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涵道尾槳噪聲特性風洞試驗完成
近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噪聲團隊在FL-52聲學風洞順利完成國內首次涵道尾槳氣動噪聲風洞試驗,使氣動院在直升機領域的試驗能力得以進一步拓展。
直升機涵道尾槳噪聲風洞試驗項目旨在為新型涵道尾槳降噪設計提供試驗驗證數據,并以此為契機,形成先進的涵道尾槳噪聲測量試驗技術。此類試驗屬于國內首次,本期試驗模型和支撐系統均為氣動院自主設計與加工制造,經過多次改進、優化模型制造工藝,修整傳動軸系部件,保證試驗順利完成。由于涵道尾槳工作狀態與直升機旋翼相似,該試驗為氣動院后續直升機旋翼試驗能力建設和試驗技術發展積累了工程經驗。
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實現第100次發射
4月20日22時4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44顆衛星(北斗三號IGSO-1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一刻,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100”。
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由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簡稱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火箭)三型液體運載火箭組成,由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展而來。
1994年2月8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前50次發射歷時18年,而后50次發射僅用7年就完成了,這一系列“金牌火箭”在我國的通信衛星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風云氣象衛星工程以及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姜杰介紹,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幾乎包攬了我國所有高軌道航天器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是我國現役中型高軌運載火箭中“運載能力最大、技術最復雜、適應性最強、發射次數最多、發射密度最大”的火箭群體。
本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為北斗三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的首顆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它將與此前發射的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進行組網運行。它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覆蓋能力和服務性能。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本次發射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02次發射。
上海理工大學研發出新型激光雷達感知系統
近日,上海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基于激光雷達的新型感知系統,能夠在煙霧彌漫的城市環境中拍攝45km(約28英里)以外的物體。該技術使用單光子偵測器,結合獨特算法,將最稀疏的數據點“編織”在一起,生成超高分辨率的圖像。
該新技術原則上相對簡單,基于激光測距和探測(激光雷達),使用激光照射物體,然后利用反射光生成圖像。此類主動成像技術的一大優點是,在特定時間內(取決于距離),物體反射回來的光子會回到偵測器,因此,在特定時間以外反射回來的光子就可以忽略。“限定時間”可大大降低環境中其他地方反射回來的無用光子產生的噪音,從而使雷達激光系統具有高度靈敏度和距離探測精度。
