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天 明
(山西匯智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山西 侯馬 043008)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目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在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等方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鄉村建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長期以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打造鄉村建設的廣闊天地,做好新時代美麗鄉村實用性規劃顯得尤為迫切。鑒于此,筆者進行了相關思考。
太峪口村位于山西省永濟市,隸屬城西街道辦。共156戶,常住人口520人。村域434.88 hm2,70%以上為丘陵山地。農田多為臺地,分布零散,面積小,不利于集約化生產。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
村莊南靠中條山堯王臺景區,北鄰運城盆地大平原,東與神潭大峽谷接壤,西與蒲州相連。距永濟市城區直線距離7 km。
村莊依山而建,生態環境優越,賦存狀況良好,尤其是自然生態資源,有山丘、農田、樹林等,猶如一幅田園山水畫,具有鄉村旅游開發的自然基礎。村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內容豐富。
村莊農用地總面積880畝,其中耕地7.2畝,園地52畝,林地363.94畝。2017年村集體總收入1.3萬元,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農業主導產業:花椒、香椿、核桃、杏、麥子等。養殖業主要有:蛋雞和豬養殖。第三產業正在起步。村莊東南側開發一片玫瑰園,占地7畝,已吸引少量游客來此觀光游覽。
建成區空間布局相對集中,以北方現代典型農村住宅風格為主,傳統風貌為一戶一宅的圍合院落,朝向大部分為南北向,少量有南偏東、南偏西等;地處山腳下,是典型的山村模樣??可降牟糠窒锏兰±眚暄亚酆苡刑厣?。
1)道路交通:路網基本合理,整體較好。無街巷綠化。2)停車設施:無集中停車場,就近停放。3)供水系統:集中供水,水源為村南山泉。4)排水系統:無污水收集處理系統,部分巷道有排污管道,排到村東泄洪渠內。以旱廁為主。5)電力電信:電源接自運永線35 kV,電信接臨鎮電信所,滿足村莊用電要求。路燈全覆蓋。電話、互聯網全覆蓋。6)環衛設施:定期收集,統一填入村東簡易垃圾填埋場。垃圾池兩處。公廁一處。7)公共設施:主要有村委會、衛生所、商店、日間料理中心、小游園等。
1)建筑質量差,需改造整治。建筑風貌及色彩,需統一和諧;新建房屋,需建筑指引。缺少庭院綠化。2)村莊旅游服務配套設施缺乏。3)穿村進入景區的道路過于曲折。4)村莊市政管網敷設率低。5)缺乏公共綠地與廣場,缺乏健身設施。6)缺乏村莊標識系統。7)部分公共服務設施需整治。8)現狀垃圾收運系統需整治完善。9)村莊旅游基礎設施需改造與新建。10)廁所革命。
規劃太峪口村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為基本方針,以綠色生態建設為指導思想,憑借現有花椒種植產業與堯王臺景區,大力發展觀光農業與旅游業,使太峪口村成為“中條首山,堯城邊界;堯王圣臺,抗日要塞;古帝神韻,田園風光”的景象。
1)規劃期限:2017年—2030年。2)規劃范圍:太峪口村整個行政村域范圍。
規劃按人口自然增長率5.1‰預測,隨著堯王臺景區及太峪口村旅游服務區的建設,外來人口會適當增加。規劃期末,預測村莊常住人口為742人。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大體分為三大塊:以居住休閑為主要的中部核心發展區,以花椒、杏樹規模種植、旅游觀光采摘為一體的次中心發展區;以堯王臺景區觀光與登山徒步外圍發展區。
1)規模化花椒、香椿種植區;2)農業生態觀光采摘園區;3)糧食作物種植區;4)村域旅游布局:規劃構建:“一軸、一心、四區”。一軸:沿主干道至堯王臺景區;一心:太峪口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四區:a.太峪口村莊風情游覽區;b.太峪口田園觀光區;c.太峪口山地運動民宿區;d.堯王洞天景區。
1)廢棄土坯房:以拆除與重建為主,在原址上進行重建。
2)完好土坯房:以重點改造為主,共計4戶。
3)灰磚建筑:以重點改造為主。將殘破大門墻體部分粉刷成白色,根據各個巷道的主體顏色確定勒腳顏色。并且對其院落及門前進行盆栽點綴美化。
4)紅磚建筑:以一般改造為主。村莊多為二層坡屋頂,正立面為白色瓷磚貼面,側立面為紅磚墻體。紅磚建筑與村落整體色調和諧,規劃將沿街紅色裸墻統一為白墻與灰色/紅色勒腳的風格,增強層次感。并將原黃色院墻統一為白墻與灰色/紅色勒腳。
