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 550081)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該技術通過數字化手段,在計算機中建立出一個虛擬建筑,該虛擬建筑會提供一個單一、完整、包含邏輯關系的建筑信息庫。[1]BIM 運維的通俗理解即為運用BIM 技術與運營維護管理系統相結合,對建筑的空間、設備資產等進行科學管理,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預防,降低運營維護成本。具體實施中通常將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等與BIM 模型、運維系統與移動終端等結合起來應用,最終實現如設備運行管理、能源管理、安保系統、應急疏散等。[2]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一種大容量、快速、環保的公共交通運輸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軌道公司在軌道線路運營生命周期內,為了給乘客提供一個安全、平穩、舒適度的乘車環境,要對運營線的運行設備、線路進行定期施工檢修。當設備、線路突發故障,要積極組織,進行臨時施工搶修。所以,運營期施工是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它既是一個個獨立的工程個體,也是地鐵運維的一部分。
同時,運營期的施工不能或者要最小程度的對正線行車造成影響。一般情況下都在夜間辦理,或者配套應急處理方案,因此,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公司對運營期的施工都有一套對應的施工管理方案。
書接上文,我們要討論兩個問題,一是BIM 技術能否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管理中應用?二是 BIM 技術如何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管理中應用?大多數人的概念里,BIM 是一種建筑模型而忽略了其強大的數據庫功能,多數企業在BIM 的應用中,也多在強調其技術功能,而忽略了其管理功能。實際上,BIM的數據功能應用能減輕企業的核算壓力,增加各部門的協作能力,通過模型演練降低運行風險等等優勢。所以BIM 管理在企業信息化辦公中會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的施工管理軟件在各軌道交通公司已經是比較普遍的應用了,只是在筆者研究以后,發現目前運行的運營期的施工管理軟件僅能滿足正常施工管理流程需求,即施工作業申請→施工計劃編制→作業計劃發布→施工登記→銷點。應用這樣的施工管理軟件進行施工管理過于程序化,缺乏管理者對施工過程的監督,施工結果不能長期保存,施工數據難以分析,不能為今后的管理提供參考幫助。其次,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工程造價管理缺失。運營后的施工不像前期工程,對施工作業有詳細的招投標、造價管理,基本都是將各設備、線路的維修外包給相應供應商和施工單位。這樣操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運營管理公司的組織機構,但是工程項目缺乏市場比價,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再次,施工質量多依賴人為判斷,需要管理人員到現場反復確認,施工工程進度安排是否合理,施工工藝、工法是否標準化不能準確斷定。這些都是目前的軌道交通運營施工管理中比較突出問題,同時也是目前軌道公司應用的施工管理軟件不能解決的問題。
BIM 技術剛好可以構建滿足一般運營施工管理流程模型的同時,解決工程數據儲存管理、共享和分析,造價管理與比價,工藝指導與工程進度沖突檢查與調整等多項問題。因此,BIM 技術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管理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能對建筑的空間、設備資產等進行科學管理,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災害進行預防,降低運營維護成本。在運用中,依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的特點,構造符合運營需求的模型,再依據軌道公司的要求,加入對應管理功能即可。
BIM 技術應用無可厚非有相當多的優勢,但是從目前國內推廣慢的現狀看可知其面臨著很多問題,特別是和具體行業結合以后,對原有行業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將會產生影響,技術規范如何去界定也需要相關文件更新。筆者在研究BIM 技術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管理結合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以下三大影響BIM 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管理中推廣的主要問題。
BIM 技術的使用不管是在設計期,還是建造期,還是運維期必不可少BIM 模型的建造。通常建模和應用方分屬兩個公司,導致建模速度與使用速度不同步。另一方面,建模方對應用方的行業了解并不能面面俱到,模型不能很好契合應用需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比較頻繁,對建模更新速度的要求比較高,再是出于安全因素考慮,行業保密性要求較高。建模工程與第三方合作比較不現實,這就需要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公司培養自己的建模人才。既要精通BIM 技術,又要有軌道交通運營專業背景,所以人才培養是BIM 技術在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應用的第一大難題。
BIM 技術應用的一大特點就是管理透明。傳統的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是一條直線,COCC 管理OCC,OCC 管車站,車站管施工方,最后的施工結果又逐級反饋回去。管理透明以后,施工的進度每個部門都可以隨時查詢,職權的是否需要重新劃分?還是誰發現問題誰優先處理?再來協同性的要求提高了,同一時間可能會涉及到多個車站的多項施工,工作效率較低部分將出現短板效應。如何協調各方面的工作進度也是一個亟待處理的問題。
BIM 技術的再一大優勢就是信息儲存和分析,就是當下最熱的大數據功能。運維期使用BIM 功能能將建筑設計、建造期的各種數據利用起來,方便后期設備的維護,同時能把運營的數據收集,為管理的防災、維修成本等提供參考數據。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運用此功能,一來可以為設備檢修快速定點。二來可以進行災害預演,排除安全隱患。再次,通過供應商的服務價格比對,刪選最優供應商。但是,這一功能的實現,需要供應商開放自己的數據庫,目前階段,各家供應商對數據的提供都還是要求付費服務,嚴重的阻礙了數據共享。而且數據透明以后,導致的必然是價格透明,對于供應商來說,就要從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供應商能否有開發的心態和產品自信共享數據,決定了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施工管理應用能否優于傳統的施工管理系統。
BIM 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目前看來在我國并沒有得到很透徹的應用,特別是缺乏從設計到運維一體化的使用案例。IBM 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施工管理應用也是筆者的一種暢想。但是人類進步的歷史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阻礙不了人類對生產力提高的要求,在不久的將來,BIM 的應用成本必將越來越低,能提供的生產紅利愈發突出,到那個時候,BIM 的應用會涉及到更多行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