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勇,賈長華,劉 銳
(天橋黃河河務局,山東 濟南 250032)
水利工程的修建,在發揮造福社會、改善生態環境等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會對生態系統尤其是江河湖泊等水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當前,國家著力構建水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作為施工單位,在開展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等相關措施,努力降低工程施工對水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排放的廢水、污水以及施工人員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會導致水污染。由于施工條件、施工環境、資金等因素的限制,這些污水往往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不僅會污染地表水環境,同時會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環境。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大量占用土地,還會進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損害原有的水土保持設施,破壞土壤和植被,改變原有的地形地面,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水利工程的建設不但會打破原有水系內生物的生活環境,同時還會改變地下水的流速、水質、水溫等水文地質條件,對所在區域動植物的生存繁育和種植畜牧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1)提供制度保障。施工單位作為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水生態保護的實施主體,必須嚴格落實水環境保持與水土保持的各項標準要求,接受業主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督導檢查;項目部應在相關法規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工程特點和當地水文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水生態保護管理制度。
2)制定工作方案和救援預案。施工單位在進場前,應組織技術人員認真進行實地勘察,全面把握工程現場及周邊的水生態狀況。施工單位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水生態保護方案,明確有效的水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同時在水生態保護方案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水生態破壞風險,并針對性地制定應急救援預案。
1)建立組織機構。項目部設立專門的水生態保護職能小組,負責施工現場水生態保護工作的策劃、組織、落實,并從財力、物力、人力上予以統籌安排;將水生態保護與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有機結合,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
2)明確目標責任。項目經理是水生態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施工現場的水生態保護工作負全面責任;項目總工、副經理具體負責做好水生態保護的落實、安排、指揮等各項管理職能;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督促各級管理人員做好相關工作。
3)加強培訓教育。施工單位應積極開展水生態保護教育,從工作實際入手,強化對施工人員的水生態保護教育,營造良好氛圍,創新教育模式,將日常教育與集中培訓相結合,增強施工人員的水生態保護意識。
1)實行聯合檢查制度。定期組織由各班組長參加的聯合檢查,對檢查中所發現的問題,開出整改通知單,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期限及整改要求;各班組長作為施工工序第一責任人,應在收到整改通知單后,按要求及時解決,項目部有關部門必須對整改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2)召開專項例會。定期召開水生態保護工作專項例會,傳達上級文件會議精神,總結前期工作落實情況,布置下一階段的防治措施工作重點,并對水生態保護工作中優劣情況做出獎罰決定。
3)實施水生態動態監測。施工單位應在項目部設置專門管理機構,對水生態環境進行動態監測。當監測到水體異常或水土流失等危險因素已出現或將出現時,應停止施工,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1)廢污水處理。以黃河機淤工程為例,混凝土廢水應采取中和沉淀法進行處理,中和法具有簡單、可靠、費用低的特點;機械車輛沖洗的含油廢水經隔油沉淀后,可以重復用于沖洗車輛或灑水降塵,有利于節省水資源。施工期間的生活污水采取磚砌化糞池、一體化處理設施進行治理。
2)水源地保護。如工程位于水源保護區的周邊,在進行施工場地布置時,應確保施工生產生活區和棄渣區避開自然保護區的范圍;施工期間應加強監管,規范施工工作的開展范圍,在土料場、施工邊界設置施工范圍警示牌;對水源保護區進行圍擋防護,并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
1)主體工程區的防治要點。主體工程施工前做到表土分離,施工中對臨時堆放的表土采用袋裝土臨時攔擋,防塵網臨時覆蓋,施工后依據立地條件選擇優質的苗木草種,做好淤區頂和邊坡的生態防護。
2)土料場的防治要點。施工單位根據料場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條件,主要采用坡面防護、設置截水溝、覆蓋表土等措施對其進行綜合治理。土料場在取土過程中,會破壞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裸露坡面,所以應對裸露坡面進行削坡,并覆蓋上在清基過程中臨時剝離的表層土,經土地整治后再恢復植被,并在開挖的坡面坡頂設截水溝,防治水土流失。
3)棄渣場的防治要點。棄渣場采取設置攔擋、排水、護坡、土地整治等水土保持措施。棄渣工作嚴格按照表土剝離、棄渣壓實、臨時排水、表土回填、綠化復耕的施工順序進行。在棄渣期間,始終保持棄渣場處于良好的排水狀態,臨時修建必要的排水設施,并與永久性的排水系統相連接,且不得引起淤積和沖刷。堆渣后回填表土,表面采用推土機進行土地平整,平整后頂面坡度及邊坡坡度符合設計要求,坡面按要求進行綠化防護,確保植被恢復。棄渣場防治可有效穩定邊坡,改善土壤肥力,避免因棄渣下泄而引發的水土流失及地質災害。
1)動植物保護。嚴格控制施工范圍,實施動植物保護動態監測。盡量減小工程施工對動植物生存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合理安排施工時段、時序,避開魚類產卵繁殖期。在魚類產卵繁殖期,不得進行拋石等影響魚類繁殖的施工作業。施工結束后,對工程占壓水域就近種植水生植物,恢復產粘性卵魚類的產卵場。
2)地下水保護。通過地下水監測井,加強對工程標段地下水位的動態監控;在施工沿線設置抽水井,如監測到地下水位急劇升高的現象,應暫停淤沙,采用抽水井抽水,減緩地下水位快速升高對周邊群眾的影響,保護其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