為了讓新系統在城市環境中表現得更好,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波長為1550nm、重復頻率為10000Hz、功率為120mW的紅外激光。該系統的波長對人眼很安全,因而可以讓研究團隊過濾掉會破壞偵測器的太陽光子。
研究人員使用同樣的光學設備(一個孔徑為280cm的普通天文學望遠鏡)來發送和接收此類光子,反射回來的光子使用商用單光子偵測器進行偵測。為了生成圖像,研究人員使用能夠左右上下傾斜的壓電控制反射鏡(a piezo-controlled mirror)掃描視野區域。通過此種方式,研究人員創建了二維圖像。但通過改變“限定時間”,研究人員可以從不同距離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光子,從而構建三維圖像。此外,該團隊還研發了一種利用單光子數據編織圖像的算法。
通常,45km的衍射(電磁波遇到障礙物時偏離原來直線傳播)極限為1m,新技術明顯比這要好,而且比最新研發的算法也要好。此次研究還表明了該技術能夠在日光下拍攝21km外的物體圖像。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為超遠距離內的高分辨率、快速、低功耗的3D光學成像開辟了新領域。”
此外,該技術將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遙感、空中監視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的目標識別和認證。而且,整個設備的尺寸只有鞋盒大小,非常便攜。
AI芯片制造商Hailo發布深度學習處理器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14日,人工智能(AI)芯片制造商Hailo推出了高性能深度學習處理器Hailo-8TM。目前,Hailo正向多個行業(重點是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提供該處理器樣品。該芯片采用了創新結構,使邊緣設備能夠運行復雜的深度學習應用程序,而之前此類應用程序只能在云上運行。
目前,嵌入式處理基礎設施的體系架構存在著關鍵缺陷,當前架構基于已有70年歷史的底層結構而設計。但是,Hailo利用其整體解決方案克服了此類缺陷,該解決方案重新考慮了計算機架構的現有支柱,即內存、控制和計算,并整合了一個關鍵的、與硬件一同研發的全面軟件開發工具包(SDK)。
Hailo的處理器的性能遠遠超過其他邊緣處理器,而且在尺寸和功耗效率上也遠遠超過其他領先的解決方案,該處理器的大小比硬幣還小。通過設計一個依賴于神經網絡內核特性的架構,使該邊緣設備可更高效、更有效、更可持續地運行深度學習應用程序,而且成本更低。
Hailo正與領先的OEM以及一級汽車公司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領域合作,并與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居行業的玩家合作,以制造更智能的邊緣和物聯網(IoT)設備。此類行業通常都需要使用高性能攝像頭來實時進行語義分割和物體探測,而Hailo的芯片可以最大幀速率執行此類任務,同時只消耗幾瓦的電力。此外,Hailo重新設計了該芯片,解決了散熱問題。該芯片架構先進,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少的延遲,使更多邊緣智能設備隱私性更高、更加可靠。
將Hailo-8TM與ResNet-50等運行神經網絡的同類最佳設備相比,在執行同樣的任務時,Hailo-8的功耗要低20倍。
Efinix?與三星合作開發10納米硅工藝的QuantumTMeFPGA
近日,可編程產品平臺和技術創新企業Efinix?和三星電子聯合宣布合作關系,雙方將采用三星的10納米硅工藝共同開發QuantumTMeFPGA技術。
Efinix聯合創辦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少逸說:“從40納米制程的Trion T20 FPGA到10納米制程的Quantum eFPGA是一次重巨大的進展。憑借Quantum的架構與它在硅工藝制程方面不受影響的優勢,以及三星存儲器事業部的巨大支持,我們實現了(PDK)到(GDS)的演進。通過Quantum功率-性能-面積的優勢,與三星業內領先的硅片制造技術,這次合作關系將為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和通信基礎設施等市場提供最先進的FPGA硅方案。”
