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霞
(安次司法醫學鑒定中心,河北 廊坊 100871)
電流經過人體形成閉合的環路,引起皮膚、細胞和組織器官的損傷和功能性改變,稱之為電擊損傷或電流損傷(electrical burns,electric injury)。R.C.Lee[1]認為電流損傷主要來源于兩種機制:其一是電流可以對有極性的細胞組織進行直接破壞;其二是電流遇阻產生的焦耳熱導致的熱損傷。可見,電流作用于人體的損傷可輕可重,主要取決于電流類型和強度、電壓的大小、皮膚的電阻大小、電流作用于人體的時間、機體狀態及所處的環境狀況等[2],當一個疲勞或興奮的人的手臂碰到一個頻率為25~300 Hz的交流電線時,接觸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死亡;而在一個干燥的環境下,足底長時間觸碰小于10 Hz或大于1000 Hz的交流電也無大礙,主要因為潮濕的環境下,機體狀態不佳使電流對機體的敏感性增大,足底等處的皮膚厚導致的電阻大和作用時間短都會使電流量減少,產生的焦耳熱低。在國外,電損傷很常見,特別是低電壓致死的死亡率很高[3],多為意外或災害性事故,人群主要以沒有用電知識培訓的年輕電工及非電工人員,當然也有多數的自殺,而他殺電擊死案件就比較少見[4]。
王磊[5]認為心臟是電擊傷最主要的并發癥,在低壓的長時間作用下更容易導致嚴重的心臟損傷。Vittorio Fineschi等[6]認為受到電擊的人,電流通過心臟導致心功能障礙,心肌壞死,最終心功能衰竭;焦耳熱可以對周圍組織器官產生嚴重的燒灼傷,反射性的刺激神經系統,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礙,導致血壓降低,發生心源性休克[7];電擊死會產生心血管效應,包括急性心肌壞死,伴有或不伴有壞死的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出血性心包炎,伴有外周血管痙攣的急性高血壓,非特異性ECG改變等[8]。此外,電流會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加Na-K+酶、Ca2+ATP酶失活, 引起各種心律失常[9]。
受到電擊傷時,電流通過頸段脊髓、腦干,導致呼吸中樞麻痹或心臟停止,會迅速產生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心跳驟停等[10]。值得一提的是,呼吸麻痹后,雖然呼吸、心跳極其微弱,但經過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注射神經興奮藥等,有望得到復蘇。
因電擊直接致死的原因多種多樣,除了上述也有很多致命的并發癥。比如導致的大面積燒傷,不及時做出有效的處理,會引起感染、創傷性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腎衰竭等,最終導致死亡。水中作業的人員觸到低壓電后因無力反抗被溺死,高空工作者觸電后被高墜死的可能性更大。
其征象主要包括尸表和尸體內部的變化,現把電擊死征象的幾個主要方面表述如下。
(1)電流斑:也稱電流入口,由于電流產生的焦耳熱和電解作用產生的皮膚損傷,當電流通過身體皮膚較厚的部位時,其電阻大,電流在此產熱多,形成典型的電流斑;當身體出汗,赤足或赤膊在潮濕的環境中時,皮膚電阻小,電流接觸此處皮膚產熱比較小,則不易形成典型電流斑[10]。PF Mellen等[11]認為體表皮膚電流損傷的形態學改變是診斷電擊死的主要依據,不僅僅要看皮膚表面,還要顯微觀察皮膚組織改變。近年來從一線法醫工作者[12-14]得出,典型電流斑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是不明顯的,甚至會缺失,無形中給案件偵破帶來了難度。之所以沒有典型的電流斑主要因為[10]:①人體與電源接觸時間少,電流對人體的作用時間少,損傷就輕。②足底、手掌等身體皮膚較厚的地方,電阻大,對組織器官的損傷也較輕。③浸泡在大面積水中時,導體接觸面大,電流的作用也較小。④電源的電壓低,對組織的影響也不大。⑤還有干燥的環境、身體狀況良好等,都可以使電流對機體的影響減小。由于電擊死的典型特征少,所以即使肉眼看到電流斑,也要重點鏡下觀察,結合現場勘察,排除疾病、中毒、損傷等才能做出電擊死的法醫學鑒定[10]。
(2)電擊紋:為電擊死的特征性表現之一,多位于皮膚表面,一般要在高壓(大于1000 V)或雷擊作用下才能形成,因此其出現率很低[15]。2004年,于曉軍等[16]在實際工作中發現4例胸腔壁層漿膜下有特異的電擊紋,而皮膚表面卻沒有,這是一個發現的創舉。2007年,報道一例電擊幸存者,胸膜也發現血管電擊紋[17]。2018年,蘇銳冰等[18]分析23例電擊死的尸體,發現皮膚電擊紋只有3例出現,而胸膜電擊紋有5例,再次說明胸膜電擊紋在電擊死案件中更有意義。
(3)皮膚金屬化:亦稱金屬異物沉積,系因電極金屬在高溫的作用下溶解成顆粒沉積于皮膚的表面或深部,因此檢查到金屬顆粒或元素對于電擊死的認定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常用的檢查方法主要有微量化學分析法[10],查找金屬元素;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樸檢測法及掃描電鏡X線能譜檢測法[19-20],可檢測皮膚上金屬異物的疏密程度和分布;活化分析法,可顯示金屬的化學成分等。
除了上述征象外,還有電燒傷,機體內部器官的改變,比如,心外膜下點狀出血,左右心房擴張,心肌纖維斷裂壞死或不規則排列等;神經系統不規則出血,以延髓為甚;肺、腎、消化道及胰腺等不規則出血等。
盡管典型電流斑對于電擊死的鑒定有重要的作用,但它的有些表現一旦獨立存在依然沒有多少意義,比如電流斑表皮細胞的極性化,在凍傷、單純的熱損傷、極性溶液腐蝕等也可以產生[21],因此找到一個電擊死鑒定的金標準是廣大法醫工作者的共同任務,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同時也給大家敲響警鐘,對于電擊死案件,應該進行全面詳細的現場勘察和走訪調查,其次進行全面的系統解剖,尋找隱蔽的電流斑及可疑損傷,然后系統分析可能存在的中毒、疾病、損傷,最后才能做出科學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