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華
(長治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立足于新時代發展要求的職業教育改革的各項舉措正在逐步推進,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也積極響應和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部署,提出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促進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指導思想。對高職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為適應職教改革和測繪科技的發展,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加豐富多彩且代入感極強的工程測量課堂,調動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1]勢在必行。本文基于教學能力大賽的準則,從教學情況分析、教學體系構建、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成效及反思四個方面進行工程測量課程教學體系的說明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運用,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基于教學能力大賽高職專業課程二組不少于16學時連續、完整的專業核心課內容(實訓教學內容不少于6學時)的比賽要求,結合工程測量的課程內容,將圖根控制測量及地形圖測繪兩個連貫的知識模塊進行整合,作為本次教學課題。圖根控制測量包括平面控制(采用圖根導線測量)和高程控制(采用圖根水準測量),地形圖測繪(采用全站儀數據采集及數字地形圖繪制)。三個教學課題分別為:課題一 圖根導線的測量和計算;課題二 圖根水準的測量和計算;課題三 全站儀數據采集及數字地形圖繪制。
本學期學習工程測量課程的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求知欲強、動手實操能力強,但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感覺比較困難,課堂參與度較低,對理論聯系實踐的練習缺乏認知。在前期課程中,學生已學習了水平角觀測、距離測量、高斯平面坐標正反算、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等內容,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計算能力和繪制地形圖的基礎知識,但學習的知識比較分散,缺乏綜合性的訓練。針對上述分析,本次課題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保證課程內容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本次課題緊緊圍繞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儀器為水準儀和全站儀,采用了教學助手(云班課)、微課、微信、BIM建模(REVIT軟件)、南方CASS軟件、Excel等多種教學手段,達到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參與、課后鞏固、隨時隨地學習,教師學生隨時溝通交流、資源共享的目的,增強了學生使用儀器和軟件的熟練程度。學生采用獨立學習與小組學習的策略,能最大限度的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教師采用輔助學生學習的策略,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學習內容和平臺。課堂學習主要采用討論法、發現法、師生互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實訓教學主要采用訓練和實踐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練習和實踐,提高適應實際崗位的工作能力。
混合式翻轉課堂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包含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協作學習、合作學習、同儕教學和同儕輔助式教學[2]。結合工程測量課程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性質及本次課題的內容,采用混合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充分發揮了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勢,充分調動了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在提高教師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及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團隊協作精神、創新精神、課堂氛圍以及知識的內化方面均比傳統課堂更有優勢[3]。實際實施過程包括課前準備、教學過程(理論+實踐)、課后任務及提升和課后評價四個環節。
為引起學生對本次課題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準備微課、虛擬仿真、工程實例圖片及視頻、課件等教學資源,課前提前發布在教學助手上并提出相關思考題,達到課前預習的目的,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本次課題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課題,每個課題均設置為模塊化教學,各模塊之間設置合理、緊密銜接。其中課堂教學采用學生觀看微課—教師設置問題—學生小組討論—對比討論結果—教師答疑解惑—師生互動總結知識點—布置作業及課后提升—課堂總結及反思的教學過程;實訓教學采用學生課前觀看微課—學生初次動手實踐——教師觀看實踐過程、指出實踐問題及操作注意要點—教師合作示范規范操作過程—學生再次動手實踐—學生總結實踐要領、積累經驗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都充分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的教育生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及從事測繪工作的吃苦耐勞、嚴謹認真的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時注重教師之間的相互協作,促進工程測量專業教學團隊的培養和學科體系的建設。
在教學實施完成后,及時在教學助手上給學生布置本節課的知識清單及課后作業,同時在本節課的內容基礎上提出合理的拔高要求,布置提升任務,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將探究結果發布在教學助手上,由教師進行點評并與學生進行互動。
為全面掌握課堂效果,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收獲和感受,課后要及時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本次課進行評價。首先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及小組成員在本次課中的表現,進行自評和互評,發布在教學助手上;其次教師根據在課堂實施過程中給出的學生評分及學生的自評、互評,進行綜合評分,發布在教學助手。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有利于促進學生進步和成長;同時,教師也可以據此不斷校正教學策略、優化教學設計、豐富課堂內容,達到最佳課堂效果。
本次課題無論是從準備教學資源發布在教學助手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是以小組討論為主的課堂教學、以訓練和實踐為主的實訓教學以及適當的課后提升方式、多元化的評價機制,都將多種教學手段靈活、恰當的貫穿教學始終,教學過程讓學生全方位的參與、全過程的體驗,全面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堂翻轉,使課堂變得高效快捷有趣,使得混合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得到應用與開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平等參與”的理念;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精神,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直接運用到工作實際中,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的虛擬仿真視頻是查找的資源,與教學實訓場不相符,以工程測量教師團隊為依托,借助校內外的相關力量,打造校園實訓場的虛擬仿真實驗,是以后需要努力和改進的方向和目標。學生在校園實訓結束后,能否及時參與校外企業的對應工作內容,體驗更加真實的工作環境、鍛煉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也是本次課題需要延伸和拓展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