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維昭 張 森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10010,廣州//第一作者,高級工程師)
全面發展電子發票是建設稅收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國家進行經濟治理與稅收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
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均采用2元、3元、5元等定額紙制發票。紙制發票的使用主要依賴人工處理,由車站工作人員查詢乘客車票信息,并向乘客手工逐張派發。傳統的紙質發票的發票印制申請耗時長,其配給、盤點、核銷等日常事項手續繁多,耗費人工成本高,管理成本高,人工處理效率低;發票配發無登記,乘客可在不同客服中心重復領取。可見,紙質發票的管理困難,對乘客服務質量低下,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AFC)應用電子發票業務是“互聯網+稅務”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體現[1],具備多項優勢,乘客能通過自助操作及多種電子發票推送交付方式領取發票,大幅提高用戶體驗。電子發票替代紙質發票,可節省使用及管理成本,為軌道交通公司節省開支,減少站廳人工服務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方便乘客,塑造企業公眾新形象;還可避免紙制發票的重復領取,規范發票的管理。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一種城市軌道交通AFC電子發票的系統架構,提出各種票種的電子發票應用方法,從而實現電子發票在軌道交通AFC中的應用,更好地滿足乘客需求,提升服務質量。
AFC電子發票應用系統包括AFC各層級系統設備、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稅務局電子發票管理系統,以及城市軌道交通APP(應用軟件)(如圖1所示)。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是由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單位建設的,可實現接收清分中心系統上傳開票請求、開具電子發票、將電子發票推送至乘客郵箱或APP賬戶及清分中心系統,將電子發票上傳至稅務局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備案等功能。
清分中心系統負責票卡的交易記錄及電子發票記錄的存儲及查詢,承擔自助客服機、票房售票機、地鐵APP與電子發票服務平臺之間的數據鏈路工作。對于新建地鐵的城市,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可與清分中心系統合建,作為清分中心電子發票應用子系統。對于已有地鐵運營的城市,為減少既有清分中心系統的改造范圍,可建設獨立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同時對既有清分中心進行接口升級。

圖1 AFC電子發票應用系統架構
稅務局電子發票管理系統是由稅務局建設的,可實現收集各行業電子發票及電子發票的在線查驗、下載、紅沖等相關管理及信息發布功能。
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軌道交通均已建設專用的手機APP[7]。城市軌道交通APP需增加錄入并綁定乘客發票信息的功能。電子發票信息包含納稅人名稱、識別號、地址、電話、開戶行及賬戶等開票信息,以及乘客電子郵箱。
另外,與傳統清分中心系統相比,需增加票卡交易是否已開電子發票的數據記錄,用于反饋現場設備(客服中心或自助客服機)及APP關于是否已開電子發票的查詢,同時負責匯總各線各站現場設備及APP的電子發票開票請求,并向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提出開票請求。
除此之外,售票機還需增加查詢票卡發票、錄入發票信息、錄入乘客郵箱及申請開票等功能。為減少站廳客服人員工作站,建議研發自助客服機[8]。自助客服機是由乘客自助操作的設備,其功能與客服中心人工操作相同。自助客服機可布置在軌道交通車站站廳付費區或非付費區。
