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娟
(江蘇省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對住院病人進行營養篩查,對患者的體質狀況和患病情況進行初步了解,能夠有效的掌握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患者之后的治療提供了依據。營養風險篩查2002標準是目前醫學用于篩查的首選工具,它是由丹麥腸外科內營養協會開發,具有篩查的高效與迅速性。采用NRS2002進行營養篩查后,根據患者的營養風險評分可以對患者的臨床結局進行有效的預測,我院采用該工具篩查出2018年1月-2018年4月四個月期間30例具有營養風險的患者,并對其就行營養支持的研究,臨床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4月通過營養風險篩查2002對住院病人進行篩查,將篩查評分≥3分的30例營養風險病人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均為15人,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在30-69歲,平均年齡為(47.98±0.4)歲;治療組男性患者為8例,女性患者為7例,年齡在31-70歲,平均年齡為(47.89±0.8)歲。兩組患者所患疾病包括心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普通外科和介入科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營養支持。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均無差異性,P>0.05,無統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結果進行研究和分析。
1.2.1 住院病人營養風險篩查
在全部患者住院24小時內,對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對身高體重進行測量。調查患者的基礎資料,包括住院一個月之內飲食情況、1-3個月之內的體質變化,以及所患疾病情況,做出營養風險篩查。采用營養風險篩查2002對所有患者進行營養篩查,篩查指標包括年齡、疾病嚴重度和營養狀態評分,篩查總評分≥3分的為營養風險患者,<3分的患者無營養風險。體重指數運用WHO為設定標準,其中<18.5為營養不良,18.5-24為正常,≥24為超重。對于未能獲得BMI或者存在嚴重水腫、胸腹腔積液的患者,可根據近期體質量下降以及攝入量變化對其營養風險情況進行判定。
1.2.2 實施營養支持
(1)健康宣教:治療組患者在進行營養支持之前,首先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印刷知識宣傳手冊并向患者和家屬分發,讓患者及其家屬對健康知識進行大體的掌握;另外,醫護人員制作宣講小視頻,在患者治療之余的時間里,播放給患者讓其從生動的視頻中進行了解和學習。進行宣教后,對每個患者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要求全部患者均達到標準。
(2)營養支持:醫護人員制定營養方案,記錄病人營養狀況。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即通過管輸和口服來補充營養)和腸外營養(即通過靜脈注射葡萄糖、脂肪乳和氨基酸來補充營養)。對患者每天攝入熱量至少為41.84kJ/kg,實行3天以上為營養支持。
(1)并發癥發病率
(2)治療時間
(3)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運用t檢驗方法,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并發癥發病率
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間非常容易出現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感染性并發癥例數和非感染性并發癥例數。由表1可知,對照組并發癥發病率為43.33%,遠高于觀察組的19.00%。P<0.05,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的比較 [n(%)]
(2)治療時間
經過治療后,治療組實行營養支持后,治療平均時間為(15.21±9.87)d,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治療平均時間為(18.28±7.52)d,P<0.05,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護理滿意度
對患者的滿意情況(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進行統計。由表2可知,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60.00%,遠低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93.33%。P<0.05,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n(%)]
營養風險普遍存在于住院患者中,其中老年患者的患病率高于青少年,老年人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消化代謝較慢,更容易具有營養風險;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營養風險率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消化道疾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患者食物不振更易發生營養不良,造成各種不良后果。營養風險的存在通常延緩患者的康復時間,增加了治療費用,也會對治療的效果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對住院患者進行營養篩查,并對具有營養風險的患者實施營養支持值得醫護人員進行分析和研究。
我院近三個月來通過營養風險篩查2002篩查評分≥3分的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分組對比。研究發現,實施營養支持的治療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9.00%,治療時間為(15.21±9.87)d,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3.33%,治療時間為(18.28±7.52)d,護理滿意度為60.00%,P<0.05,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可以得出,實施營養支持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的治療時間明顯縮短,治療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營養支持,即對患者首先進行健康宣教,通過視頻和宣傳手冊給患者普及健康知識,使得患者了解自身患病的原因以及平時注意的事項,能有效的促進治療的順利進行。其次,對患者實施營養支持,即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即通過管輸和口服來補充營養)和腸外營養(即通過靜脈注射葡萄糖、脂肪乳和氨基酸來補充營養)。
綜上所述,對住院病人進行營養篩查能有效的對患者的臨床結局進行預測,在具有營養風險患者中實施營養支持能有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病率,明顯縮短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有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