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功 賀亞杰 羅遠航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城市建設學院土木工程系,天津 301830)
近些年,我國大型工程項目越來越多,混凝土材料的應用需求不斷擴大,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斷被研究提高。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將納米級材料與混凝土材料進行結合,為混凝土應用領域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針對混凝土性能影響因素和納米材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進行探討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各基本組成物質的含量,是混凝土各方面性能最直接的影響因素。
凍融破壞作為評定混凝土抗凍性能、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1],在凍融循環過程中,凍脹作用導致混凝土內部孔隙構造逐漸增大甚至迅速增大,孔隙之間聯通會導致混凝土內部及表面發展形成貫通裂縫,促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力學性能急劇降低[2]。
抗滲性也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標之一。抗滲性的關鍵在于外部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是否能夠滲透到混凝土的內部,產生化學反應導致混凝土產生破壞。例如:氯離子的會對混凝土內部的鋼筋進行銹蝕作用,導致材料的膠結能力下降,降低混凝土強度,從而引起構件的破壞。
外部壞境的溫濕度、酸堿程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對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均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酸性氣液體會對混凝土材料進行腐蝕,產生碳化反應,導致混凝土內部的鋼筋發生銹蝕現象[3]。
納米級碳酸鈣粉末是納米材料之一,價格低廉且具有一定活性,經實驗研究發現,加入納米碳酸鈣粉體后的混凝土,水泥硬化漿體中的微小孔隙得到了有效地減少,且納米材料與水化物結合形成了納米微粉晶核,其表面形成的網絡狀結構水化硅酸鈣凝膠,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杜應吉等研究學者在慢凍法凍融試驗中研究發現,摻加納米材料的混凝土,其產生泌水和離析的現象明顯減少,混凝土的抗滲性能得以提高,達到了有效降低混凝土毛細吸水作用的情況。同時,納米材料能夠有效封堵小于150nm 的微小孔隙,減小因孔隙水結冰而導致的膨脹破壞,提升混凝土抗凍性至少50%以上[4]。。
此外,對摻加納米碳酸鈣材料的混凝土,進行腐蝕鹽溶液浸泡和干濕循環腐蝕實驗,發現其耐腐蝕性有較大程度的提高;除此以外,實驗研究還發現,納米碳酸鈣利用中間產物的晶核作用,達到了減小孔隙率的目的,良好的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觀結構,對水泥基材料的抗壓強度起到了明顯的提高效果。通過對摻加納米二氧化硅材料的納米混凝土試驗發現,中間生成物中的氫氧化鈣,含量則明顯降低,這促使水泥漿體的堿度產生明顯減小,延緩了中間生成物鈣礬石、石膏的結晶析出,對納米混凝土的耐腐蝕性起到了顯著提升的效果。
采用試驗手段,通過控制摻加不同的的納米材料、摻加不同含量的納米材料等控制方式,展開定性分析,發現納米級材料對混凝土各方面性能,均存在有效影響。介于納米材料的造價等因素,導致納米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故如何降低納米混凝土的生產成本,以及從宏觀和微觀雙重角度著手,針對納米混凝土的性能展開研究,以期提高其在實際工程項目中的應用,可作為納米混凝土以后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