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生
(濟南市長清區水務局,山東 濟南 250399)
玉符河是市管河道,其管理范圍只涉及長清區平安街道辦事處幾個村。北大沙河、南大沙河、清水溝是區級管理的三條重要河道,局屬的5座水庫和東風電灌站是區級管理的6個中型水利工程,由于歷史的原因,上述工程沒有劃定管理和保護范圍。工程管理范圍界限模糊不清、不能提供有效的執法證據等問題,給水利工程管理與執法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又加之工程日常管護資金、管護人員經費不足,管護信息不暢等原因,致使部分違法案件不能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處置。“12345”熱線反映的信息有時很多天才傳達到水政執法部門,致使違法行為現場不復存在,違法當事人、違法工具等證據不足,貽誤了案件立案查辦時機。辦案中,沒有案件當事人、違法工具第一現場錄像、照片資料的案件,法院一律不予支持認可。
目前,河道沿線、水庫庫區亂搭濫建、亂倒垃圾、濫挖河土的行為時有發生,為逃避執法管理,不法分子多在節假日和雙休日或夜間實施違法,受利益驅動,暴力抗法事件時有發生,給執法活動和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由于執法人員嚴重不足、執法車輛等裝備缺乏、強制執行權等條件限制,這些案件又多發生在不易被發現的偏僻地段,隱蔽性強,給水利工程執法管理增加了難度。
為加強水利工程管理、提高水利工程的保護意識,加大工程執法力度,結合本人長期從事水行政執法的工作實踐,提出以下建議。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實行河長制。以鄉鎮(街)、基層水管單位為主體,全面落實《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落實河長制確保河道整潔暢通的通知》。建立屬地管理管護隊伍,落實河段長負責制,切實負起本河段清淤疏浚、環境衛生整治的責任,簽訂責任狀。做到包段人員、管護責任、管護資金落實到位,選派責任心強的管護人員,并登記造冊,由鄉鎮(街辦)蓋章報區水務局河道管理部門監督檢查,制定獎懲辦法。徹底解決目前長清區河道、水庫等水利工程日常管護形同虛設、力量薄弱,監管職責落實不到位,管理部門間推諉扯皮的問題。
由于平時疏于管理,導致一些輕微違法現象長時間未被發現,而形成嚴重后果。例如:對河道水庫違章建筑物來說,違法者從開始施工到工程結束,往往需要十幾天或幾十天,時間跨度長,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如早發現,早制止,就能避免勞民傷財事件發生。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制止,違章建筑形成規模,靠漫長而艱難的法律程序,很難解決根本問題。由于監管的缺失和不足,最后導致水利工程執法部門被動的承擔執法責任,收拾殘局。把一切責任推脫、轉嫁到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身上。靠法律手段解決違法案件,是管理工作失敗后的被動彌補措施。應改變違法案件只有執法部門來管與己無關的錯誤觀念。只有健全完善強有力的管護隊伍,分清管護責任,預防為主,打防并舉,才能有效遏制河道、水庫案件頻發的勢頭。
只有確保水利工程管理管護信息通暢,才能第一時間將工程管理、運行信息報送給領導和管理部門,為領導正確決策和違法案件及時查處提供可靠依據。為執法人員及時趕到現場,掌握確鑿的證據爭取寶貴的時間,為案件的立案及順利查辦創造條件。為此,應將河長制管護巡查網絡、防汛報訊網絡、“12345”熱線等信息整合集中,互為補充,形成全覆蓋的信息網路。
切實發揮好水利站及水管單位的戰斗堡壘作用。水利站長及基層水管單位職工,天天工作在一線,長期與轄區各級干部群眾打交道,了解信息的渠道廣泛,有一定的信息來源和工作協調優勢,為其配備必要的電腦、通訊、相機等辦公設備,可為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及時制止,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創造有力條件。
河道、水庫歷史最高洪水位和設計洪水位,是確定違法建筑的標準。目前因缺乏河道、水庫歷史最高洪水位的權威記錄資料,政府又沒有劃定管理范圍,很難對一些河道、水庫建筑物、構筑物是否違法進行界定。應盡快找有資質的設計部門,按照河道、水庫現行防洪標準,計算設計洪水位高程,確定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
理順水利工程管理與水利工程案件查處關系,充分利用現有的執法管理資源。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是各級工程管理部門,負責水利工程維護及管理業務,承擔河道、水庫等水利工程的行政審批職能。水利工程執法應當與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形成有機的整體,互通信息,及時掌握工程管理信息及工程審批情況,兩者之間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工程執法與防訊指揮部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確保河道水庫安全度汛是防訊指揮部的重要職責,河道內違章建筑物、構建物以及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提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安全的活動等安全隱患的排除,是防汛部門的第一要務。《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賦予防汛指揮機構強制下達清除行洪障礙物的指令授權。執法中發現的妨礙行洪安全的信息也應及時反映到防汛辦公室。
近幾年來,查處的涉及河道、水庫防洪行洪的清障案件,因法律授權予防汛指揮機構強行清除執行權,法院已明確表示不予受理此類案件,只能由防汛指揮機構自行組織強行清障。這就要求防汛部門充分利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授予防汛指揮機構有關強制執行的授權,履行好水利工程防洪行洪度汛安全的義務。
水工程執法中發現的一些違法案件、行洪障礙管理信息應及時匯集到防訊指揮部、工程管理部門分享信息資源。防汛指揮部、工程管理部門以及水利工程執法三部門應加強統一領導,統一協調、三位一體、分工明確、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建立三部門聯動會商機制,改變水利工程管理與執法分散管理的格局。
總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與水利工程執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及時掌握工程突發事件的動向,工程管理部門應將各種信息匯總分析、分類,屬于河道、水庫等工程管理、管護、日常巡查、垃圾清理、阻水障礙、環境衛生整治方面的問題,按照河長制要求,責成有關街(鎮)部門落實處理,加強督導。對河道、水庫管理范圍內存在安全隱患,需立案查處的案件,轉執法部門依法按程序查處,有序開展執法工作。最終把工程管理和執法的信息匯集報送到防辦,為領導做好河道、水庫的清障提供可靠依據。建議加強水利工程管理與執法的調查研究,盡快將防汛辦、工管站、水利工程執法等部門業務整合,歸口管理,分工明確,加強統一協調,形成務實高效、齊抓共管的管理體系,找準、把握好三部門聯合執法的切入點,利用好現有的法律法規、管理信息資源,把水利工程管護與執法責任落到實處,開創水利工程管理與執法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