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芹
(南京潤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00)
搭設水上平臺的過程當中,應該確保搭設順序的科學性。具體為:放線測量→搭設臨時作業平臺→把鋼管立柱插入施工→與上部的縱橫桿件相連接→與下部的縱橫水平桿件相連接→安設剪力撐→鋪設跳板→進行循環施工處理。另一方面,明確搭設操作的重點;搭設水上平臺之前,應該開展準確的測量定位工作,接著將鋼管立柱插入施工,使鋼管立柱插入到土層當中,并運用偏心軸震動器與輔助4噸葫蘆實施施工作業。不過震動器裝置的激振力不可以超過6KN,所插入鋼管要確保入土承載力至少為20KN,直到立桿的插入深度無法繼續打下去再停止。實施平臺鉆孔的過程當中,對橋身提出了強度應力方面的要求。當處于水流很急,亦或者雨水量較大的時節,盡可能禁止實施平臺施工作業,否則會導致安全事故產生。處于水流較為緩慢的情況下,實施深水基礎施工的時候,能夠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并使施工的速度也加快,同時運用鉆機設備的時候,無需對平臺承受的壓力因素進行考慮。實施樁基下部鉆孔施工的過程中,應該準確測定河床的具體水深與面積情況,以此確定適合的鉆孔深度數值。通常鉆孔灌注樁平臺的搭設面積會參考其外圍樁位中心線3m 的位置。具體搭設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標高,最佳的高度需搭設到比最高潮位高大約1m 的位置。
鋼護筒主要運用鋼板進行制作,體現出非常耐用和堅固,并且不會漏水、難以變形以及便于裝卸操作等諸多方面的優勢,同時可以進行重復利用。一般來說,護筒的直徑是1.4m,各節的長度是2m。而護筒的作用具體如下:(1)對樁位進行固定處理,作為鉆孔的導向;(2)可以保護孔口,避免孔口土層出現坍塌的情況;(3)科學隔離孔內、孔外的表層水,同時確保孔內的水位高于施工水位,達到提高孔壁穩定性的目的。埋設護筒的過程當中,第一,需要保證護筒平面位置埋設的正確性,偏差不超過50mm。第二,護筒頂部的標高需要超過地下水位與施工水位大約1.5-2.0m。進行泥漿制備的時候,需要參考橋梁具體的位置狀況,設置泥漿池在與墩位相距大約50m 的位置。第三,為了避免護筒進行吊裝、運輸、沉放過程中的刃腳形成變形,應做好鋼護筒刃腳處理工作,通常對底端部分和底節段進行相連加固處理。進行下沉以前,應參考護筒的具體長度、施工現場的狀況,估測出第一節護筒的最小長度數值。在此過程中,需要結合作業平臺頂面的標高、河床頂面測量的標高、局部的沖刷深度等。第四,在估測完第一節護筒的長度之后,應該參考護筒的總長度、吊裝運輸相關設施水平,完成護筒的分段處理。因為深水護筒的埋設通常處于水流很急的江河中,亦或者不良天氣狀況下進行,所以需盡可能降低施工現場的工作任務量。第五,進行護筒埋設與下沉的時候,應運用科學措施確保護筒的垂直度符合要求。通過借助邁達斯有限元軟件,完成模擬護筒施工的整個過程,對護筒處理時產生的變形進行理論計算。
鉆孔樁樁基的施工以前,應該做好泥漿的制備工作,便于后續灌注施工。泥漿具體的比例需要嚴格控制,符合相關的標準要求。實施樁基加固的時候,泥漿中的沙石可以起到加固作用。此過程當中,水內的壓力則影響到梁柱的穩定性情況,如果壓力太大的時候,則形成水倒灌進樁基的現象,造成砼發生流失的狀況,讓樁基失穩,因此可借助泥漿給予樁基一個良好的層防護,依靠此種防護作用,使樁基的穩定性獲得有效保障,實現對靜水壓力的抵抗,對提升樁基施工的質量十分有益。進行鉆孔灌注泥漿處理的過程中,則應該確保鉆孔直徑滿足泥漿通過的范圍要求,假如鉆孔太小,將導致泥漿經過孔中發生堵塞的情況。