫度指標為7℃~11℃,出菇期(5~10月)要求散射光,晝夜溫差大,最好在15℃以上,空氣濕度在90%以上,忌連陰雨天氣、高溫等氣象條件。
香菇出菇期與產量相關性最大的氣象要素為溫差、相對濕度、二氧化碳,也是致災臨界指標重點分析的要素。
香菇生產氣象服務產品重點是周報、旬報、月報,其內容應含天氣過程、溫度預報及對香菇生產可能產生的主要影響及建議措施等。其他氣象要素指標可作為香菇連續發育期的定性指標來觀測,做好記錄存檔,連續數據存儲量加大后,對香菇的研究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