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華,李進京
(佳木斯大學 藥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大學生是極富創新精神的群體,有憧憬有動力有激情,且不乏執行力,比起其他群體,大學生更具創業人的輪廓。2015年,國務院出臺的《有關深化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支持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新時代創新創業。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目標,必須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通過采取持續對課程的多方位創新,對教學方式的改革,對教育手段的轉變等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制藥工程是一個化學、藥學和工程學交叉的工科類專業,畢業生需要掌握有機化學基本原理,熟悉藥物制備基本方法,具備藥物生產技能和開發新藥及工藝的潛力,將來從事醫藥產品的合成與工藝研究、醫藥產品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工作[1]。藥物合成是制藥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持續不斷地對該課程進行創新改革,必將有利于改善實驗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制藥工程專業畢業生很大部分會在醫藥、農藥、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領域從事醫藥產品的合成與工藝研究。這些行業所采用的生產工藝、技術和配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余地,生產穩定期短,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進[2]。因此在藥物合成實驗中,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工藝優化是制藥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講授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最利于對制藥工程專業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環節。例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引入查爾酮的工藝優化實驗內容(見以下方程式),學生自主設計合成路線,選擇催化劑種類、配料比、溶劑種類及用量、反應溫度等多個因素作為考察對象,設計正交實驗,優化查爾酮的制備工藝。學生在透徹理解和充分掌握工藝優化的原理和過程后,可以以附加值較高的化工產品或醫藥中間體為研究對象,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制備工藝路線,從而實現創新創業。
藥物是一種特殊商品,用于治療疾病和保障身體健康,與人們的生命安全有直接關系,確保藥品質量尤為重要。藥品質量、雜質種類及含量與所采用的制備工藝有密切關系,制藥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掌握了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工藝條件的優化、中試放大等方法和技能后,將成為化學制藥領域的中流砥柱。為了保障藥品的有效、安全和經濟,防止藥學從業人員受到利益的蠱惑,能做到學法知法守法護法,心中常存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很有必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的教學之中,力爭做到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教學全過程。
在藥物合成實驗教學中,存在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實驗態度敷衍了事,疲于應付,實驗操作不規范,隨意性大,無目的性盲目機械操作等問題。針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設想在實驗教學中開設1次演示實驗。講解了基本實驗原理后,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展示規范的實驗操作,周密、細致地記錄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解釋實驗過程中發生某些變化的深層次原因,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等,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總結實驗經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學生自主實驗,將演示實驗中學習到的經驗和方法進行實踐,規范自己的操作,提高實驗水平。演示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可形成互為補充又密切聯系的關系,對藥物合成實驗教學可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的培養是高校教學研究永恒的課題[3]。目前,實驗課的授課方式依然為照本宣科式,老師把實驗步驟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全部告訴學生,實驗過程中無需思考,按照流程做下來即可,甚至有的學生在做完實驗后,還不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填鴨式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學生在此模式下,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4]。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站在了施教的主導位置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
富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是國家、社會迫切需要的人才,對高校來講,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刻不容緩的任務。依托課程創新、教育理念創新推動創新精神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續不斷地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