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靜
(武漢市第三醫院腎內科,湖北 武漢 430060)
慢性腎功能不全是因腎小球遭到破壞所引發的體內排泄代謝廢物與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的臨床綜合癥候群,患者通常預后較差,對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1]。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要長期、反復治療,部分患者因對疾病認知不足、家庭經濟壓力等因素導致其依從性較差,影響疾病療效及護理效果。為使患者能夠好的配合治療及護理,我科在2017年對部分患者開展了綜合護理干預,并將其效果與傳統護理方案進行對比;現將護理過程及相關數據匯報如下:
選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科接受住院治療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94例,均符合《內科學》中有關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9例;最高年齡者63歲,最低年齡者22歲,平均(46.5±5.9)歲;原發病種類:高血壓腎病3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36例,慢性腎盂腎炎14例,糖尿病腎病9例。依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n=47)與參照組(n=47),兩組數據對比,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方案,包括用藥、輸液、血液透析注意事項告知、病情觀察等;實驗組患者則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如下:
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原發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疾病知識,包括癥狀、病因、危害性、防治方法等,幫助其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告訴患者有什么疑慮盡管提出,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其解答。
心理護理: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程較長,患者因身體不適、經濟壓力等因素常有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要耐心與患者溝通,針對其心理狀態做好心理疏導及情緒安撫,讓其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護理人員還要與家屬多溝通,叮囑家屬予以患者更多的關愛與理解。
環境干預:病室環境要安靜、整潔,多通風換氣,保持溫度、濕度、光線適宜,每日要對病室進行徹底清潔及消毒,以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飲食干預:該類患者的日常飲食尤為重要,宜食用清淡、低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鼓勵患者多吃瘦肉、魚、水果及蔬菜等;但要控制鹽、水的攝入量;注意補充鈣、維生素等。
運動指導:叮囑患者不要長時間臥床,可適當活動,如慢走、打太極等,但不可進行劇烈活動。
患者可以積極、主動低配合醫師及護士完成相關操作,能夠遵照醫囑用藥、健康飲食、合理運動,則為完全依從;患者在醫護人員引導下可以較好的配合治療及護理,飲食、運動方面基本合格,則為部分依從;患者在醫護人員引導下,仍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及護理,則為不依從。
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
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護理2周后,為患者采用GQOLI-74生活質量評估量表[5]來評價其生活質量,共包含身軀功能、精神健康、社會活動、情感職能、心理功能5個因子,每一項的評分范圍為0--20分,滿分為100分,總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良好。
此次數據分析所采用的工具為統計學軟件SPSS19.0,其中計量資料(±s)的比較結果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n,%)的比較結果采用 x2值檢驗,以P<0.05作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的檢驗標準。
實驗組患者的依從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經統計P<0.05;見表1。

表1:二組患者的依從性對比(n,%)
腎功能不全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與影響腎臟功能疾病的患者發展到末期階段的一種表現,患者需長期、反復的進行藥物或透析治療,不僅要遭受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負擔,對該類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4]。我科主張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這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護理服務更加全面、細致;如通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減輕其心理負擔;這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護理配合度具有重要幫助;通過環境干預可提高患者在院期間的舒適度;通過飲食干預、運動指導可幫助患者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質量。此次研究發現:實驗組的依從率明顯高于參照組,GQOLI-74生活質量評分也優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P<0.05;這一結果說明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較比常規護理方案更具優勢。
綜上所述,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還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