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斌 陳忠良
(1.中設工程咨詢(重慶)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31)
(2.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0)
正向設計以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和過程模型為指導,不以單純的模仿為手段,但重視借鑒逆向設計的思路,吸收各種現有技術和成果。就市政道路工程設計而言,BIM 技術的運用對工程設計優化具有積極助力,正向設計思路下,這種優勢可得到進一步發揮。分析BIM 技術的具體運用方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市政道路工程設計中,數據的價值十分突出,是保證設計合理的基礎,也是BIM 模型建設以及正向設計思路得到運用的主要依托。借助BIM 技術和正向設計思路,可確保市政道路工程設計結果客觀真實。如在較大規模的市政道路設計和建設中,因面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設計工作復雜,需要考慮道路施工和建成后對周邊的影響。借助BIM 技術,可建立數字化模型,了解施工擾動,以正向設計思路為支持,則能借鑒其它工作經驗,綜合分析不同地基環境下的設計是否得當,是否會影響周邊建筑穩定性等,以數據和高質量模擬結果為依托,保證工程設計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BIM 技術的基本優勢在于可借助數據生成高度仿真的模型,使市政道路施工作業過程、調整優化過程能得到直觀呈現、可視化展示。如某地區進行立交橋建設,為了解建設外觀、通行能力,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論證。傳統二維模式下,無法充分保證所有人員理解設計思路,也無法有效呈現動態因素,設計模型不夠直觀。在BIM 技術支持下,所有設計參數,可通過一個或若干模型予以有效呈現,通過計算機則能控制其局部縮放,了解設計思路和部分動態信息,對設計進行的論證更加科學。正向設計思路有助于工作人員結合其它工程設計和建設成果,進行匹配分析,新一步優化論證效果。
BIM 技術全稱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系統,是建筑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以三維圖形為主、物件導向、建筑學有關理論為依據,以信息數據為工作對象,通過電腦輔助設計,也可通過電腦進行參數變化調整,實現動態模擬和靜態模擬。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正向設計思路、早期搜集所獲信息能夠輔助進行BIM 模型建設,以確保所有牽涉到道路建設和設計的因素得到考慮。如果道路后續面臨工作壓力波動、維修需求,也可分析相關因素的影響參數,或以正向設計思路為依據獲取類似信息,代入模型中進行深入分析、約束條件下的模擬,為設計的完善進一步提供參考[1]。
正向設計思路,BIM 技術在市政道路工程設計中的運用,需重視與其它技術的聯合,如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以大數據技術為例,某地共有100 萬人口,道路設計標準為一級,在此背景下,以正向設計思路為依托,設計部門和對同類道路信息進行收集、積累,不斷豐富原始數據,了解同類道路最大負荷等級、使用壽命、維護支出等信息。假定分析結果表明,當地建設寬度為15 米為二級公路即可滿足交通負荷要求,可據此進行BIM 模型建設,代入大數據分析后所獲的道路負荷工作、溫度變化影響,了解寬度為15 米為二級公路,是否能夠滿足設計要求,直接提升設計工作的效率,也能避免盲目建設造成的資金消耗和非不要自出,提升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同類工程進行借鑒,是正向設計思路的特點和優勢之一,BIM 技術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重視以數據為基礎,這使得正向設計思路、BIM 技術的應用獲取了理想的契合點,即借鑒同類工程現有參數,之后代入設計要求和交通壓力等相關信息,評估工程設計是否合理,針對存在問題的環境做調整即可。如某地計劃建設一條長度為5km 的公路,在建設前,對臨市的同類公路工程進行信息層面的借鑒,將該公路的車道設計、寬度設計、負荷等級設計等,加工成數字化參數,直接代入到BIM 模型中,生成一個標準化的參考模型。之后代入本市的交通工作壓力、車輛通行量、高峰通行時間段的負荷等級,評估參考模型是否能滿足本市交通需求。能夠滿足本市交通需求,可予以采用,做進一步的細節模擬;無法滿足本市交通需求,可針對薄弱點進行二次模擬。如本市車輛通行量過大,可對該道路參考模型進行模擬加寬,評估其工作能力,以此類推,指導模型完善,再將其作為本市道路設計的依托[2]。
標準化模型建設,是指在正向設計思路下,對不同市政道路的建設參數進行收集,獲取1 級、2 級、3 級公路建設的基本標準,求取中位值、極限值等,生成至少9 個標準化的BIM 道路模型。9 個模型分別為:1 級道路設計參數的中位值模型、最優參數模型、最低標準參數模型;2 級道路設計參數的中位值模型、最優參數模型、最低標準參數模型;3 級道路設計參數的中位值模型、最優參數模型、最低標準參數模型。此外,如果當地經濟欠發達,擬建設的市政道路尚無法達到3級標準,也可對3 級以下公路的建設參數進行收集,生成該等級道路設計參數的中位值模型、最優參數模型、最低標準參數模型,為當地的市政道路設計工作提供參考。模型建設完成后,依然采用參數代入法,代入本市交通工作的負荷需求,針對其缺陷等進行分析調整,高效率完成設計。
BIM 技術的優勢之一,是能夠在市政道路(也包括其它模擬對象)設計、建設和使用的全周期內進行模擬、調整,不斷實現對象設計的優化。在正向設計思路下,可進一步發揮該技術優勢,嘗試運用調整和遠期模擬。如某市設計完成了某條道路,并進入建設階段。為保證道路設計的合理行,可在正向設計思路支持下,進行模型調整。假定本市被規劃為開發區,出現交通壓力增加、大量增加等情況,通過模型參數模擬,了解道路是否仍能滿足通行要求。或對布局道路地基設計合理性進行評估,了解當前設計標準下,道路是否可滿足大型載重車輛通行要求、是否存在形變等等。投入應用的道路,也可進行遠期模擬,應本市被規劃如開發區,道路通行壓力激增,老化程度增加。可借助正向設計思路,代入其它區域道路老化后的工作能力等參數,進一步提升模擬的科學性和參數豐富性,以遠期模擬為道路后續設計調整提供依托。
綜上,正向設計思路下,BIM 技術在市政道路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價值較為理想,未來前景廣闊。BIM 在市政道路工程設計中的基本價值多樣,體現在客觀真實、直觀可視、模擬和優化等方面,正向設計思路下,BIM 技術在相關工程中的運用應著眼于對同類工程的借鑒、多技術綜合運用、標準化模型建設、應用調整和遠期模擬等方面,發揮設計理念和技術條件的雙向優勢,提升工程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