5)空宅基地:規劃院內種植果木等經濟作物,改造成綠色游園。
6)改廁整治:規劃引導農戶改造旱廁為水沖式衛生廁所,污水直接排入污水管道集中統一處理,提高生活環境質量。
規劃新建住宅以雙拼式、聯排式為主,積極引導多層住宅樓的建設,限制建設獨立式住宅。遵循適用、經濟、安全、美觀、保溫、節能的原則,積極推廣新型建筑材料和地方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質量要求。指引要求:
1)平面布局:縱向狹長型,占地350 m2~400 m2。
2)建筑層數:局部2層。
3)屋頂形式:輔助房屋頂為向院內傾斜的單坡頂或平頂,正房為雙坡頂。
4)建筑材料:當地建材,包括紅磚、青瓦、青磚、木材、鋼筋和水泥等。
5)門窗樣式:現代建筑采用鋁合金門窗,簡潔大方;傳統建筑采用木質門窗。
6)墻面色彩:現代建筑主要墻面色彩為灰白色,墻腳以朱紅色瓷磚砌筑;傳統建筑主要墻面色彩為土黃色。
規劃村莊道路為“兩縱六橫”構架,按主干路、次干路、巷道、步行道路四級劃分。
1)村域主干道(對外交通):015鄉道,連接堯王臺景區,是村莊的對外交通。在東姚溫村東南側至太峪口村西南側新建旅游道路。2)次干路:對現有巷道進行美化,繼續沿用。巷道拓寬至8 m。3)巷道:平整硬化繼續沿用。4)步行道:在集中民宿區修建旅游步行道。
結合綠化、廣場及零星空間設置公共停車場,滿足旅游交通及村民的停車需求。共設置4處公共停車場,車位38個。
1)給水工程規劃:水源為村南蓄水池,經水塔加壓送至各戶。保留現狀供水管網,供水覆蓋率100%。
2)排水工程規劃:采用截留式合流制,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新建管網沿路敷設。污水處理率達70%以上。在村北,015鄉道東側新建化糞池一體化設備,污水處理后排放。處理手段采用生化處理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法。
3)電力工程規劃:沿用現狀供電電源及供電設施。新增80盞太陽能路燈。對線路私拉亂扯現象進行規整。
4)電訊工程規劃:沿用現狀供電訊設施。對線路私拉亂扯現象進行規整。
5)燃氣工程規劃:普及率100%。接永濟燃氣管網。設燃氣調壓箱。
6)環衛工程規劃:a.污水收集:保留并新建污水管道,由西向東、由南向北排入東北部新建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排入村東泄洪渠。b.旱廁改造:共165戶,改造旱廁為水沖式廁所。
7)垃圾收集與轉運、填埋:根據《永濟市市域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規劃》,定時定點收集清運至東姚溫村垃圾中轉站處理后,運至永濟市垃圾填埋場。
新增健身器材一套,位于太峪口游園與休閑廣場。新建售票大廳與提供“吃、住、購”的集中民宿區。
1)售票大廳:位于景區入口,建筑面積140 m2。
2)集中民宿區:位于村南老村空宅基地,發揚太峪口紅色毛石擋墻建筑特色。占地面積22 900 m2,建筑面積11 000 m2。憑借“特色民宿、小吃街、民俗藝術銷售、文化創作”于一體的聚居地,打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氣息。規劃集中停車位,對衛生所外墻作文化墻裝飾。村委會內布置村史館展廳。
規劃村莊綠地景觀系統“一心、多點”的架構,結合道路系統、公共服務設施、村莊風貌的整治,對村莊整體環境進行大幅度的改善?!耙恍摹保菏霃V場、舊糧倉廣場為一心?!岸帱c”為石碾廣場、休閑廣場、舊糧倉廣場、太峪口游園、村委會綠地、堯王臺景區入口及街頭綠地等節點,與自然滲透的山體綠化結合,形成太峪口村完整統一的景觀系統。
1)街道立面改造:整體街道顏色統一,村莊色彩采用太峪口村的特色風格“白墻+灰腳線”,可貼面瓷磚也可粉刷,住宅沿街面、沿街院墻,整體粉刷,再進行文化墻彩繪,彩繪內容以堯、舜時期的故事為主。對土坯墻進行拆除,新建圍墻;對殘破的住戶門樓,原址新建。新建院墻、門樓按照村莊主流樣式建造,完工后統一色彩。
2)標示系統整治:在村口、村內及人流交匯點設置標識牌,展示村莊熱情形象。標識系統由村名標識、街道標識、家庭門牌號標識、各種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標識構成,主要包括指路牌、村牌、導向牌、文化宣傳牌、警示牌、門牌號、宣傳欄、公廁標識等。
編制新時代美麗鄉村實用性規劃,我們認為規劃設計美麗宜居示范村,不是高攀復制,也不是穿衣戴帽,更不是涂脂抹粉。美麗鄉村,不僅要形象美、形態美,更要有內在美,使過路之人一見鐘情,讓常住之民日久情深,這樣就需要通過內涵建設體現鄉村的這種情,詮釋內涵。美麗鄉村高標準的建設就需要用高質量的規劃設計來實現,通過制定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步驟和措施,從而引導鄉村的發展和興旺,實現“美麗中國”鄉村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