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嬌麗
(濟南市章丘區水務局,山東 濟南 250200)
近幾年,國家加大水利工程建設投入,據統計2017年濟南市章丘區全社會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投入1.7億元,其中省以上投入0.76億元,市投入0.76億元,縣級投入0.18億元,水利工程項目主要為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減災、農村水利、水庫移民、生態治理等,工程項目多、投資大。為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章丘區水務局設立了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以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工作。
1)監督范圍。根據省市相關規,章丘區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主要負責監督由章丘市財政投資或社會融資的水利建設項目、市級質量監督機構委托地方監督的水利建設項目。
2)監督方式。對各參建單位主體的質量行為監督,按基建程序和施工進度,采用巡查和抽查監督檢查方式。對工程實體質量的監督采用重點檢查和隨機抽查相結合,并以項目法人委托的第三方質量檢測單位提供的檢測數據為主要依據。
1)狠抓建章立制。制訂出臺了《章丘市水務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管理的意見》《章丘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實施意見》《章丘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試行)》等辦法意見,規范工程建設程序,提升工程建設質量。
2)明確監督流程。制定《章丘市水利工程質量監督事項流程圖》,提高工作效率,明確工作目標,優化監督環節,確保監督到位。
3)強化隊伍建設。為加強行政監督管理力度,提高職能部門履職水平,區水務局抽調精干力量組建質監隊伍,加強業務學習,明確質監人員崗位職責。
4)建立問題臺帳。通過對在建水利工程進行了巡查抽查,印發“質監簡報”,下達“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現場檢查表”,就建設程序、人員履職、工序環節、材料質量等多方面進行監督,針對現場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建立臺帳,定期整改消號。
5)建立微信群,配備視頻監控。每個工程建立微信群及時上傳工程建設影像資料,對于施工范圍較集中工程項目,施工現場配備監控設施,便于全面管控、實時跟進、重點督查、分類掌握。
6)開展市場信用評價考核。制定章丘水利建設市場信用評價評分標準,年底組織主管科室(建設單位)開展本年度水利建設市場信用評價工作,按主管科室(建設單位)所掌握的日常管理情況及質量監督機構在日常巡查和抽查中發現查處的問題,進行綜合評價賦分排名,進一步促進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1)鎮街組織實施項目,質量監督意識弱。一些上級配套資金的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小流域綜合治理及鎮街為主體申請的水利項目等,其實施主體為鎮街,因工程投資少、施工技術要求低,施工單位技術力量弱,很多建設單位對工程建設程序采用簡化操作,對工程建設必須接受水行政部門質量監督不清楚或申請工程質量監主動性不強,出現監督工作滯后,造成工程監督缺位。
2)現場檢測設備少,質監人員不夠專業。目前配備的檢測儀器僅有一個混凝土回彈儀,現場檢測儀器少,缺乏應有的質量檢測和技術支撐。質監人員未經工程質量檢測方面系統的培訓和學習,監督工作主要靠觀察和查閱資料,依靠第三方檢測成果,憑質監人員的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判斷,難以提高監督水平,質量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不夠。
3)責任主體管理不到位,質量監督形勢嚴峻。水利項目多,施工、監理管理人員不足,監理、施工單位現場主要管理人員不到位;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不合格,不按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施工,工程未實施三檢制,質量評定不及時,檔案資料不齊全,難以保證工程質量。
1)增強監管意識,大小項目全面介入。掌握全區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及時督促項目法人辦理質量監督手續,根據工程實際制定質量監督計劃,對配有上級資金或在建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實施質量監督,對招投標工作監管備案,對各項目工程進度付款及質保金支付進行實時審核。
2)加大軟件硬件配備,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對監督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使監督人員具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監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加大質檢設備投入,配備完善的儀器和設備,有效提升監管工作,實現質量監督由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科學管理型轉變。
3)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工程質量。水利工程質量實行“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監督”相結合合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監督機構根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授權,履行政府部門監督職能,對水利工程質量進行的政府監督管理,不代替項目法人、監理、勘測設計、施工等單位的質量管理工作。項目法人為工程建設核心,對工程建設負總責,全面負責建設項目“質量、安全、進度、投資、效益”控制總目標。監理、施工單位按照投標承諾和合同約定,組建現場管理機構,加強現場人員管理,確保人員到崗到位,保障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