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林
(廈門國貿竹壩旅游投資有限公司, 福建 廈門 361000)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 年10 月18 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在以上的戰略報告中指出,“三農”問題是當下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性環節,也是關系著我國民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問題,應當將“三農”問題切實有效的解決和部署,實現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和中國夢。
廈門同安竹壩南洋風情休閑度假區是當下全國范圍內具有南洋風情的度假區域,并且在景區的建設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南洋風情建設,其中具有大量的南洋建筑、美食、文化縮影等等,將風土人情和文化現象建設得爐火純青、文明海外。
經過多年發展,福建省在鄉村旅游方面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整體建設中缺少有效的部署和安排,在市場調研和整合方向的分析和規劃較少,鄉村旅游建設中經常出現分庭抗禮的現象。由于建設過程中沒有全局性的設計,存在大量的重復建設,造成了資源和資金的浪費現象。在旅游項目設定上以傳統的農家樂和觀光為主,產品的針對性較差,等級較低。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進程中,進行有效的產業整合和升級是不斷提升鄉村旅行的重要條件和契機。在鄉村旅行中有效的進行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將具有局限性和落后性的產業淘汰和兼并,以全新的產業發展趨勢帶動全局的發展和建設,形成產業旅游的新走向。應當結合村莊旅游的基本形式盡心產業結構的調整,完善村莊中的基礎設施,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建設具有自身特點的旅游形式。在進行旅游業發展的同時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加大力度發展種植業和果蔬業,建設相應的旅游品牌和農副產品加工品牌,推進工業生產的有效發展和提升。構建各種產業之間互相推進互相帶動的契機,打造一個地標產品,形成一個品牌,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最終形成以旅促農,農旅互補的鄉村旅游互惠互利的模式。
在鄉村空間的建設中,河流、古樹、庭院、街巷、曬場等場所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鄉村居民人流集散,鄉村傳統活動等特色場地,是福建鄉村最具有特色的場所?,F如今鄉村公共空間的問題普遍存在裸露土壤較多,鄉村道路綠化不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等問題,對鄉村旅游發展形成障礙。鄉村整治必須從規劃、空間布局優化下手, 整治鄉村區域中的環境,修建具有傳統意味的建筑群體,給予鄉村發展嶄新的環境。
(1)濱水空間整理與提升的方向
在鄉村旅游中水系主要是水塘、河流、溝渠和古井,水系不僅僅是自然資源的一部分,也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以同安竹壩鄉村為例,竹壩溪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五顯鎮境內,發源于牛嶺山;流經北辰山、竹壩水庫、后壩、上寮,至下埔匯入東溪,本次河道治理范圍為竹壩溪上游北辰山至埯壚溪匯合口河段,流域集雨面積為13.85 km2,主河道長度7.78km。
該河段現存問題具有鄉村河流普遍存在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河道局部地方較低,無法滿足防洪標準。該段河道大多為裸岸,已無法適應防護區的防洪標準。②堤岸大多為土質岸線,且大多未作專門的防護,在汛期水位上漲時,現狀堤岸將存在岸線坍塌、沖刷侵蝕或滲流破壞的可能。岸線綠化缺失,品種單一,生態景觀效果差。③沿線河道部分地段淤積較嚴重,雜草叢生、部分河段因養殖導致水質污染。④河道有部分硬質擋墻護岸,不生態,景觀效果差。
(2)村內公共道路的改造提升方向
對于鄉村村沿道路對村莊來說,街巷空間的更新改造顯得尤為重要。以竹壩鄉村振興為例,場地內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有,①綠化種植雜亂;②景觀環境與村落質樸風格不符,村莊存在亂停亂放雜亂空間; 街道上的空間在進行改良的過程中應當保證遵循原有的建設格局和空間尺度,協調周圍建筑的風格和尺寸,能夠將材質、色彩、風格等因素進行協調統一,保證原有建筑群落的韻味和藝術特點。
(3)古建筑修繕保護及發展
建筑文化的發展和傳承也是文化鄉村旅游中的關鍵環節,即便是古建筑之間的風格和形式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整體的建設準則上是相同和相近的。在進行鄉村建筑保護的過程中,應當將傳統的建筑進行修正,現如今當地村落的共性問題普遍就是,古厝建筑殘損,村民無力維護,而新建筑以簡單的磚混結構平房貼磚為主,一方面與現如今閩南村落風格格格不入,同時村落中,原有的歷史感,各村落自身的調性也在隨著時間逐漸消失。
(4)村落中的環境衛生治理
現如今廈門同安竹壩當地的農村衛生條件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對家禽圈養的形式還是占地為王,許多家庭占用著公共過道公共空間而不自知,并且隨意處理家禽糞便及散放飼料;②當地村落許多未設置垃圾分類,甚至垃圾桶布置都達不到使用需要,村內維護管理也不能及時;③公廁普遍面積狹小,設計感缺失,使得鄉村旅游第一站便大失所望感。
(5)市政公用設施基礎建設的保障
現村莊建設不僅僅是廈門同安可以說是閩南本土地區都是同樣的共性問題有:①村莊中架空電力、電信、監控、村內背景喇叭等等因早年未統一規劃,總會在村莊內一處甚至幾處位置出現雜亂無章的景象,不利于景觀提升,也不利于村內天際線景觀的打造。②村莊排水皆是以明溝排水為主,無專人維護,經常因暴雨或村內垃圾堆積而造成堵塞積水等現象,不僅對村內景觀維護造成困難,也造成蚊蟲滋生對村民游客身體健康問題造成困擾;③許多村莊未接入市政排污管線,甚至無法滿足現如今雨污分流的要求,污水管網不成系統,甚至直排進入農田,對村莊環境造成不小的壓力。
在鄉村振興中,進行鄉土文化的挖掘和發揚是建設進程中的核心環節,鄉村文化代表了一個階段的鄉村記憶,是鄉村建設的區域軟實力。鄉土文化中的基礎是農耕文化,加以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響, 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本土文化,以竹壩鄉村振興為例,竹壩華僑農場是上世紀50年代東南亞排華事件中為緊急接待安置印度尼西亞歸難僑而第一批建立的全省15個華僑農場之一。1960年3月建立華僑農場; 同年6月,9月分別安置第一批,第二批印度尼西亞歸僑; 次年4月,安置第三批印度尼西亞歸僑; 逐漸形成新村、竹壩、上寮、四房山四個相對集中的聚集點。
在當下同安竹壩生態農業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將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和制造農業進行了整合和發展,其中融入了南洋風情游、農業觀光游、休閑養生游等等,第三產業成為了制造業、生產加工業、環保業等眾多行業建設和發展的紐帶。利用現如今農業景觀改善路邊植物狀態,打造開闊的農田視野。研發、引進與推廣、蔬菜工廠化育苗生產與銷售、蔬菜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服務等,規劃打造成集科研展示、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態餐飲、原生態產品銷售等多功能的科技農創示范區。
發展鄉村旅游是進行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階段,也是進行魅力中國建設的重要目標。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中,應當保證政府、地方、企業、民眾之間形成良好的組織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建設和發展。創建穩定、和諧、安全、完善的鄉村環境。走出一條生產、生活和生態相契合,歷史和現代共處的鄉村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