三星風險投資公司的代表表示:“自從2017年我們對Efinix注入初期投資以來,該公司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對此我們感到十分高興。我們預計Efinix的FPGA技術未來將嵌入三星的更多解決方案。”
Altera公司(現屬Intel旗下)前全球營運及工程技術部門資深副總裁Bill Hata表示:“Efinix通過組合Quantum eFPGA與三星的10納米FinFET工藝,創建了在功率-性能-面積方面最具競爭優勢的FPGA技術。”同時Hata也表示“采用FinFET工藝來開發FPGA產品難度極大,極具挑戰性。Efinix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項壯舉,充分展示了其出眾的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能力。”
研華工業設備支持全新Windows10IoTEnterprise2019LTSC
研華推出多種工業計算設備均支持Windows 10最新版本,即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2019 RedStone 5(版本 1809)。研華構建具有內置驅動程序的OS鏡像,為自身硬件和系統提供集成服務。除標準OS功能之外,研華還提供嵌入式客制化OS鏡像。
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是全球工業計算設備的首選操作系統。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成為大勢所趨,設備應用程序也必須更加智能和精確。因此,Microsoft推出了支持Azure的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2019。這款系統提供多種硬件選擇,將計算能力和云服務從云端移到邊緣,從而使物聯網設備更加智能,并廣泛適用于各個領域。
微軟始終高度重視安全性。因此,RS5通過(DHA)進行自動安全性健康檢查并以Windows Defender(ATP)實現預防性保護和攻擊檢測。借助這些最新安全功能,可為設備提供從邊緣到云端的始終如一的安全保護。
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根據各種硬件規格提供一致且可預測的設備鎖定功能。但是,若要找出合適的位置來配置鎖定設置,開發人員可能還需要進行深度學習。為此,研華推出一款Windows 10鎖定實用程序。該實用程序具有友好的UI,可指導用戶輕松切換啟用/禁用組件。通過這款實用程序,用戶可以體驗更高層級防護,簡單一擊即可確保設備安全無虞。
為滿足各種應用程序要求,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RS5為開發人員提供了更簡單的工具集和環境,這有助于加速開發并通過出色的App兼容性和Visual Studio支持來簡化流程。RS5還支持連接到不同協議(OPC-UA/行業標準協議)和傳感器(位置、心跳、指紋等)。結合Azure IoT,RS5可讓用戶隨時隨地使用并加速構建物聯網設備。基于芯片組供應商和硬件提供商構建的強大Windows生態系統,制造行業合作伙伴可快速、輕松地將全新操作系統部署到自己的設備中。研華同時宣布推出與最新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2019 LTSC兼容的各種工業計算設備。
NI推出mmWave測試解決方案
美國國家儀器公司(簡稱NI)近日宣布推出毫米波矢量信號收發儀(VST),以解決5G毫米波RFIC收發儀和功率放大器帶來的測試挑戰。
隨著芯片制造商競相將5G毫米波技術商業化,工程師們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加速產品進度的同時還需要應對尚未解決的新技術要求。NI的毫米波測試解決方案可以在研發實驗室和大批量生產環境中解決這些挑戰。該解決方案可以提供:測量質量,以滿足實驗室嚴格的技術要求;一種架構,旨在滿足毫米波芯片生產測試的特定需求;統一的軟件體驗,簡化了測量和自動化。
NI的解決方案采用毫米波VST,結合了射頻信號發生器、射頻信號分析儀和集成開關,頻率高達44GHz的1GHz瞬時帶寬。除了實驗室中現有的基于PXI的表征系統外,該儀器本身可以集成到NI半導體測試系統(STS)中,從而在大批量制造應用中進行部署。選擇基于模塊化PXI平臺的測試儀可幫助采用STS的工程師將新的測量功能(如5G)快速集成到測試單元中,從而提高成本效益并降低推遲上市時間帶來的風險。
