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福建兆翔臨港置業有限公司, 福建 廈門 361000)
新時代下,高星級酒店的開發設計也需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僅需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還需考慮到酒店的發展方向與經濟效益。對于高星級酒店而言,客房區面積常占據酒店總建筑面積的50%以上,而客房營業額也常達到總營業額的半數以上,面對這一情況,對客房區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設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由于高星級酒店面對的客戶群體,其社會層次較高;因此,在前期階段,必須做好精準定位。對于目標客戶群的分析一定著眼于實際,然后再確定酒店的開發規模,不能盲目開發、上規模。站在開發設計的角度上,酒店定位與客戶的合理配置存在著緊密關聯。
高星級酒店要求配套設施及功能完善,其配套的完善性必然要求有相對等的商業需求,其規模的大小必然會反映在客房的數量上。對一線城市來說,如果沒有固定的客戶群,酒店的客房數量應盡量控制在500 間以下,而在二三線城市,客房數量應控制在100 到300 之間。如二三線城市中具有豐富的旅游及人文資源,考慮其旅游及商務活動,客房數量可以適當放寬保持在300 間左右;而精品型酒店,根據其個性要求,客房數量常控制在100~150 間左右。這樣的規模有利于日后的經營管理及減少前期投入,提升酒店的整體收益。]
高星級酒店客房內要求設備豪華、設施完善,空間寬敞、舒適,檔次和要求上去了,客房標準間的面積必然不會小。在上述要求及實際的建設案例中,豪華間的面積常控制在45~50m2之間,中檔客房面積常控制在36~40m2之間,這樣的規劃設計理念,才能在酒店客房的豪華度與日常運營收益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高星級酒店中的客房區面積常占酒店總建筑面積的50%以上,而其余常是機房車庫及大堂、餐飲、會議等公共區域,酒店客房區、公共區域與機房車庫的最佳比例常控制在2:1:1。而隨著酒店星級的下降,配套要求的減弱,常會出現客房區面積占比上升的情況。
高星級酒店一般為高層建筑且作為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其主樓常為結構規則、平面相同的客房區。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先確定主樓的客房區布置平面,再結合輔樓的公共區平面進行合理規劃布置。
目前,高星級酒店的主樓客房區平面形式常采用板式、條式、塔式。
板式及條式布置形式,常用于6~11 層的中高層建筑。板式是采用沿走廊兩側布置客房的形式,而條式則是沿走廊單邊布置客房。這兩種客房布置形式,有利于室外景觀資源的利用,但常由于其建筑面寬大,占地廣,對建設用地的面積及形狀等有要求。通過良好的設計手法,在克服建筑及地塊影響條件后,板式及條式建筑常因其強烈的造型感、簡潔大方的外觀,又成為了城市的另一道風景。
塔式一般屬于回廊式平面形式,通常以正方形、環形、十字形、三角形為主,用于高層及超高層建筑。這種布置形式,交通核在中間、客房環繞交通核布置,公共交通面積占比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其布置形式常用于城市中心(CBD)等高單價、稀缺的小面積地塊。
主樓客房區的平面規整、占地較小,私密要求高;而輔樓內的公共區域(大堂、宴會廳、后勤用房等),功能要求各異、與外界聯系緊密、占地廣;這樣主樓與輔樓使用空間之間,就存在著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沖突的矛盾關系。
在考慮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常將輔樓放在建筑底部、主樓放在建筑上部、主樓與輔樓間采用豎向交通核予以連接,保證上下功能空間的使用要求。
具體設計中,通常將大堂與宴會廳做疊加處理,大堂在首層、宴會廳在裙房的上面兩層。此時,主樓的平面位置可以位于宴會廳的長邊側,也可以位于短邊側。位于長邊側時,主樓的乘客梯下行到宴會廳的客人可以正面進入宴會大廳。而位于短邊側時,主樓的乘客梯下行到宴會廳的客人直接進入過道,經過道進入宴會大廳。總平面投影中,主樓常常位于裙樓平面的后部或側邊。
星級酒店的標準層客房數量必須與服務管理能力相匹配。一般而言,每個服務員能負責12 間左右客房的清掃和管理,如果多于這個標準,服務員的服務水平就會急劇下降,如果少于這個標準,服務員的工作量就不會飽和,進而浪費人力物力。因此,在設計樓層客房總數時,常采用12 這個模數,做倍數增長。
酒店客房區的設備管道包含了:進排風管、空調冷熱給水回水管、生活熱水給管道、消防栓立管及通氣管等,這些繁復各異的管道需進行規劃、組織、才能提高空間利用率,豎向立管統一設置在管道井內,再將橫管由樓層管道井內導出、延伸遍布到整個樓層。
因管道井內會有橫管導出到各個客房內,橫管穿行的樓層梁板下,其樓層凈高會受到影響,所以管道井的位置,常是選在臨近客房走道及客房衛生間處。臨近客房走道,可以縮短橫管穿行區到各個房間的距離,并且走道上梁系規整、布置方便,日后的檢修維護不易干擾客房,從而還能保證客房內充足的室內凈高;臨近客房衛生間,也是基于前面相同道理。
管道井的平面布置形式,較為常用的是橫條形,橫條形管道井的橫向邊比較長,方便立管橫排布置及設置維修門,綜合利用率較高。而其它的方形和豎條形平面管井,常因進深大,為檢修立管需要考慮人行進出,面積占用較大,且會影響客房內的空間布置,所以使用的較少。
為體現高星級酒店客房的舒適和豪華,其室內凈高的選擇就顯得尤為直觀。為了實現收益最大、節約建筑成本,考慮人體的視覺觀感,走道的凈高一般控制在2.4m 及其以上,客房的凈高在2.7m 及其以上。結合建筑自身的梁板高度及走道綜合布線的凈高要求,酒店客房層的層高常為3.3 米~3.6 米。
客房轉換層是在高星級酒店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客房區與輔樓公共空間內的結構柱跨要求各異及上下空間管線布置的疏密情況不同,需要設置轉換層進行結構安全及主輔樓的管線梳理,以實現各自功能要求。轉換層的層高一般控制在1.8m~2.15m 區間內,既有利用于管道的日后維修,且不計建筑面積,以保證項目規劃條件的充分利用。
隨著經濟的繁榮及高端客戶群的增多,高星級酒店的營收也逐年上升。基于此,酒店的開發設計與客房區的設計應在凸顯人性、品質、實用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多的經濟與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