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晴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438002)
該課程實訓相當于制圖實踐,通過理論知識的講學基礎然后結合綜合實踐技能學習的一個過程。通過實訓課程加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增強動手實踐能力。俗話說得好,光說不練假把式,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的實訓課程是非常有必要進行的。
隨著我國對于職業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重視,各大職業技術院校對于課程實訓任務的開展都不約而同保持“創新教學,實訓為主”的相同觀念。舉個例子來說,通過繪制和識讀某一建筑實訓,促使學生全面了解建筑工程項目的一個過程,設計準備、熟悉建筑圖紙內容、建筑工程要求以及他們總的相互關系。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真正明白繪圖環節與識圖環節知識相互融合的重要性與后期整體的圖紙審查,模擬施工與實際使用等等。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非常考驗學生們的嚴謹的工作態度、空間想象能力,光聽老師的理論講解而不參與實踐鍛煉,學生是達不到基礎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融合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實訓,字面意思上來說可以理解為實踐訓練。該課程實訓是建立于學生熟悉繪制實際工具與各個規格型號,能正確采用繪制工具以及各種專業儀器,學習完專業基礎知識之后的實踐操作,以此訓練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消化速度,讓學生用學到的繪制理論和識讀方法用于實踐操作。例如建筑工程繪制部分需要學生調用繪圖工具的使用、繪圖標準、繪圖方法以及識讀方法;建筑工程圖識讀部分能體現學生對識圖方法的掌握運用情況。通過實踐訓練進行操作與訓練讓學生在實訓時做到基礎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融合,真正掌握課程內容與知識的專業技能,做到真正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因此,該課程實訓不僅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能加強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出優秀的專業技術型人才。
很多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上文也已經提到隨著國家學院招生對于職業技術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要求程度,招生實際人數也愈加增多,但是學生知識良莠不齊,文化素質也有許多不同。而很多學生之前大部分學習到的都是理論知識,對于實際訓練幾乎沒有涉及。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本身的理論知識非常多,如果課程僅僅學習理論知識,容易導致學生越學越難,產生越難越不想學的消極學習態度。
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對于要往建筑工程行業就業的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入門的知識儲備,最基礎的行業認知,因此,該課程是土木建筑類各個專業學生都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而建筑工程行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工程圖的建筑圖紙設計、建筑圖紙繪制與識圖能力,一份“正確的”或者優秀的工程圖繪制設計包含到的每一個點、線、面都十分重要,不能看錯一點輕微的問題,也不能出現低級的設計與繪制錯誤,對繪制與識讀的專業能力要求極高,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由此說明了學習此課程要高度集中而嚴謹,枯燥乏味的特點。
在工程圖繪制與建筑理念設計時,非常需要學生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強大的空間想象能力。但由于大多學生本身的專業基礎知識就非常薄弱,專業理論知識都沒有消化明白,這樣就導致學生繪制設計圖紙時力不從心,作品往往不能使自己滿意。另外,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極差,可能半天繪制不出一筆,也非常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習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很大的難度。因此,如果建立良好的課程實訓,讓學生動的雙手動起來,通過課程實踐訓練來消化理論,幫助學生吸收理論,掌握理論,也會使課程的趣味性有很大提高。
教師教學方法的不當也是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很大問題,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中有大量制圖標準理論、投影、建筑構造、建筑繪圖、建筑繪圖等知識點,如果只依靠教師在講臺上講課,知識點又多又雜,學生根本難以理解透徹,更談不上知識的吸收,空間想象能力也沒法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教師講臺講完課本知識下課就走,學生也不管有沒有聽懂不會主動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導致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由自身的乏味在學生心里也逐漸轉變成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每每提及課程學生都是一副云里霧里模糊不清的感覺。
現在同傳同教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的社會教育發展,尤其針對當今的職業技術教育。許多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盲目以書本知識為教學主導思想。也有不少教師直接就在網絡上隨手下載一段資料或者復制摘抄一部分內容用于學生教學,敷衍了事,并未對課程本身有深刻理解,沒對教學方法進行多次設計,優化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活動也是考慮很少。這樣,課堂氣氛沉悶,極大的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如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差,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呢?課程實訓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現在各大高職院校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實訓課程的建立,課程實訓既要聯合理論知識又需要增加實踐技能,為學生給予實踐平臺,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實際運用的無縫對接。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實訓課程的建立可以從以下4 個方面考慮。
1.以就業需求為主旨。實訓課程的開展就是為實現學生就業的基礎認知,因此課程的設置必須要以就業指導需求為主旨,重視實踐技能以及就業需求能力,編制符合就業需求的實訓課程,甚至達到不同招聘單位的不同職業需求目的,體現在課程實訓中。
2.以學生為主導對象。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實訓設置的第一目的,使學生在課程實訓里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讓學生出去社會工作時有出色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市場中具有能力去競爭。
3.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是建筑工程圖繪制與識讀課程實訓開展過程里必須堅持的計劃方針。實訓任務、實訓方法和實訓指導書要共同協商編制;校企雙方所擁有的實訓場地、材料等資源利用,建設良好的實訓基地。實訓最好可以在企業單位的實際工作環境中或模擬環境中學習,校企之間可以實訓共進,學校可以定期輸送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訓教學,就業指導等工作;實訓課程涉中及到的各種考評辦法須由學校與企業、用人單位共同編制;校企合作,共同發展進步。
4.開放創新性。所有職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都會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而改革,都會受到各方面發展因素的影響,該課程實訓的建設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開放地、不確定性地、采取一定的創新建設編制該實訓課程,要能夠迅速感知到行業發展和市場經濟的變化然后能迅速做出反應,實訓課程及時更新,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更新。
增設實訓課程的同時與理論課程同時進行學習,特別在增設時考慮教學實驗模式,實訓課程最好設置在理論課程的后面單向進行,后一節實訓課程根據上一節理論課程進行相關實訓內容。實訓室里配備兩名教師教學是最好的實訓模式,一名教師可以主要突出理論知識與課程秩序的維護,另一名就更加注重專業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有經驗老道的技術教師更能夠使學生學到實踐知識。在實訓課程開始前應當提前分配小組學習,最好小組人員有學習好的與差的,共同學習對方的特點。實訓教師可以進行課程巡視,觀察學生實際能力與操作進度,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與學生也可以建立產生更多學習問題上的溝通,從而提高整個班級學生學習的積極興趣,小組教學也能夠提高學生團體協作的實踐能力與集體榮譽感。
本篇文章從實訓課程的目的、必要性和實施三個方面以此分析和提出了實訓課程建立和實訓過程。這是一門需要不斷完善總結的課程,要與實際運用、企業就業需求相結合不斷發展進步。以“學業和就業需求”為主導地位,才可以使學生達到實訓課程的探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