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常用票種包括單程票、儲值票、日票、月票、年票、次票等實體票,以及互聯網虛擬票。互聯網虛擬票是指乘客在APP內注冊并生成乘客人個賬戶及軌道交通電子錢包,并在此電子錢包內充值或綁定其它第三方電子錢包(如微信、支付寶、銀聯卡等),采用“二維碼[11-12]”或“NFC[13]”的交互方式, “照進照出”的刷手機方式進出站乘車,形成基于互聯網技術的以手機為載體的票種。因不存在實體票卡,故稱之為虛擬票。互聯網虛擬票是“互聯網+”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重要應用。目前國內部分城市軌道交通已開通使用虛擬票,例如,廣州地鐵的“云卡”及二維碼票、中軟的“閃客蜂”、福州地鐵的“碼上行”、無錫地鐵的“碼上行”等。
針對不同的票種,電子發票開票業務流程互不相同。
實體票的電子發票業務流程根據注冊過APP及未注冊APP的乘客進行劃分為兩類。
2.1.1 未注冊APP的乘客電子發票業務流程
針對未注冊過APP的乘客使用實體票時,電子發票業務主要通過客服中心人工或自助客服機乘客自助操作完成。具體業務流程如下見圖2。

圖2 未注冊APP的乘客電子發票業務流程示意圖
(1) 乘客使用車票進站檢票機刷卡乘車。車票包括單程票、儲值票、日票、月票、年票及次票等。乘客可在出站檢票機前(所有票種)或出站檢票機后(不含單程票),到客服中心或自助客服機上開始電子發票操作。
(2) 在自助客服機操作時,乘客將車票放置在自助客服機讀卡區域上后,自助客服機自動讀取乘客放置的車票乘車交易記錄,向清分中心系統查詢此票卡交易記錄及電子發票記錄,并將反饋信息顯示在自助客服機觸摸操作屏上,以供乘客選擇操作。
(3) 當乘客使用單程票、日票、月票、年票及次票等一次性付費票時,只能開一次發票,且發票金額為購票金額。已開具發票的車票無法重復開具發票。若乘客使用的車票沒有開過發票,則跳轉至錄入發票信息頁面。當乘客使用可充值重復使用的儲值票時,按每次乘車交易記錄開具發票。已開具發票的交易記錄無法重復開具發票。乘客可選擇一項或多項未開具發票的乘車交易記錄,且發票金額為乘客選擇的乘車交易記錄的金額累加。
(4) 乘客使用自助客服機的觸摸屏操作,錄入發票信息。
(5) 乘客除使用自助客服機外,還可到客服中心請客服人員進行人工操作。操作方法與自助客服機類同。
(6) 客服中心或自助客服機將乘客申請發票的票卡交易信息及發票信息上傳至清分中心系統。清分中心系統存儲相關信息并上傳至電子發票服務平臺。
(7)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接收到乘客申請發票的交易信息及發票信息后,核查無誤后開具電子發票。
(8)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將乘客的電子發票實時上傳至稅務局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存檔,并下傳至清分中心系統存儲,同時采用郵件方式將電子發票推送至乘客電子郵箱。
(9) 乘客可在需要時打印紙質電子發票。
2.1.2 已注冊APP的乘客電子發票業務流程
已注冊過APP的乘客使用實體票時,可充分利用APP的便利性,增加乘客的移動終端自主操作,減少客服中心及自助客服機的使用量,更方便快捷。其電子發票開具流程如圖3所示。
(1) 乘客使用軌道交通APP進行注冊時或第一次申請開具電子發票時,需先錄入發票信息,再由軌道交通APP生成乘客個人賬戶。
(2) 乘客使用車票進站檢票機刷卡乘車。乘客可在出站檢票機前或出站檢票機后(不含單程票),到客服中心或自助客服機上綁定車票與賬戶。
(3) 在自助客服機操作時,乘客將車票放置在自助客服機讀卡區域上后,自助客服機自動讀取乘客放置的車票乘車交易記錄,并生成含車票信息的二維碼。單程票車票信息二維碼除含車票信息外還應含本次乘車交易信息。乘客通過APP掃描此二維碼,將此車票與乘客APP賬戶進行綁定。單程票可同時將本次乘車交易信息綁定,其它票種只綁定車票信息。每個票卡只需綁定1次即可。

圖3 已注冊APP的乘客電子發票業務流程示意圖
(4) 乘客除使用自助客服機外,還可到客服中心請客服人員進行人工操作,其操作方法與自助客服機類似。
(5) 乘客需開具發票時,在APP上進行操作。APP自動向清分中心系統查詢已經綁定票卡的交易記錄及已開票記錄,并顯示在手機上以供乘客選擇。
(6) 乘客可在APP上進行電子發票開具申請。單程票、日票、月票、年票、次票只能開一次發票,已開具發票的車票無法重復開具發票。儲值票按每次乘車交易記錄開具發票,已開具發票的交易記錄無法重復開具發票。乘客可在APP上選取一項或多項乘車交易或票卡進行電子發票開具申請,且發票金額為乘客選擇的乘車交易記錄及票卡的金額累加總和。APP將乘客發票信息及選取的交易及票卡信息上傳至清分中心系統申請開票。
(7) 清分中心系統收到APP上傳的信息后,存儲并上傳至電子發票服務平臺。
(8)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接收到清分中心系統上傳的乘客申請發票交易信息及發票信息后,核查無誤后開具電子發票。
(9)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將乘客的電子發票實時上傳至稅務局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存檔,并下傳至清分中心系統存儲,采用郵件方式將電子發票推送至乘客電子郵箱,并將電子發票推送至乘客APP中。
