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崇昆雷良育王國輝
無論什么機型的聯合收割機,在收割農作物過程中,卸糧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卸糧的速度關系著聯合收割機的作業效率。高位卸糧主要是卸糧筒和內部的旋轉攪龍配合,將收割機糧倉內的谷物輸送到一定高度的卸糧口處,通過卸糧口對準卸糧平臺輸出谷物。相對傳統卸糧方式,高位卸糧有卸糧范圍大、角度多、支持行走卸糧等優點。但是在實際作業中,高位卸糧仍然存在著故障。本文針對農機手實際作業過程中所遇到的故障,根據高位卸糧的原理,分析故障原因,提出合理的排除方法。
收割機高位卸糧的簡化原理圖如圖1所示,完整卸糧機構可以簡化為一個在空間的機構OABC,升降傾角、水平旋轉角分別為α和β,原點O表示與糧倉攪龍伸出端相配合的位置,OA段表示第一卸糧筒,AB段表示簡化的彎頭處,BC段表示第二卸糧筒。當聯合收割機的糧倉儲滿或者有其他卸糧要求時,通過農機手的操作控制,出糧口到達指定的位置,將糧食輸送到卸糧平臺,完成卸糧的任務流程。

圖1 高位卸糧簡化原理圖
(1)故障現象:在農機手確定糧倉滿糧后,控制高位卸糧筒準備卸糧時,發現不管怎么控制卸糧筒,卸糧筒都不會動,沒有任何反應。
(2)原因分析:①如果該款卸糧筒是微型電腦板和電機控制的,可能是卸糧筒連接電源線發生故障,或是微型電腦板(單片機)出現亂碼現象,從而導致無法控制;②若卸糧筒是液壓系統控制的,可能是液壓油不足導致動力不足,從而無論農機手怎么操作都無法被控制。
(1)故障現象:①在收割水稻時,每次糧滿卸糧時,都會在稻谷中發現過多的被碾碎的大米;②正常來說,在收割小麥的時候是不會出現小麥被碾碎的情況,但是在卸糧過程中肉眼可發現小麥顆粒被碾碎,有的甚至還被碾成扁平狀;③卸糧過程中,在第一卸糧筒與糧倉攪龍嚙合彎道處,有個出口,有時還會出現爆管現象。
(2)原因分析:①農作物還未成熟透,水分過高、濕度太大,在收割機收割和輸送過程中經過各種摩擦,谷物被碾碎;②高位卸糧的行程較長,攪龍的長度比原來老式的攪龍長2倍還要多;③卸糧時油門過大,導致傳送來不及;④糧倉內的限流擋板所留縫隙較大;⑤第一卸糧筒內豎直攪龍與糧倉內攪龍的嚙合角度不對。
針對高位卸糧故障的現象及原因分析,排除思路及方法如下。
(1)首先考慮電路問題,由于卸糧口的卸糧燈的電路就是從上面總電路分支出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開卸糧口的卸糧燈看是否正常亮;也可用萬用表測量高位卸糧線路,即可快速判斷電路是否有問題。
(2)使用單片機微型電腦板控制的機構,為防止亂碼情況的發生,一般都會設置一個程序代碼復位按鈕,當代碼出現亂碼問題時,按一下復位鍵,即可恢復操作。
(3)對于液壓系統控制的卸糧筒,由于整個收割機的液壓油源都是一起的,可通過直接操作收割機割臺液壓桿,來檢測液壓油是否不足。
(1)農作物成熟度低,不僅使脫粒困難,造成脫粒不夠干凈;還會造成谷物濕度增加,給卸糧增加阻力。應該選擇適期收割,最適宜的脫粒濕度是17%~22%。實踐證明,作物成熟度對卸糧質量的影響顯而易見,作物的適割期是黃熟末期至完熟期階段,這一時期收割脫凈率高,谷物濕度合適,不會對卸糧造成影響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因此,適期收割是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收割損失的重要保證。
(2)由于高位卸糧的谷物輸送行程較長,如果油門過小,就會導致谷物輸送不暢,甚至在卸糧過程中發動機熄火;但油門也不能太大,以免谷物輸送來不及,引起堵塞。卸糧時最適合的油門位置是將油門操縱桿提到總油門位置的1/3處,使收割機發動機轉速保持在1 500~2 000 r/min之間。切不可低于1 500 r/min,否則將引起熄火;也不可高于2 000 r/min,否則極有可能發生高位堵糧問題。

(3)從多年作業經驗來看,卸糧筒的攪龍主軸有輕微變形,運轉時不在一條直線上,也可造成谷物被碾碎。應檢查糧倉動力源輸入處的左右擺臂座與糧倉主軸連接的地方,用手晃動,如果主軸晃動間隙過大說明軸承問題,需要更換軸承,在更換軸承的時候,拆下來的主軸也需要檢查是否變形。
(4)糧倉內的限流擋板應調到整個調整槽的1/3處,這樣糧倉內糧食下滑速度就會慢下來,可以減少堵糧和碾碎的可能。
(5)第一卸糧筒豎直攪龍與糧倉水平攪龍的嚙合角度不對,造成在正常運轉時會有間隙產生,使得在卸糧主嚙合按下后,糧倉攪龍要先轉動一個角度,才能到達與第一豎直攪龍的嚙合點,接著再帶動第一豎直攪龍轉動。在這糧倉攪龍先轉動的過程中,糧倉內的谷物會提前輸送到第一豎直攪龍與糧倉水平攪龍彎道處,并在此大量堆積,從而造成谷物碾碎,時間過長甚至出現爆管。處理辦法是將第二卸糧筒卸下,然后卸下第一豎直攪龍將其旋轉調整到合適角度(與糧倉水平攪龍完全嚙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