NI總裁兼首席運營官Eric Starkloff表示,“在將5G技術推向市場的競爭中,傳統的射頻半導體測試方法正在努力實現5G設備的靈活性和成本預期值。毫米波VST是NI能夠將行業領先的平臺與客戶的真知灼見相結合,以實現客戶顛覆性創新的案例。”
該產品具有多項創新,可滿足5G毫米波設備的測試要求。該新型校準集成開關最多可支持32個通道,無需額外的基礎設施即可提高波束成形和相控陣列測量的準確性。模塊化前端設計可實現準確且經濟高效的測量,同時保持與未來5G頻帶的前向兼容性。通過這些創新,工程師可以同時在5~21GHz和26~44GHz進行測量。
NI發布的毫米波VST正是NI不斷致力于幫助客戶降低成本并縮短RFIC設備上市時間的一個縮影。毫米波VST補充了NI的模塊化儀器產品組合,其中涵蓋600多種PXI產品,從DC到毫米波,以及用于2G、3G、LTE Advanced Pro、Wi-Fi 802.11ax、Bluetooth 5等的NI測量軟件,支持包括LabVIEW和C#.NET在內的多種語言。
西門子發布新一代Sinumerik828緊湊型數控系統
西門子推出新一代Sinumerik 828數控系統軟硬件產品組合,深入推進標準型數控市場的數字化。升級后的Sinumerik 828軟硬件產品組合借助全面的數據接入,基于云的數據收集、分析與處理,強化的OPC UA通信,系統側可對PC進行遠程桌面控制等,讓Sinumerik 828的機床制造商與用戶能夠充分挖掘數字化帶來的價值。
其中,升級后的Sinumerik 828軟件涵蓋了全系列雙通道加工應用,俯仰補償、高級位置控制等智能補償功能,可有效保障出色的加工質量,防碰撞功能讓機床的加工運行更加安全可靠,為車、銑、磨等工藝應用提供了更高精度和效益保障,能夠顯著提升機床的性能。在硬件方面,新一代Sinumerik 828配備處理速度更快、存儲空間更大的控制器(PPU),功能強化的15.6in多點觸控智能化操作面板,1GB帶寬以太網接口以及3.0版本的USB接口,可以極大提升對大量數據傳輸及處理的操作效率。優異、可靠的性能以及完善的功能可以全面滿足標準及雙通道車削、銑削、磨削機床在各個行業的應用。
Sinumerik 828新增加兩種規格的Sinamics S120 Combi集成一體式驅動器,設計緊湊、安裝方便,支持3倍過載,可為各種不同應用及性能需求的設備提供更多靈活的配置選擇。
全新的Simotics S-1FK2伺服進給電機采用先進的設計以及優異的慣量匹配,確保更平穩的轉矩輸出并有效保障精益加工質量;其體積小,空間利用更優,設備設計更靈活;信號電纜采用螺紋形式,可實現更牢靠的連接。
全新風冷型Simotics M-1PH3主軸電機配置高分辨率的編碼器,優異的冷卻系統設計能夠有效保障平穩運行,兩倍過載能力可以充分滿足機床高動態主軸的需求,支持無編碼器運行方式,能全面滿足各種加工應用需求。
倍福TwinCATScope與OPCUA的完美邂逅
德國倍福公司的TwinCAT Scope軟件可以為跨異構系統環境的集成數據采集提供最佳支持。標準化的OPC UA通信通道使得該繪圖工具能夠分析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如來自TwinCAT控制器和第三方組件的數據。
TwinCAT 3 Scope由用于圖形化信號曲線顯示的Scope View和用于記錄實際數據的Scope Server組成。Scope Server可以安裝在目標設備上來自動進行日志記錄,也可以與用于遠程日志記錄的Scope View一起安裝在相應的工程系統上。后一種解決方案的優點是不需要在目標設備上額外安裝軟件。因此,不需要更新TwinCAT控制器,也無須修改未安裝TwinCAT的設備,以便在Scope View中以圖形方式顯示其數據。
對于記錄測量信號,Scope Server不僅支持TwinCAT特定的ADS協議,而且還支持另一個標準化的OPC UA通信協議。OPC UA在自動化技術中的廣泛應用使得TwinCAT Scope能夠以獨立于設備供應商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和顯示。OPC UA在使用數字證書的情況下會更加安全。
TwinCAT目標查找器用于管理TwinCAT Engineering中的數據源連接,也已經擴展了OPC UA的功能。它允許在所連接的OPC UA服務器的命名空間中進行查找。所錄播的變量可以通過Scope Server的證書配置選項來獲取。
TwinCAT 3開發安裝包包含Scope View和一個本地Scope Server。這兩款軟件組件的基本版是免費的,可以用于測試OPC UA通信。憑借豐富的功能,包括多核支持、觸發器、圖表同步以及眾多縮放功能,現在,成熟的繪圖工具適用的用戶群比以前更廣泛,且具有這些最新通信增強功能的應用場景也更加多樣化。通過OPC UA通信協議,高性能的TwinCAT Scope多核示波軟件可用作各種數據源的繪圖工具,如倍福控制技術和異構控制系統中的第三方組件。
