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陳 娟
(江蘇省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品管圈指的是由相近、相同或者是互補的工作人員自發組織的一定人數的圈活動團隊,在活動中成員通力合作,按照既定的活動程序,利用科學的品管手法與統計方法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管理[1]。如今,臨床上治療兒科疾病往往會用到靜脈滴注方法,但是傳統的鋼針穿刺方法由于需要反復多次地對靜脈進行穿刺,因此患兒面臨著更多的痛苦,并且家屬的接受度也比較低,另外反復穿刺會對淺表靜脈造成損傷,不僅影響后續的穿刺,同時還有可能增加血腫、炎癥的可能,大大增加護士的心理壓力與工作量。通過外周留置針的使用可以減少患兒靜脈滴注治療中出現的液體外溢,皮膚壞死等問題,同時可以有效地避免醫護人員接觸針刺血液,從而減少了血源性職業暴露的可能,不僅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同時也讓患兒與護士的安全獲得保障[2],但需要注意的是,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對護理人員的穿刺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并且難度較大,臨床上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成功率比較低,因此為了解決“外周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偏低”的問題,本科室從2017年5月開始實施了6個月的品管圈活動,活動即誒過顯示兒科外周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顯著提高。現總結報告如下。
我院兒科共有護理人員17人,其中包括有4人主管護師,5人護師和8人護士,床位共40張,床位使用率在90%以上。
1.2.1 組建品管圈
品管圈成立于2017年5月,同時確定品管圈成員,共8人,包括圈長、圈員和輔導員,其中圈長負責活動進度的統一安排與管理;圈員參與到每個步驟的實施中,并且負責活動環節的安排;輔導員由護士長擔任,負責對活動進行監督和指導,全體圈員進行討論,通過投票方式確定圈名為“守護圈”,并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圈徽的內涵,核心是把患兒真正的放到我們每一位護理人員的心里,用我們的愛心感動每一位患兒及家屬,用我們的雙手守護患兒的安全,共同搭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康復,從而實現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全員通過頭腦風暴方式提出本科室待解決的問題,通過進行可行性、迫切性、上級政策與圈能力的評分,最終確定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為“提高小兒外周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小兒外周靜脈留置針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一次性成功例數÷總例數×100%。提高率=活動后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活動前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
1.2.3 計劃擬定
本次活動時間為2017年5月到2017年11月,建立品管圈交流微信群,便于大家討論交流。運用甘特圖制定活動計劃,遵照計劃實施。
1.2.4 現狀把握及原因分析
首先對品管圈活動前(2017年5月到6月)本院兒科患兒例數、外周留置針穿刺例數,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問題進行調查把握。其中,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共419次,一次性成功為331次,一次性成功率為78.9%。一次性成功率偏低,根據護士、患兒及其家長、醫院3個方面分析原因。結果顯示:①護士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年資淺經驗不足、心理素質不高、練習不夠以及工作強度大。②患兒及家長方面的原因在于患兒血管條件差、不配合、來自患兒家長的壓力及催促。③醫院方面的原因是穿刺室燈光位置影響夜間穿刺結果、培訓力度不夠、未提供足夠血管模型。
1.2.5 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況值+(標準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
1.2.6 對策擬定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養老大多以個人和家庭事務的形式出現。新中國成立后,國有企業的單位福利和民政部門的社會福利有效地支持了家庭養老體系——退休金為大部分城市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穩定的收入和醫療保障;養老服務是以行政方式提供剩余性的福利[1],保障對象為“三無”“五保”人員,為這些沒有家庭和收入的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來源和服務,起著托底保障的作用。除此之外,城市未就業人員和大部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仍舊是由家庭來解決。因而計劃經濟時代的養老服務實際上是一種完全的國家福利,目標人群狹窄、服務內容單一,保障水平低下。
通過微信群會議討論制定對策方案:①護士方面--采取再次培訓:邀請專業人士到科室對護理人員進行理論培訓,包括講解留置針的構造、原理、分類、操作方法等,分步驟的標準化等;安排穿刺成功率高的護士進行帶教,手把手教學指導、各自分享一些穿刺小細節。②患者方面--穿刺前認真比對患者血管,擇優選擇粗直彈性佳者;③醫院方面--向醫院申請更換更亮的燈管。
1.2.7 對策實施與檢討
①需要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患兒,均由帶教老師與責任護士配合操作,對責任護士穿刺過程進行指導考核。②如責任護士穿刺成功把握不大,帶教老師進行穿刺示范指導(如協助選擇血管,協助繃緊皮膚,協助做好患者家屬解釋工作)。③對于血管狀況不好,家屬難以溝通及病情嚴重的患兒由帶教老師進行穿刺。④定期進行兒科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培訓,加強護理人員對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的熟練掌握。⑤每次穿刺失敗后,要積極總結經驗教訓,便于改進。⑥避免多個家長圍觀,保證穿刺過程中有充足的光線,避免因光線不足導致的穿刺失敗,并讓護士心理壓力得到減輕。⑦被穿刺的患兒本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情緒穩定,護患雙方要選取適宜的體位。
1.2.8 效果確認
有形成果:搜集資料數據比較前后外周靜脈穿刺成功率。觀察組數據是2017年5月14號到6月10號,對照組數據是2017年10月16號到11月12號,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活動前與活動后兒科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較(n)
無形成果:對活動前與活動后的每位圈員溝通能力、品管圈手法、團隊精神、責任榮譽、專業知識與自信心等方面評價結果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品管圈開展前后圈員綜合能力均得到顯著的提高。

統計應用品管圈前后科室護士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
1.3.1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統計分析,數據比較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當前的兒科醫療環境中護士的工作難度較大,并且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其中患兒外周靜脈穿刺屬于護患糾紛的一個常見隱患,這對于科室補充的年輕護士而言成為了更加棘手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品管圈活動最先被引入到企業管理當中,此次我們將該活動引入到兒科護理工作中,通過組間品管圈團隊,確定和開展了以“提高外周靜脈靜脈穿刺成功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進而提高兒科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通過活動前后的成果比較現實,活動前患兒外周靜脈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僅為78.0%,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護士接受了系統性的學習,做到標準規范操作,年輕護士虛心請教和學習,有經驗的護士主動幫助,讓大家也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的職責以及工作的重要性,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得到顯著的提升[3]。活動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打到了90.3%,與活動前相比得到顯著的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讓每位護士的信心和滿足感倍增,同時也讓團隊凝聚力得到了增強,這有利于科室護理隊伍的良性發展。同時,通過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患兒的痛苦大大減輕,因此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提高,這讓護士對專業的認同感和成就感也顯著提升,進而促進護理質量得以持續性的改進[4]。其中,最為重要的成果就是通過活動的開展,護士學會了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工作效率顯著提高。護士從最初對品管圈活動的不了解到最終掌握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服務意識與團隊精神等,這都為科室各項工作的改進與工作流程的優化奠定了有利的基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