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厲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對于建筑工程的規劃設計過程來說,其存在著很多細節,這些細節構成了建筑規劃合計的不同風格,而不同風格的建筑工程也能夠直接對城市的形象進行體現,但是在現代化建設得以開展的背景下,我國很多城市的建筑物都出現了建筑風格基本相同的情況,其建筑設計完全像國外靠攏,淡化了中國傳統特色,這不僅僅無法對城市的地域文化進行體現,還可能會影響到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傳承。毫無疑問,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具備較高的境界,同時還具有較為明顯的審美價值與藝術魅力,只有在建筑規劃設計中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體現,才可以真正的彰顯我國城市的地域文化與傳統元素,傳承中國文化。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現實有所裨益。
想要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對建筑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行明確。對于建筑規劃設計的過程來說,其必須要保證三個原則,分別是:規劃設計應具有可行性、建筑規劃設計應注重經濟因素、建筑規劃設計應具備美觀性。三個原則都十分重要,先從第一個原則來看,如果在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不具備可行性,那么就會直接削減建筑規劃的作用,無法詮釋建筑規劃設計的價值。而想要保證其可行性,負責建筑規劃設計的相關工作人員就必須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充分的對建設用地的現場進行勘察,明確地址條件與交通環境等等,在確定該地區的基本情況適合用于建筑建設后,再開始下一步的工作。除此之外,相關建筑人員還應該根據地理條件確定最為合適的規劃方案,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居民的建設要求,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使整體規劃設計具備可行性。
在建筑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注重經濟因素,避免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超出成本的情況,除此之外,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勤儉節約思想一直十分重要,所以建筑規劃設計應尊重這一思想,在設計時盡量的減少對能源的消耗,如此就可以在降低建設成本的基礎上為環保做一份貢獻。節省下來的資金還可以用在其他項目的建設中,一舉兩得。如果能夠在建筑規劃設計階段就注意這一問題,那么就可以為后期的建筑設計提供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建設過程中的融入。
建筑規劃設計應具備美觀性,這也是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基本原則之一。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帶有審美觀的文化,因此我國人民普遍注重建筑的美觀性,所以,在開展建筑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相關人士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建筑的美觀性,并在此基礎上兼顧建筑的舒適性,盡量對人們的具體需求進行滿足。以民用建筑為例,在對小區建筑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僅要考慮到建筑的采光,同時還需要做好綠化方面的規劃,以人為本,注重群眾的需求,保證建筑規劃設計的合理性。
正如前文所說,在現代化建設得以開展的背景下,我國很多城市的建筑物都出現了建筑風格基本相同的情況,其建筑設計完全像國外靠攏,淡化了中國傳統特色,這不僅僅無法對城市的地域文化進行體現,還可能會影響到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傳承。而之所以會在現實情況中出現這一問題,主要就是因為在建筑規劃設計工作人員的設計思想中缺失民族傳統文化。我國目前的很多標志性建筑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應用的同時也大程度的加入了西方的建筑形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民族傳統文化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生存空間。
在城市化建設的背景之下,很多建筑規劃設計人員都在工作過程中更加注重現代化的因素,另外,部分工作人員缺乏設計經驗,設計思想不夠完善,思想境界不夠高,這導致他們缺乏對地域特色的重視,在規劃設計時完全照搬大都市的經驗。機械性效仿其他城市的行為會降低群眾的認同,尤其是對于一些具有濃重地域特色的城市來說,其整體的規劃與其他城市大同小異,無法體現自身的特點。長此以往,我國建筑規劃設計的整體水平很難得到提升。
對于很多建筑規劃設計人員來說,其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都是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與知識,這些知識較為籠統,基本以西方建筑理念為基礎,雖然具備流行性,但是卻很難體現中國建筑的韻味與價值。也正是因為設計人員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太少,因此他們在工作實踐過程中很難對傳統文化進行掌握,進而制約了其具體的設計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的體現應以設計創新方面為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的競爭都變得十分激烈,而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合理的進行創新,在建筑規劃行業內,創新同樣十分必要。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建筑物都存在著整體風格雷同的情況,不僅僅缺乏特色,更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因此,相關人士應該對建筑規劃設計進行創新,將創新思想運用到工作當中。雖然目前很多現代化的設計元素都在建筑物上得到了體現,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設計元素其實并不沖突,二者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達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建筑規劃設計工作人員應在業余時間內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建筑元素,以此來對建筑設計風格進行豐富,繼承我國傳統文化。與此同時,建筑人員還應該將建筑設計看作是一種文化理解的過程,將傳統文化元素展現在建筑上,可以突出地區的地域文化屬性,使其具備特色。
