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婷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在現代醫學中,激素治療和化療廣泛應用于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但副作用大,對患者的治愈率是很低的。60年代,國外首次采用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白血病的治愈率由不治之癥變為可治療的疾病。治愈率提高。但骨髓來源非常短,供者骨髓大部分與患者的HLA不一致,即使移植成功,5年復發率也高達70%。中藥資源豐富,50年代,人們開始探索中醫治療血液病的方法。直到現在,許多中醫認為它們的發病機制是腎虛。通過臨床研究發現,該病的致病因素多為邪毒,如輻射、化學、農藥、病毒、細菌等。在大量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毒邪傷腎”理論,以促進造血再生激活療法對造血功能的影響。骨髓斷裂,這種疾病的治療僅僅依靠傳統理論是不夠的,應把傳統的觀點與辨證辨病相結合,根據疾病的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為中醫治療血液病提供了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原則,部分疾病的臨床療效已遠遠超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而化療是通過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目的。化療是目前治療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也被稱為血液病治療的三種主要手段之一。護理干預是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在護理診斷指導下開展的一系列護理活動。對血液科化療患者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是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本文就此來進行探討,詳細內容如下:
從去年在我院血液科接診化療的患者中抽取40名患者,接受傳統護理方式的患者抽取20名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8名,患者間的年齡在27到7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0.6歲。接受護理干預進行護理的患者抽取20名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9名,女性患者11名,患者間的年齡在25到7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2.4歲。兩組患者間的年齡范圍,性別結構,身體狀況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從統計學角度而言均無明顯的差異,可以對其進行比較研究。
按照接受護理方式的不同分別抽取各20名患者,將其組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對觀察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護理,其主要內容有:心理護理、化療藥物的外滲處理、飲食護理、行為干預、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對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其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個人衛生方面的照顧和幫助。
運用Eviews計量軟件對兩組間的各種觀察數據及指標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方式進行檢驗,當p值小于0.05時代表兩組間的差異是有統計學意義的[1]。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如下表。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表
根據調查分析,觀察組患者在惡心嘔吐、疲倦、疼痛、呼吸困難、失眠、食欲喪失、腹瀉以及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化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患者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癥狀。化療的過程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副作用,并給患者帶來不良反應。因此,在放療或化療期間,除了專業護理人員根據情況會給予一定的特殊照顧,家庭成員、親戚和其他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有些化療藥物有神經好氧的副作用,使患者出現手足麻木、四肢顫抖等,可以進行一些局部按摩。有些藥物會引起患者的骨質疏松癥。當病人下床或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時,應提醒或支持家人避免骨折造成的摔跤。
家屬應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護理,及時掌握病人的思想動態,耐心解釋放療和化療可能發生的反應,消除患者的緊張和不薩利的顧慮,使患者充滿了對治療的信心。
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更好,鼓勵患者少吃膳食。我們應該多樣化飲食,并嘗試誘導病人吃的顏色,氣味和味道的食物。此外,針對發熱、陰部損傷、輻射引起的氣體消耗等癥狀,可在放療期間食用西瓜、梨、桃、黑梅、蘆根等食物。
避免化療藥物漏出血管,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專科護理人員要處理外,家庭可以進行冰敷,避免熱敷,24小時后使用金黃色粉末等外敷。放療患者應注意皮膚護理,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不要貼膠水,使用興奮劑,避免皮膚接觸機械物質,避免陽光照射,如果潰瘍結痂,痂皮就不能。用手切割[3]。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進行化療的血液科患者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進行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還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和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