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河
(廈門特房國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廈門 361000)
針對我國的建筑設計工作,本文對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旨在探討如何滿足人們對環境的要求、推動建筑領域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生態建筑觀的核心理念是綜合利用資源,基于我國人民對居住環境的生態要求,實現人與自然資源的統一整合,開展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建筑設計。將環境和建筑整合到一起,在對環境進行保護的同時為人類創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是生態建筑觀的根本訴求。
生態建筑觀將人、自然和建筑和諧地整合起來,要求建筑環境優美、適宜人類居住的建筑物。居住在以人為本而設計的建筑物中,有利于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建筑是為了我國人民的居住而建造,所以一切建筑設計和建筑工作都應該以人的訴求為第一基本要求。居住在這樣的建筑物中,我國人民能最大限度地與環境和諧相處,達到人與環境相輔相成的效果,有利于人與環境的健康發展。
生態建筑觀要求以自然為核心,協調好環境與建筑的統一整合,充分利用環境對建筑的積極作用。例如,在選擇建筑地的時候,應該選擇綠色植被大面覆蓋的區域,在建造建筑物的同時滿足人們對清新空氣的訴求。尊重自然,保護好建筑物附近的生態環境,將人們與自然和諧地統一起來,滿足人類回歸大自然的需求,大大提升人類對居住環境的滿足感。
生態建筑觀堅持將人類的基本訴求作為第一要求,強調生態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前的建筑行業發展歷程里,我國人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偏低,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對建筑的要求與日俱增。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人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建筑觀的應用可以滿足我國廣大人民對居住環境的訴求,可以為建筑行業發展提供保障。生態建筑觀還有助于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提升,能夠為我國建筑行業的自我創新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
進入新世界以來,我國人民對建筑居住地環境的要求與日俱增。想要提高我國人民對建筑工作的滿意度,就必須積極探索生態建筑理念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的應用,切實將生態建筑觀應用在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觀致力于將社會利益、經濟利益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起來,這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必要趨勢。
協調好地方生態環境,因地制宜,才能設計出合理富有生態理念的現代化建筑。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設計新的建筑時,我們可以利用當地原有的綠色植物來輔助我們達到切割空間的效果,也可以將原有的植被和要設計的建筑和諧地統一起來。在施工時,一定要將原有的建筑地形地貌勘探清楚,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把特色的原始風貌有意識地融入建筑物中,設計出具有原始風貌特色的建筑物。
在以往的建筑作業中,施工過程中完全按照圖紙設計來進行作業活動。在建設施工之初,施工隊會將原來的地貌進行平推摧毀,施工完成之后再進行綠色設計。這種先建筑后進行綠化設計的建筑理念,隨著我國人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顯得落后而不可取。在現代建筑作業前,必須考慮施工地的原有地貌然后進行生態建筑設計。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現代化科技手段被應用在建筑設計中,建筑行業可以依據這些先進的技術解決目前我們國家建筑行業面臨的環境破壞問題。雖然建筑生態觀對自然環境十分看重,但是在建筑施工作業中難免會對原有的地貌進行破壞,生態建筑觀支持在建筑設計時利用現有的建筑節能技術對環境進行一定的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眾所周知,太陽能和風能是綠色能源,利用風能或者太陽可以減少建筑施工作業中使用其它能源對環境的污染。例如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設計出可以利用太陽能的幕墻或者屋頂來充分利用太陽的光能,減少傳統電力照明設備的使用,從而減少污染。
建筑空間的不合理,會導致居住建筑環境通風不良,從而不利于居住區民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設計師的設計重點在于平面和空間的設計,同時注意各建筑物對氣流的影響。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陽光和熱輻射對居住區室內溫度的影響嗎,這是影響建筑居民對居住區滿意程度的因素之一。居民區的遮陽設計應該結合建筑圍護結構本身遮陽或者百葉扇等,減少室內暴露于陽光和輻射的時間和空間。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根據當地原來的地貌和全年的季度氣候環境,通過對建筑物和單體住宅的相對關系進行計算,采取相關的遮陽措施。
在進行住宅建筑設計時,通風設計是極為重要、需要被設計師考慮的事情。從建筑的平面及空間設計來說,實現建筑的自然通風極為重要,這與居住區區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保證自然通風有利于居民區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建筑設計的時,為了防止“熱島”現象的出現,我們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措施:增加綠化面積并保持良好的通風,改善居住區的熱環境;在進行綠化設計時,選用恰當的綠色植物;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將人與自然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生態建筑的設計要求。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有效地減少熱島的發病率,改善我國人民的居住環境。
在進行建筑施工作業時,一定要盡可能地利用建筑的設計原則,堅持節約資源的理念,減少能源浪費。生態建筑觀要求節能、環保,在進行施工作業時,使用無污染的建筑材料盡可能地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除此之外,在遵循生態建筑觀的理念進行建筑設計時,可以將日常工具更換為節水節能資源的用具,或者將生活中的廢液轉變成有效的能源。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設計師應該預先偵察施工地現場,檢驗當地的噪聲或污染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如果當地的居室噪聲超標,可采用相應的降噪設備來進行降噪處理。有效的綠化和通風可以改善空氣的品質,因此居住區應該設計有效的防噪系統,合理地控制噪聲問題。
建筑形態的設計就是建筑的藝術造型。在遵循生態建筑理念進行建筑時,必須重視建筑外在形態對環境的影響。建筑形態與自然和諧融合,能使人們通過有限的形象,體驗到某些深刻的意蘊,獲得進一步的美感享受,收到心曠神怡的效果。
總而言之,生態建筑觀雖然只是新興的建筑理念,但其包含的理念內容對我國建筑行業和環境保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生態建筑觀要求在實行建筑設計時,設計師必須考慮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問題,這切實推動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相比于國外的建筑行業發展進度,我國生態建筑觀的發展稍顯落后,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應該探索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行業的應用,積極推動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從而使我國生態環境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