(10) 乘客可在需要時打印紙質電子發票。
互聯網虛擬票基于APP而生,乘客的APP個人賬戶與互聯網虛擬票之間已存在關聯關系,因此,互聯網虛擬票電子發票開具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互聯網虛擬票電子發票業務流程示意圖
(1) 乘客使用APP進行注冊,購入互聯網虛擬票,錄入發票信息。隨后APP生成乘客個人賬戶。
(2) 乘客可使用互聯網虛擬票多次進出站檢票機刷卡乘車。
(3) 乘客需開具發票時,在APP上進行操作。APP根據乘客操作向清分中心系統查詢乘客所選的虛擬票交易記錄及已開票記錄,并接受清分中心系統的反饋結果,顯示在手機上以供乘客選擇。單程票、日票、月票、年票、次票性質的互聯網虛擬票只能開一次發票,已開具發票的車票無法重復開具發票。儲值票性質的互聯網虛擬票按每次乘車交易記錄開具發票,已開具發票的交易記錄無法重復開具發票。
(4) 乘客可在APP上選取一項或多項乘車交易或票卡進行電子發票開具申請,且發票金額為乘客選擇的乘車交易記錄及票卡的金額累加總和。APP將乘客發票信息及選取的交易及票卡信息上傳至清分中心系統,并申請開票。
(5) 清分中心系統收到APP上傳的開票申請信息后,存儲并上傳至電子發票服務平臺。
(6)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接收到清分中心系統上傳乘客申請發票的交易信息及發票信息后,核查無誤后開具電子發票。
(7) 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將乘客的電子發票實時上傳至稅務局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存檔,下傳至清分中心系統存儲,采用郵件方式將電子發票推送至乘客電子郵箱,同時將電子發票推送至乘客APP存儲。
(8) 乘客可在需要時打印紙質電子發票。
對于已運營的城市,為避免對運營系統造成較大影響,建議電子發票升級工程采用分步實施的方案。前期采用紙制發票與電子票共存的方式,后期逐步取消紙制發票。
(1) 第一階段。研發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及自助客服機,對既有AFC系統暫不改造升級。電子發票服務平臺不與清分系統連接,而與自助客服機之間通過4G網絡進行數據互聯。自助客服機負責對乘客實體票乘車當次交易進行電子發票申請。其中,一次性付費票的電子發票金額按付費金額開具發票,儲值票按乘車當次交易金額開具電子發票。電子發票服務平臺負責開具電子發票、向郵箱推送電子發票、記錄已開票交易數據。第一階段電子發票開具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第一階段電子發票工程業務流程示意圖
(2) 第二階段。升級APP功能,實現電子發票申請的移動終端操作。乘客可自助操作APP錄入發票信息及郵箱,對發票信息進行存儲以避免重復錄入。乘客可自行選擇實體票交易數據并向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申請開票。第二階段同樣對既有AFC系統暫不改造升級,且電子發票服務平臺與自助客服機、APP之間通過4G網絡進行數據互聯。第二階段電子發票開具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第二階段電子發票業務流程示意圖
(3) 第三階段。全面升級AFC系統各層的電子發票功能,具體包括升級清分中心系統電子發票查詢及存儲功能,升級線路中央及車站系統電子發票數據傳輸功能,升級票房售票機電子發票信息錄入及申請功能,升級自動客服機電子發票信息錄入、申請及二維碼生成等功能并接入AFC有線網絡運行,升級APP電子發票信息錄入、查詢、申請及二維碼掃描等功能。同時,實現電子發票服務平臺與清分中心系統的互聯,并將前期數據轉至清分中心系統進行存儲。從而實現電子發票所有功能。
電子發票技術目前在國內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大量應用,為建設“互聯網+地鐵”、“智慧地鐵”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引入電子發票是未發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創造性地提出AFC電子發票的應用方法及系統架構,對常用的各種實體票及互聯網虛擬票的電子發票應用業務流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描述,對已運營的城市自動售檢票系統的升級改造工程提出分步實施的建議步驟。
實現電子發票在城市軌道交通的應用,可提升地鐵服務質量。本文的研究分析可為國內城市軌道交通“互聯網+稅務”的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