英國比克科技推出新概念示波器SXRTO
英國比克科技(Pico Technology)近日推出PicoScope 9404 SXRTO(新一代采樣器擴展實時示波器)。9404型號具有4個5 GHz模擬帶寬、12位ADC、每個通道支持高達500 MS/s的實時采樣和1 TS/s(1 ps)的等效時間采樣。無論是垂直電壓分辨率,還是時間分辨率規格都達到高性能寬帶示波器的要求。
寬帶輸入以及高時間分辨率和電壓分辨率可顯示和精確測量快達70 ps的切換、時鐘性能和千兆比特速率信號的眼圖分析。小于2 ps RMS的觸發抖動和5GHz的內部觸發支持當今高速串行數據系統的容限分析和特征描述以及無線通信頻率的測量。
Pico的SXRTO結構以更具成本效益的500 MS/s低速率進行實時采樣,而且它通過開發ETS技術使得采樣速率提升2000倍達到1 TS/s。許多高速信號都是重復性的,因此不需要昂貴的高實時采樣率。 與“采樣示波器”相比,ETS技術支持觸發和預觸發捕獲以及熟悉、方便和易用的實時示波器操作。Pico的SXRTO技術可在采樣速率等于或小于500 MS/s時無縫轉換到瞬態事件波形捕獲,并可在捕獲內存保存250000個樣本(單個通道);它對較慢系統信號的捕獲和調制包絡尤為有價值。
該基于USB控制的設備還提供PicoSample 4軟件。觸摸兼容的GUI支持對設備的設置,并可以用戶喜歡的顯示尺寸和格式顯示波形、測量值和統計數據。其中包括對高分辨率顯示器和投影儀(如4K)的完全支持。最多可以使用4個獨立的可縮放視圖來查看波形的細節。
它還包括各種自動化和用戶可配置的信號完整性測量、數學分析、統計視圖和容限測試工具,可用于脈沖和時序性能、抖動、RZ和NRZ眼圖的驗證和趨勢分析。作為標準配置,它包括有PCIe、GB以太網和串行ATA等行業標準測試模板。
雖然大部分用戶直接使用PicoSample 4軟件,但是對于OEM和各種定制應用,PicoScope 9404可以在ActiveX遠程控制下運行。提供的編程示例有Visual Basic(VB.NET)、MATLAB和LabVIEW語言,支持Windows COM界面標準的任何編程語言或標準,包括JavaScript和C語言。將PicoConnect 900系列千兆比特和微波無源測試探頭與9404配合使用,可以為多樣化應用提供各種帶寬、耦合類型和衰減比選擇。PicoScope 9404還具有一個有源SMA接口的新架構,該架構便于支持以后的各種配置和附件。
泓格發布新品SL-P6R1-WF/SL-PA6R1-WF
泓格科技新產品SL-P6R1-WF/SL-PA6R1-WF是一款具備無線通信的三色燈監控模塊,可用于監控工廠的制造執行系統(MES)的三色燈的實時狀態。三色燈模塊可監測到每一個顏色燈號的狀態為關閉、開啟或是閃爍。除了檢測每一個單獨顏色燈號狀態外,還可以定義多個顏色燈號狀態的組合,且可以查看目前和先前燈號狀態的持續時間。將三色燈監控模塊整合到系統時,可以很容易地通過SCADA軟件整合到系統中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上進行三色燈狀態監測,提高工廠機器設備使用率和生產量。
該產品特色如下:監測每種顏色燈號的狀態,即關閉、開啟或是閃爍;6信道直流/交流數字輸入和1信道報警繼電器輸出;支持IEEE802.11b/g/n;支持無線網絡的基礎架構和限制接入點模式;用戶可自行定義多種顏色燈號組合的狀態監測;提供目前和前一燈號狀態的持續時間;支持Modbus RTU、Modbus TCP與MQTT通信協議;支持RS485/以太網絡/WiFi通信接口;設備電源輸入,以太網絡供電或直流電供電;可經由以太網絡接口以網頁操作設置和更新固件;繼電器輸出報警裝置;工作溫度范圍為-25~+75℃;可應用于工廠自動化、機械自動化、遠程維護、遠程診斷、測試設備。
福祿克推出新型MPO光纖檢測顯微儀FI-3000
福祿克網絡推出FI-3000 FiberInspector Pro光纖檢測顯微儀,這是業界最高效率的多纖芯插拔(MPO)光纖端面檢測顯微儀。MPO技術可同時連接最多32根光纖,使用FI-3000的技術人員可以使用實時視圖功能即時查看光纖端面,使用觸屏界面放大單根光纖,在幾秒鐘內完成“通過/失敗”測試。
數據中心和光纖到戶/辦公室或天線(FTTx)的高密度網絡的發展推動著MPO技術的普及。人眼看不到的細微灰塵卻很可能導致光纖連接發生間歇性錯誤甚至中斷。所以要在連接之前檢查每根光纖及端面。
