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李 進 李志民
(1.貴州城市職業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上策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2)
現如今,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于擁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其中,高職建筑專業更是要求專業理論和實際操作緊密出色結合。課改背景下,與傳統教學實踐課程相比,早已摒棄了“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觀念,推行現代學徒制是順應高職建筑專業人才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
人才培養目標是對于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所以人才培養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職業教育的質量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會傾向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著重強調動手實踐能力,不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和日后整體發展;另一方面是按照本科培養模式,使學生學得的知識都是書本上的,缺少實踐動手能力。兩種培養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后一種培養模式雖然在人才培養的定位很明顯,但是對建筑專業人才的就業不確定,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人才的培養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多,和教授相關專業的知識也得足夠,所以,造成現在這種局面,就是高職院校對學生培養方向和目標不夠明確,只看到眼前沒有從長遠來分析確定發展方向。同時高職院校還存在專業建設沒有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的同質性更為嚴重。據調查,許多高職院校在建筑的人才培養方面沒有特色,導致其培養的學生沒有特色[1]。
模擬實訓內容的主要就是根據現實工作崗位中涉及到的真實業務,經過加工和提煉,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了一定的時間差,有可能造成模擬實訓內容沒有及時更新,與實際工作中的新政策和新標準不適應。對于實訓技能教學在新工藝、新技術、新的專業教學軟件的使用和更新方面較為缺乏。
仿真模擬實訓無法模擬真正的工作環境,更很難融入職業道德等內容的訓練。雖然在實訓中可以設置器材、工作環境和機器等,但是實訓中所涉及到的各崗位實際分工只是停留在簽字簽名程度上,許多實訓內容根本不需要親自動手,自然就沒有工作時候的緊張和積極心態,這就是為什么實訓根本學不到東西的原因[2]。
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這時候進行改革不僅需要時間還會有一定風險。但是,課改是不得不進行,只有不斷注入活水,才會讓高職院校這潭死水流動起來,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幫助,而不是簡單的拿到畢業證就行了,對于高職建筑專業來說,在學校里,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一旦畢業參加工作,連基本的操作都不會,只有一種結果就是等著被淘汰。新課程改革將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自主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培養兩個身份,一種是在學校就是學生,另一種在企業中就是員工或者學徒,由教師和師傅共同指導進行學習和工作,這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的培養方式是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大創新和實驗。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改過程中,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專業高素質人才,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目前,高職院校課改還沒有大范圍推廣使用,其實這種新形勢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1.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高職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實際是將實踐環節定位在師徒學習上,這在經驗傳授和實際技能運用上很大程度解答了學生們的疑惑,對于提升學生整體綜合技能水平有著巨大意義。
2.有利于高職建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實際工作更相符,實現高職建筑人才培養標準和職業標準真正適應,具體表現為課堂教學內容和崗位培訓內容有機對接,通過教師與師傅聯合傳授,降低企業崗前培訓成本,而且現代學徒制這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也會大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有效解決了高職建筑專業固有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學校對學生完成獨立的理論知識培訓,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就導致學生培養過程和建筑實際工作嚴重脫節,教學內容組織沿用本科教育的知識體系,但是學生畢業后卻無法勝任崗位工作,可以借鑒世界上其他先進現代學徒制推廣經驗,與國內實際情況相結合,積極探索出適合具有我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學生事業技能和素養上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3]。
校企聯合開發有利于滿足企業崗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需求,同時又推動學生技能素養課程體系的完善,以調查了解高職建筑人員的崗位工作基礎,不斷開發相關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詳細調查和研究企業單位和行政事業單位的建筑相關崗位工作,這就有利于了解工作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所以建筑專業人才的培訓最終目標也得培養實用性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必須重視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高職院校在建設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建筑行業標準的變化,做出課程調整,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性。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性,要設立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將職業教育與企業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企業的氛圍,還能過體現職業資格證書的作用,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要想在工作中有發展,不僅需要動手能力,也需要崗位必要的專業知識。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外實訓相結合,技能培訓與考證結合。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以就業為導向。因此,高職院校的發展對外要分析和調查企業的用人模式和就業狀況,根據市場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反饋,及時調整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這是未來高職院校發展的方向。對內要建立健全的學習方案,加強校企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應設立專門的部門,同時建立良好的校企運營機制,讓校企充分發揮作用。經過多年發展可以看出,通過建立特殊院校,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對于考試也要重視起來,專業的證件也要執行考試。高職院校自身作為監督的主體,應檢查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專業高素質人才,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4]。
總的來看,課程改革對高職建筑專業人才培養及就業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推行范圍逐漸擴大,當前實踐教學短板也會越來越少,這樣一來,就會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