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晨
(山西省人防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現階段,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使現代化城市進程不斷加快,從而呈現出一種城市用地緊張、交通堵塞等相關問題。特別是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提升,城市化發展成為該階段的趨勢。為了緩解城市化發展現狀,可以開發城市地下空間。但是一旦城市地下空間過度開發,將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弊端,比如城市防災、抗災防空襲等相關問題。隨著國民素質的提升,使人們對城市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另外,根據我國頒布的人民防空法律法規,明確指出現代化經濟建設需要和城市建設相互匹配,這便誕生了人防工程和商業街建筑相互結合的現代化商業街建設模式。
人民防空是政府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為了在和平年代所地與空中襲擊,進而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該項措施需要結合其他野戰防空機構,構建完善的國土防空體系,也就是說人民防空是目前國家防空領域的核心,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人民防空工程主要是指保障戰時人員和物資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備敵人的戰爭侵略,保障該地區的人員安全以及物資安全。總之,建設人民防空指揮基地,可以在長久的戰爭過程中贏得勝利[1]。
建設地下商業街同字面意義上理解主要實踐設在城市地表下面,為人類提供各項生活措施,如交通、生活、工作等,與之相適用的一整套設備的地下空間建筑體系。目前,我國城市的人防地下商業街在建設過程中,和人防工程相互融合,實現平戰相結合的建設模式。人防地下商業街的建設主要實現交通功能和商業功能。
綜上所述,在平戰結合人防地下商業街的建設方面,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需要滿足城市發展的要求和戰爭時期的要求,充分將兩者的要求融合,以適應不同時期的需要;二是,戰時防空和平時的防震防災相互融合滲透,能夠充分體現城市地下商業街建設要求[2]。
由于地下建筑在建設和維護過程中,將直接和地下的巖土接觸巖土,在物理性質上具備較好的熱穩定性和可靠性,滿足平戰結合人防地下商業街的土質建設。所以地下商業街將很少受到嚴寒、酷暑等相關的環境因素。除此之外,地下商業街和地面交通處于阻隔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恒溫、恒壓的物理環境,也可以實現節能減排的基本國策,滿足現代社會可持續性發展戰略。但是也會存在其他限制因素,比如無法正常接受太陽光照、通風效果較差等。
在地下人防工程商業街的建設中,會因地制宜,進而利用地下巖土作為天然屏障。地下巖土的深度能夠有效地保障武器入侵,與此同時,在地下建設人防工程能夠容易實現偽裝,增強整體的防御能力[3]。
由于在地下建設人防商業街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在建設地下建筑時,整體的施工工藝較為復雜,資金成本投入較高,如果一旦施工不到將會影響地面的交通。為此,在設計階段需要根據當地的土質情況,開展相應的工程設計。這便對地下商業街的防水設計和施工工藝造成了相應的弊端。現階段,地下商業街的設計會和地面的交通相互連接,能夠緩解地面的交通壓力,提高交通運輸能力。
在平戰結合人防地下商業街的設計階段,需要考慮的是消防設計功能。這同時也是戰時防護功能和普通地下商業街之間的差異。因為人防商業街的建設面臨著復雜的物理環境,當發生火災時,由于地下的通風效果與地面建筑通風效果存在差異。為此,在通風系統的研究設計過程中,需要設置相應的豎向出口。一旦地下商業街出現嚴重的火災問題,可以借助設置的通風系統,而與外界的空氣形成循環,延緩火災蔓延的態勢[4]。
在平戰結合人防地下商業街的建設階段,需要遵循建設密閉的防護單元,進而構建區域內自成體系的建筑區域。這便要求地下商業街的建設空間,并遵循相應的原則。由于人防工程存在較高的防護性要求,導致口部功能的房間在設計上不易過大。而對于地下商場等相關的建筑物,在入口和出口等位置需要設計的空間大,以滿足人員的快速疏散。總之,在地下人防商業街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優化和解決相應的矛盾,以提高平戰結合人防地下商業街的設計重點。
在人防地下商業街的設計階段,下沉廣場作為地下交通的節點空間,同時也是局部放大的通道空間。這說明下沉空間作為整個地下商業街的設計重點,在消防過程中占據核心地位。下沉廣場和疏散樓梯相比,下沉廣場對于防火疏災區有優良的功能。一方面,地下商業街的下沉廣場在空間上較為開闊,具備豐富的地面造型,這說明下沉廣場可以具備較高的標識度,同時也能夠明確導向性,提高了救援的速度,以滿足現代化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地下消防街廣場周圍,可以利用寬敞的樓梯,使地下的煙氣和熱量快速排出,這對于開展救援工作提供了研究基礎[5]。
避難空間和避難走道可以為困于火災的人員提供更為安全救援保障。所以在避難空間的設計階段,需要充分依據建筑物主體的功能形態以及交通組織,設立較為明顯的疏散路徑。與此同時,還需要明確防火分區、防煙分區、安全疏散距離等多種要求。在設計階段需要與避難走道相互結合,進而提高疏散通道的快捷性。為此,單獨設置避難空間,主要方便一些弱勢群體,如老人、孩子,進一步保障該類群體的生命健康。在避難空間和避難走道相互融合,設計階段需要改善空間設計,提高避難空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該類設計模式是現階段地下商業街建設工程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模式。除此之外,與避難空間相互結合設置疏散樓梯,可以保障其他出口人員擁堵性問題,提高救援速度。為此,可以在疏散樓梯附近安置避難空間。該部分的避難空間需要避免放置其他雜物,并由專人管理,以提高避難空間的安全性能。
需要優化平時和戰時兩個不同階段的地下人防商業街的相互轉換,滿足各個階段的基本功能。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正常運營期間,可以將戰時功能進行封閉。比如,在戰時人員通行的連通口處,設置一道防護密閉門,保證相鄰單元之間連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二是,將平時設施使用的房間管道設置在地下室的一處屏障,并與人防區相互間隔開。
綜上所述,本文論述了平戰結合人防地下街的研究策略,結合多角度分析了人防地下街的防護、消防、轉換等方面的結構設計,為相關人員提供研究策略,進一步建設更為安全合理的人防地下商業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