FI-3000 FiberInspector Pro光纖檢測顯微儀提供齊全的功能,無論是單排或雙排配置還是8、10、12或16芯光纖,可以輕松且高效率地測試MPO主干,具備自動對焦功能的多攝像頭設計可即時在智能手機或威測(Versiv)測試平臺上顯示整個端面的實時視圖。輕觸“Test”(測試),在短短數秒內,即可自動獲得依據IEC 61300-3-35標準評判的“通過/失敗”的結果。
FI-3000采用獨特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可方便地檢查面板或線纜,并且控制按鈕位于背面,便于單手操作。內置PortBright照明,便于在昏暗或密集的接線板中也能輕松找到正確的端口。LED指示合格或不合格狀態,輕巧的保護套不僅保證FI-3000握持舒適,而且還能夠容納光纖清潔用品。
啟動后,測試儀通過FI-IN App與iOS或Android智能設備配合工作。該App支持用戶保存測試結果,還可以作為圖像或PDF報告與其他人分享。不久,FI-3000將可用于Versiv威測布線認證測試系統。這將使Versiv用戶能夠利用LinkWare PC或LinkWare Live生成檢測報告。LinkWare現已擁有超過40000名用戶,云中上傳了1700萬組結果,是業界領先的布線測試報告解決方案。單個項目的所有測試包括銅纜、光纖損耗、OTDR和光纖檢測,都能合并到一份報告中。
Spectrum推出16位任意波形發生器,每張卡片提供8通道
在Spectrum最新的65系列PCIe任意波形發生器中添加了兩個新的8通道卡,意味著通過Spectrum的Star-Hub,一臺電腦中最多可以完全同步80個通道。
65系列卡片都標配了一個容量為512MS的板載內存,用以存儲和重放大量波形。使用PCIe-x4平臺,這些AWG提供的數據傳輸速度比其他解決方案高5~10倍,提供700MB/s的FIFO流速度。對于一些自動測試,需要在多個通道重放許多不同測試信號以準確地重現真實的測試條件,Spectrum新款產品堪稱是其最完美的解決方案。該系列產品的應用包括組件測試、汽車、機器人、航空航天、醫療、工業超聲波、激光雷達、雷達和聲吶領域。
新款產品的每張卡最多可提供8通道,這顯著降低了每個通道的成本。Spectrum AWG卡片解決方案的系統成本也明顯低于專用的、價格昂貴的內置AWG解決方案。這使Spectrum的高性能測試價格更為親民,并開辟了一些受到高成本限制的新領域。
為了更好地模擬和刺激實際測試條件,這些卡的板載內存比其他AWG卡還要高。512MS的內存使新產品能夠更快地為使用直流到60Hz頻率范圍的信號自動測試應用程序存儲和重放更多高質量、高精度的波形。
65系列的兩款新產品分別是具有8個40MS/s通道的M2P.6533-x4和可配置8個80MS/s或4個125MS/s的M2P.6568-x4。與此前發布的能夠提供4通道的6個型號不同,新的8通道版本配置了一個新的常規冷卻系統。M2P.65系列的8款型號長度僅為PCIe卡的一半,即168mm。即使是8通道版本的最大輸出擺幅,在±6V時的阻抗為1mΩ,而±3V時為50Ω。這些卡片還配備了Spectrum的SBench 6控制軟件,方便新產品開箱后的控制與信號生成操作。
貿澤開始備貨MicrochipPIC-IoTWG開發板
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開始提供Microchip Technology的PIC-IoT WG開發板(AC164164)。此PIC-IoT WG開發板具有PIC單片機、Wi-Fi模塊以及CryptoAuthentication安全元件IC,幾乎是所有物聯網(IoT)設備和應用的理想入門工具。此即插即用開發板適合用于智能照明系統、無線傳感器以及其他智能家居設備等應用。
該開發板讓開發人員能夠將新一代PIC單片機應用集成到云端。此器件的低功耗PIC24FJ單片機適用于電池供電型實時傳感和控制應用,并內置獨立于內核的外設,僅需少量的代碼和極低的功耗,便能支持復雜的性能。Microchip ATWINC1510模塊是單帶寬2.4 GHz IoT網絡控制器,可輕松與Google云建立Wi-Fi連接。此外,ATECC608A CryptoAuthentication器件還能提供安全認證,并已進行預注冊,可在Google Cloud IoT Core上使用,同時還支持零接觸配置。
PIC-IoT WG開發板由以下工具提供支持:Microchip MPLAB X集成式開發環境(IDE)、MPLAB Code Configurator(MCC)快速原型開發工具,以及可將發布的傳感器數據立即可視化的在線門戶網站。此開發板還兼容450多種MikroElektronika Click Boards,可提供更多傳感器和執行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