因此,鉆孔的大小需要參考泥漿具體的濃度與材料配比情況,當完成灌注施工之后,應該運用干凈的水進行孔內沖洗處理,避免出現孔壁泥漿凝結的情況,對鉆孔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實施鉆孔灌注作業以前,應該明確具體的鉆機臺數與相關參數,然后實施功能測試。當完成鉆孔施工之后,應該將鉆機放置到合理的區域,禁止混亂放置。謹防鉆機上的鉆頭被嚴重污染,無法再次進行運用。對于鉆孔方式而言,涵蓋了兩類:干作業法鉆孔、泥漿護壁法鉆孔。而選取鉆孔方式時,則應參考鉆孔、灌注面積的具體大小情況,最終加以明確,如此,方可以確保鉆孔達到相關的精確度與泥漿灌注質量方面的要求。
作為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構成內容之一,清孔施工處理非常關鍵。具體的清孔方法包含了正循環、泵吸反循環以及壓縮空氣法等不同類型的清孔方式。通過運用泥漿進行正循環清孔的過程中,當鉆進完畢之后,會把鉆頭提升孔底大約200-500mm,并且運用相關性能指標滿足規定的新泥漿,保持循環超過半個小時,直到將孔底的沉渣與孔壁的泥皮均全部清除完畢為止,泥漿含砂量需要低于4%。而運用泵吸反循環鉆進作業的樁孔時,等到鉆進完畢之后,需使回轉鉆具設備停止,把鉆頭提離孔底大約50-80mm,實施泥漿泵吸反循環處理,直到孔底的沉渣滿足相關要求才能停止。而對于利用其他形式施工的樁孔來說,進行清孔的過程中把反循環鉆桿下至離孔底沉渣面大約80-120mm 之上,接著利用砂石泵完成泵吸反循環清孔處理,直到滿足相關要求才能停止。
2.5.1 當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到深水基礎之后,需要持續實施灌注,禁止中途停止施工。在灌注的時候,需要重視對管內混凝土的下降、孔口的返水狀況進行細致觀察和分析,并準確對孔內砼面的高度加以測定,合理提高與拆卸導管,使深水基礎的埋深數值是準確的。進行孔內混凝土面高度的次數測定時,通常應該多于所使用導管具體節數,同時當每一次提高導管之前,需對管內外的砼面高度進行1 次測定,必要時需要增多測定的次數,當然,對孔口返水的狀況加以細致觀察也不可忽略,應科學進行分析,準確予以記錄。進行深水基礎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時候,需要加大對混凝土埋深的控制力度,保持在2-4m 的范圍內,避免由于導管埋設太深,形成鋼筋籠上浮的現象。當混凝土的頂面上升和鋼筋骨架底部相距超過3m 的時候進行拔除導管,讓導管的底口超出鋼筋骨架底部2m,然后采用正常的速度進行深水基礎水下混凝土灌注。在澆注深水基礎水下混凝土的頂面和鋼筋籠的底端高差為5m 以內的時候,應該減慢灌注的速度。同時準確記錄深水基礎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數據,對導管的埋置深度與混凝土頂面的高度進行準確測定,并進行各個樁混凝土具體使用量的計算,和理論值進行對比。以保證樁頂混凝土質量為目的,深水基礎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高度需要超過樁頂設計標高80cm。
2.5.2 進行深水基礎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時候,在導管中的砼沒滿的情況下,導管的上端存在空氣,后續砼的灌入速度應緩慢,禁止整斗進行灌入,避免導管中產生高壓氣囊,造成導管漏水情況的出現,同時空氣由導管的底端進到樁身以后,如果無法全部逸出,說明其為導致樁身上端砼的主要原因。
通過在路橋工程深水基礎施工過程中運用鉆孔灌注樁技術,可以確保工程質量與安全符合相關標準要求,達到既定的工程建設目標,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