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芳
(廈門市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廈門 361000)
市政道路投運后,因車輛動載荷等因素,路基填土承受著壓縮、徐變等,若施工技術方法不合理,市政道路就會出現異常沉降等問題,直接影響路面平整度,導致行車不穩、跳車。市政道路本身有著一定特殊性,施工質量不僅關系著行車安全、行車舒適度,同時還關系著市容市貌。近幾年我國城市化建設逐步推進,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升,社會變化給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需要進一步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進行探究,以為相關工程建設提供可靠借鑒。
某市政道路工程為市西南部主干道,連接行政區域、中心商圈、長途汽車站,施工質量要求相對較高,道路總長度為8kM,工程地質狀況從上至下為:(1)素填土,厚度0.4-1.1m,承載力相對較差;(2)粉質黏土,承載力差,在土層中少量分布;(3)粉質黏土,承載力較高,厚度2.2-2.5m,均勻分布在土層中;(4)粉質黏土,低壓縮性,承載力相對較高,工程性能良好,其上層是新填回填土,土質疏松,工程性能差。施工標段土質為“軟土質”,路基施工作業難度相對較大,經過商榷,決定采用“強夯法”對地基施工。
以碎石或者碎石樁置入土壤中,通過碎石之間的摩擦作用以及土地和碎石之間的負荷作用,可有效維持土體平衡狀態,提高軟土的承載力。或可直接利用大量碎石,采用強夯的方式將碎石嵌入軟土中,以改變原本的土質結構,提高路基承載力。
動力固結主要是指對軟土進行固結處理,通過沖擊作用提高軟土的密實度,提高土體強度。在強夯的作用力下,土壤本身會壓縮、變形,土粒之間的接觸面積發生變化,土層因此更加密實,承載力度也因此更大[1]。
強夯法對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施工材料可大幅度節省,施工過程相對簡便,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較少,具有較強的經濟性、實用性。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路基填料的粒徑,以進一步減少施工成本。且在高填土方中應用強夯法,往往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在強夯作用下,地面、填料之間的密實度較高,可大幅度提高路基承載力。但是,強夯法并不適用于較深的軟弱土層,深度較大的軟弱土層會直接影響強夯效果,夯擊的力度無法實現有效傳導。且強夯法還體現出以下幾個特征:(1)強夯法可根據實際施工情況,選擇、調整夯擊錘的質量,若是夯擊錘質量越大,那么夯擊時的落距也就越大,夯擊次數可因此減少,單次夯擊效果顯著;(2)強夯法一般采用正方形夯擊方式或者三角形夯擊方式,可根據土層的性質以及夯擊具體目標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需要根據夯擊錘的直徑來確定夯擊點的位置,這樣才能保證夯擊的實際作用;(3)土層的空隙以及土層水壓力會直接對強夯法的實際效果造成影響,所以需要考慮到地質勘測結果,合理調整夯擊次數、夯擊間歇時間。如,若路基施工區域多為砂性土,砂性土本身的滲透性較大,就可適當縮短夯擊間歇時間,若是路基施工區域為粘性土,而粘性土的空隙水壓力通常較大,所以需要適當延長夯擊間歇時間;(4)若土層的厚度過大,強夯法沖擊力無法作用至地基,所以強夯法效果會直接受土層厚度所影響[2-4]。
考慮到“強夯法”本身的技術機理以及特征,本工程路基施工將提高土壤承載力、提高土壤密實度作為主要施工目標,在充分考慮到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合理制定技術方案,具體為:(1)根據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中的內容,確定夯擊深度、單次夯擊力度,本工程單次夯擊力度為1500kN/m;(2)夯擊錘底部的靜壓力控制在31kPa 左右,抗擊錘的質量調整至13t,且選用的夯擊錘有諸多排氣孔,排氣孔孔徑控制在270mm 左右;(3)根據地質勘查報告、技術方案,得出夯擊次數、夯擊量的關系曲線圖確定實際夯擊次數,滿足“終末兩次夯擊平均夯沉量不超過50mm”的要求,以保證在施工的過程中,夯擊處周邊不會出現過大的隆起,且不會因為夯沉量過大導致夯擊錘無法正常提起。本工程在正式施工之前,對單次、單點夯擊技術進行了詳細的確認,在填土高度不超過3m 的情況下,單點夯擊次數控制在6 次左右,若填土高度超過3m,單點夯擊次數則控制在9 次左右。在滿夯的情況下,先以低落距的方式進行多次輕夯,然后以“正方形”的方式來布置夯擊點位,具體為6m×6m;(4)本工程主要針對素填土、新填土進行施工,所以在強夯之后,土體基本密實,可達到施工要求。根據地質勘查報告,本工程場地存在一定的“上層滯水”,所以需要在平整場地后,合理控制場地的標高;(5)本工程“試夯”的目的是檢查夯擊點位設置的合理性,施工中夯擊實際高度為10m,夯錘形狀為圓底形,夯錘質量為13t,在“試夯”的過程中詳細分析實際效果,根據圖1 進行合理調整[5-6]。
本工程所用地基施工設備為履帶式起重機、推土機、水準儀、龍門架支撐、夯錘。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夯錘掛接在脫鉤裝置上部,若把夯錘吊起至相應高度,利用吊機上部的卷揚機鋼絲繩就可將鎖卡焊合件吊起,以保證夯錘能夠順利下落。
在施工前,全面清理施工場地,然后測量場地的實際高程,以高程標準線為基礎,標出夯擊的具體位置,然后再調整設備位置并再次測量,在夯錘脫鉤、順利下落之后,觀察夯擊坑來判斷夯擊的準確性、實際效果,緊接著根據施工技術方案中的規定來調整夯擊次數、夯擊量。第一遍夯擊完成后,采用推土機平整場地,重新測試高程并重復上述步驟,完成規定夯擊次數后,采用碾壓機對路基進行壓實處理。另外,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尤其注意防水工作,避免雨水浸泡影響施工質量,且含水量較大的土層不得采用強夯法進行處理。
首先,壓實度檢測,選擇700 平方米范圍內任意三個點,從夯擊面下每間隔70cm,采用“灌沙法”實現對土壤壓實度的有效測定,考慮到部分路段的土層相對較厚,且整個標段的土層厚度存在差異,在開挖之后就要先對深層土壤的密實度進行檢查。經過試驗就可對比夯擊先后密實度差異,判斷路基密實度是否滿足道路施工要求;其次,在“強夯法”應用結束30d 后,利用平板載荷試驗方法以及動力標貫來實現對路基承載力的檢驗,判斷路基的承載力是否符合預期施工目標。
綜上所述,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要求相對較高,若是遭遇軟土基,需要根據軟土基的實際情況來應用相應的路基處理技術。強夯法是一種實用且成本較低的技術方法,可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載力、強度,同時還可實現對深層路基的有效加固,該方法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望廣大從業者對該技術方法有足夠的認識,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該技術方法,不斷探索新技術來提高道路施工水準,以為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