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為人民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為了貫徹落實2010年我國衛生部關于開展以“貼近病患、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為宗旨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進一步規范衛生部的臨床護理工作,加強基礎護理,完善護理服務,為病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所謂優質護理服務就是以病人作為中心,在病人中進行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措施的一種臨床實踐護理方案,它可以進一步深化護理服務的內涵。同時,也使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實際臨床發現的日常護理服務局限性較大,它不足以滿足所有血液科患者的需要。因此,實際護理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研究調查中,隨機選取40例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調查血液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措施與效果,現做出如下說明。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40例血液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觀察組20例,對照組20例。其中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均在21~56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均為23~58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且本次調查均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服務:①心理護理:血液科以年輕患者為主,因此多數患者對疾病可能存在畏懼的心理,再加上血液科疾病病程較長、預后差,患者會存在較多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調整患者的心理,對其進行疏導,給予鼓勵。②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背景等不同給予患者相對應的健康教育,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詳細的告訴患者及其家屬治療的注意事項,定期了解患者對護理的需求。③給予患者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定期給病房消毒殺菌,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放松,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④指導患者控制飲食,重視飲食衛生,及時掌握患者的血常規指標及骨髓象結果,實時觀察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皮膚血點、鼻粘膜出血、血尿等情況,并及時給予患者幫助。
觀察組的患者除了給予以上的常規護理外,再給予優質的護理服務:①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把護理質量和病人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納入評估標準。在未來,工資應該基于多勞動的原則和工作過程。②加強護理人員教育培訓,完善護理隊伍整體水平,部門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培訓,同時把訓練、考試和操作三位一體,考試不及格者待崗學習。管理者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分級培訓,并監督護士在課余時間進行改進,提高專業知識。③完善并嚴格的落實查房制度,時時關注患者的病情,著重管著新患者和病情變化快速的患者,及時發現并解決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④根據血液科患者的特點設計文書格式,縮短文書記錄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⑤優化人力資源,科學調整調度模式,工作。在繁重的工作期間,應安排護理人員值班,群體搭配應合理,一般由有經驗的護理人員和新聘請的護理人員搭配。
觀察患者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并發癥情況、滿意程度。其中護理質量指標包括護理合格率和健康知曉率以及文書優秀率。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進行評估。
滿意率=(滿意人數+一般人數)/總例數*100%
采用SPAA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使用%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采用x2檢驗進行比較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前后兩組護理合格率、健康知曉率及文書優秀率均得到提高,且觀察組的提高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根據數據顯示,觀察組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滿意率(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表
血液病的特點是長期的病程和預后不良。會對患者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再加上血液科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年輕人,他們很容易產生恐慌和焦慮、抑郁和其他負面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隨著護理模式的改革,優質的護理服務應運而生。優質護理服務的發展,強化了基礎護理的質量、落實了實施責任制,深化了護理內涵,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優質的護理干預能極大的讓患者滿意,有助于醫患關系的改善。醫院是服務機構,這就要求醫護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之外還要給予病患一定的關系和照顧,醫生要帶有些人情味,通過優質護理便能夠很大程度上拉近醫患關系,讓患者滿意。
綜上所述,在血液科開展優質護理干預會有很好的效果,相關經驗值得推廣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