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英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 353409)
近年來,國家致力于解決農村經濟問題,在諸多政策扶持下,城鄉經濟差異逐步減小,但是農村生活垃圾也在因此不斷增加。相較于城市,我國農村的基礎建設較為落后,多數農村都缺少應有的環保設施處置垃圾,生活垃圾、畜牧垃圾隨意堆放的情況屢見不鮮,對農村地區的水體、土壤造成了嚴重污染,對農村地區風貌、居民身體健康影響較大。農村垃圾問題已經成為“中國鄉村”建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為給相關工作提供可靠參考,本文主要對幾種行之有效的農村垃圾治理方法進行了論述,同時對仙陽鎮推行的垃圾整治方法進行了梳理。
目前,我國在農村垃圾治理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從單純的、機械性的遵循上級命令或者政策文件,轉變為一種學習的、權變的方式方法,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基層政府部門不斷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利用如今已經掌握的信息。各地在垃圾治理方面不斷做出探索,這里以仙陽鎮垃圾治理方法為例,仙陽鎮對基層政府、公共參與的關系進行了深度分析,基本構建出“戶集中、村集中、鎮轉運”的垃圾治理體系,受制于資金限制等,仙陽鎮的垃圾治理著重強調“公眾參與”,以彌補資金不足帶來的種種約束問題,從整體上來看,可將仙陽鎮推行的模式稱之為“參與主導型模式”,即“由政府下發垃圾治理任務,任務具體落實到村,并明確任務中人員的配置”。誠然,從既往農村垃圾治理的經驗來看,分權治理并不是一個新穎的治理方法,但是卻是一種合乎我國農村實際情況的治理方法,在農村垃圾治理過程中,政策的執行并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演化、不斷調試的過程,
目前,我國多數地區垃圾治理都停留在變相執行、執行異化等層面,基層政府的作為參差不齊,然而在仙陽鎮積極探索農村垃圾治理方法的過程中,體現出較高的創造性、實踐性,仙陽鎮所落實的措施能夠讓村民更加積極的參加垃圾治理,且在垃圾終端處理方面的作用也相對顯著。基本做到了垃圾定點堆放、定時清理,村舍周圍基本無垃圾、秸稈隨意堆放的現象,村民環保意識得到明顯提高,“臟亂差”的大問題顯著改變。同時,“三清理三整治一健全”的全面落實,街巷、集鎮、村莊、道路沿途、河岸等衛生死角得到徹底清理,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同時,農村日常保潔和垃圾清運制度建設不斷得到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越發完善,保潔人員配置越發合理,實現了衛生保潔常態化。
農村垃圾的減量是提高農村垃圾治理效率的首要任務,必須要從源頭上減少農村垃圾的產生,才能夠減少在基礎建設、反復轉運方面的投入。我國農村地區發展模式較為特殊,“承包聯產制度”形成了當下的“小農經濟”,農村地區農戶較為分散,農村管理相對困難,有關垃圾治理的制度落實難以抵達“最后一公里”。如,仙陽鎮就積極推行“門前三包”制度、“美麗庭院”工作方案。“門前三包”制度主要針對轄區內門前亂堆亂放、亂停車輛、亂挖亂占、亂搭亂建、亂潑污水、吐痰、亂扔煙頭紙屑等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并明確劃分包干區和責任人,保證各項責任落實到人;“美麗庭院”工作方案主要是對不同類型的行政村分類實施“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對創建基礎較好的村則要在長效管理,鞏固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對照“五美”要求先行開展“美麗庭院”完善提升活動;基礎條件薄弱的村,先進行“環境革命”,開展房前屋后臟亂差整治,按要求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干濕分離,污水進入管網統一排放,尾水排入山體、林地、農田等,為保障措施落實,每個季度定期評選“最美庭院”,每年定期評選“美麗庭院”示范村。仙陽鎮所落實的源頭控制方案,雖仍舊以行政管理措施為主導,但著重落實到“戶”,符合當下我國農村實際情況,有利于整體工作的循序推進。
如上文所述,農村垃圾治理是一項重要的公共管理行為,政府在農村垃圾治理中的主導作用固然重要,但仍舊需要帶動民眾的積極參與,構建起“多中心”的治理模式。美國、日本都已經實現了農村垃圾治理的“市場化”,而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推行市場化治理機制必然會遭遇諸多阻礙,因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局部帶動整體,以輿論來規范民眾行為。如,仙陽鎮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行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巾幗志愿服務活動”,并成立相關巡查小組。“小手拉大手”行動從學校入手,在范圍內中小學、幼兒園推行,以未成年的行為以及學校的先行示范引導,弘揚文明精神,帶動周邊民眾積極參與垃圾治理;“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針對各類文明行為進行評比,通過自評、互評,并將確定的各類“星級文明戶”名單和評選情況進行張榜公示,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以此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潛移默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入行,讓“星級戶”能夠真正在基層起到“點帶面”的作用;“巾幗志愿服務活動 ”則是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優勢,組織動員廣大城鄉婦女參與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一是繼續巾幗護河志愿活動,開展河道衛生清掃,保護母親河;二是深入大街小巷、城鄉結合部、村莊等,清除衛生死角,整治“臟亂差”現象;三是廣泛宣傳發動,向廣大婦女姐妹發出愛護環境衛生倡議書,促進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行為,讓清潔家園、人人有責、家家受益的思想深入人心。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保證了任務的落實,提高了民眾衛生意識。巡查小組的成立則保證了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宣教工作不到位是導致我國農村地區人均衛生意識不足的重要因素,想要保證行政措施真正落到實處,讓行政措施能夠起到長效的作用,必須要加強衛生教育,仙陽鎮加大廣播、電視、網絡媒體、宣傳欄、宣傳車、印發宣傳資料、標語等方式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教育,圍繞全鎮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向廣大群眾發出倡議書、公開信,促進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行為,讓廣大民眾深刻認識到垃圾治理的重要作用以及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營造全鎮人居環境整治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地區垃圾治理目前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需要立足于當下現狀,積極參考國內外經驗,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在垃圾治理體系基本完善后,推行多中心治理模式、市場治理模式,實現農村垃圾治理的現代化轉型以及市場化轉型,為“中國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上文所述內容或較為粗淺,望廣大從業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