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思永,林惠珠
(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廣東 廣州 510310)
霧化吸入是常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方式。但嬰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依從性差,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導致治療效果降低[1]。因此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中將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用于嬰幼兒霧化吸入治療中,探討其應用價值,結果如下。
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間收治的60例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嬰幼兒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2組。對照組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在1.5~2.8歲,平均年齡(2.21±0.98)歲。研究組30例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在1.4~2.7歲,平均年齡(2.18±0.56)歲。兩組間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輕拍背部、撫觸等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加以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霧化前指導家屬正確的霧化吸入治療方法,并向患兒正確演示,指導患兒正確佩戴霧化面罩。同時給予患兒及家屬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緩解緊張情緒。(2)患兒年齡較小時,可通過播放動畫片、舒緩音樂等方式分散患兒注意力,如果患兒哭鬧不止可在其睡眠時給予治療。(3)患兒年齡在2~3歲時,可給予患兒鼓勵,促使患兒配合治療。(4)指導患兒采取正確的體位,有利于提高呼吸深度,增大氣體交換量,降低患兒不適感。(5)治療結束后家屬可喂溫水,擦拭患兒面部。護理人員叩擊背部協助排痰。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未改善或惡化為無效[2]。總有效率=顯效比例+有效比例。
統計兩組患者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心率[3]。采用滿意度量表[4]評定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情況。評估患兒的依從性,患者在規定時間可完成治療且無哭鬧情況為依從[5]。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采用x2檢驗。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采用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 6.6 7%)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結果[例(%)]
兩組患者干預前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心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心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霧化吸入治療效果的結果(±s)

表2 比較兩組患者霧化吸入治療效果的結果(±s)
與對照組比較,a表示P<0.05。
組別 時間 呼吸頻率(次/min) 血氧飽和度(%) 心率(次/min)研究組 干預前 22.13±3.45 93.52±3.12 99.02±5.41干預后 19.22±2.71a 98.21±3.52a 92.51±3.15a對照組 干預前 22.15±3.64 93.23±3.21 99.21±4.78干預后 21.58±3.09 95.31±2.56a 96.52±2.41a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霧化吸入治療是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的常用方式。但由于嬰幼兒患者年齡較小,對治療恐懼,因此在霧化吸入過程中存在抵觸情緒,依從性不高,加之霧化治療會給患兒帶來不適感,患兒容易哭鬧,降低治療效果。而常規護理針對性不強,方法單一,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治療依從率的結果[例(%)]
本研究中給予研究組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結果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果可見,霧化前給予患兒及家屬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可有效緩解緊張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確保霧化治療順利進行。治療過程中,通過指導患兒正確體位、分散患兒注意力、給予鼓勵等措施,提高患者愉快感,進而促使患兒更配合治療,進而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治療結束后叩擊背部協助排痰、指導家屬喂溫水,擦拭面部,避免藥液在口面部沉積。因而家屬具有更好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嬰幼兒霧化吸入過程中采用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及治療依從性,患者家屬具有更高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