對設計進行合理的創新不代表讓設計人員完全推翻之前的設計思路,在正確的情況下,設計人員應該在對傳統文化進行吸收的基礎上,促進現代建筑與傳統文化的無縫連接,如此既能夠保證現代化設計,又可以對建筑的文化價值進行詮釋。在工作實踐中,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地區的地域文化,之后結合傳統文化思想對現代建筑進行創新,使其具備古典文化的特征。再者,建筑規劃設計人員還應參考我國傳統古典建筑的設計元素,深入的對其進行學習,汲取我國古典建筑與現代建筑的共通之處,進而提升建筑規劃設計的水平,促進現代建筑與傳統文化、人文文化、建筑設計藝術文化的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方面也能夠得以體現,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地域特色文化在我國的各個地區內都有所體現,在進行建筑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尊重地區的文化差異,除了應對當地地域文化進行了解之外,還需要明確民族的特色,漢族與滿族、回族的文化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在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建筑設計過程中都僅僅采用一種通用的方法,那么中國傳統文化自然也就無法在建筑規劃設計中得以體現。
建筑規劃設計工作人員應以地區實際情況為主,尋找一些傳統的建筑,明確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形式,在此基礎上,其還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的加工,并非所有的傳統文化都適合在建筑規劃設計中進行應用,并非傳統文化的所有內容都需要在建筑規劃設計中得以體現,所以,建筑規劃設計人員必須要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選擇、加工,進而以現代化建筑為基礎,以地域文化特征為核心,完成整體的建筑規劃設計。
促進城市現代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所以,建筑規劃設計不能夠顧此失彼,應在重視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保證建筑具有現代化的功能與特點。在對建筑物設計方案進行規劃時,建筑人員應考慮到傳統建筑的特點,賦予其藝術文化特性,創設出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筑。
正如前文所說,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帶有審美觀的文化,因此我國人民普遍注重建筑的美觀性。想要在建筑審美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體現,建筑規劃設計人員就必須要在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除了要在業余時間內加強學習之外,還應該多去各個地區進行實踐觀察,了解城市的價值觀與地域文化中含有的審美觀。
除此之外,建筑的類型不同,風格也不應相同,住宅建筑與商業建筑的功能不同,所以在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審美價值,建筑規劃設計人員也應該對其進行合理的區分,不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隨意的應用在不適合的建筑類別中。例如,中國傳統文化存在著龍的元素,其具備審美價值,但如果將其運用在住宅建筑上,就會給人一種突兀感。
總而言之,想要使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審美方面有所體現,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的加強研究。
實事求是的說,我國建筑規劃設計水平較之幾年前已經有所提升,但想要持續促進我國建筑規劃設計的進步,就應立足于現有基礎不斷創新。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城市文化,亦或是地域文化,都必須要完全的融入、滲透在建筑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除了要滿足建筑的現代化功能,還應該根據建筑周邊的環境打造特色建筑,滿足人們的需求。
每個建筑規劃設計人員都應該在設計過程中對細節因素進行考慮,進而保證不同類型的建筑都能夠在細節方面對我國傳統文化因素進行體現。從未來的發展角度來看,建筑規劃設計人員應合理開展景觀設計,使建筑與周邊的景觀呈現出協調的形象,除此之外,建筑的設計還應該與地方特色、周邊環境相呼應,否則就可能產生建筑突兀感,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建筑規劃設計人員還可以在合理的情況下將具有古典元素的裝飾完全的應用到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如此不僅僅可以對文化氛圍進行營造,還可以提升建筑的審美價值。
保護生態環境在任何時代都十分重要,從未來的發展角度來看,建筑規劃人員應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運用的基礎上注意環保問題,其可以選擇一些環保材料,實現建筑工程的節能損耗,同時其還應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情況合理選擇材料,完善建筑規劃設計的整體過程。在此基礎上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在滿足群眾審美、居住需求的基礎上給予其較好的生活體驗,循序漸進的傳承、發揚我國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在建筑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想要保證其藝術性與審美價值,就必須要適當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如今我國很多城市的建筑物都存在著整體風格雷同的情況,不僅僅缺乏特色,更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因此,相關人士應該對建筑規劃設計進行創新,將創新思想運用到工作當中。雖然目前很多現代化的設計元素都在建筑物上得到了體現,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設計元素其實并不沖突,二者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達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