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仁卓瑪 鐵富萍 張永蘭
青海省海晏縣畜牧獸醫站,青海海晏 812299
牛皮蠅蛆病是由有雙翅目環裂亞目皮蠅科(Hypoderma-bovis)皮蠅屬()的紋皮蠅()和中華皮蠅()的幼蟲寄生于牦牛或黃牛背部皮下組織內,而引起的一種家畜慢性寄生蟲病。偶爾也侵害馬、驢和野生動物獐、鹿、藏羚羊,綿羊、山羊也有感染[1]。本病的感染率高,在我國該病流行嚴重地區幾乎所有的牛都被感染。成蟲產卵和幼蟲在皮下移行時,患牛煩躁不安、消瘦、產乳量下降、貧血,幼蟲在皮下移行時形成血腫、竇道,最后形成結締組織包囊,繼而化膿菌侵入,形成膿腫。牛感染牛皮蠅蛆后產肉量將減少10%,泌乳牛產量下降20%,幼年牛的成活率下降2.47%~10%,90%的牛皮帶有不同程度的“虻斑”和“虻眼”,帶有“虻眼”每張皮損失面積平均為0.5 m2[1],嚴重影響了養牛業的發展和牧民的經濟收入。為了摸清海晏縣牛皮蠅的感染情況,鞏固防治效果,促進養牛業健康穩定發展,并對該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筆者對海晏縣牦牛牛皮蠅蛆感染和防治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海晏縣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全縣總面積4 853.08 km2,現轄4鄉2鎮26個行政村,3個城鎮居委會,總人口3.6萬人,農牧業人口占總人數60.7%。全縣絕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 000 m以上,屬于高原亞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耕地面積0.229萬hm2,可利用草場24.13萬hm2。2018年初,存欄各類牲畜99.37萬頭(只/羽),其中牛15.94萬頭,羊82.89萬只,豬0.22萬頭,雞0.32萬羽。
2014-2018年每年3-5月。
海晏縣哈勒景、甘子河和青海湖3個牧業鄉牧民家自繁自養牦牛,并分為藥物防治組和未防治組2組。
1)查閱歷年牛皮蠅感染情況的調查數據。
2)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檢查牛群,對藥物防治組和未防治組各年齡段的牛逐頭觸摸其頸、肩、背腰及臀部等部位皮下瘤皰或蟲眼,并做好詳細記錄,統計出瘤皰數、感染率和感染強度(見表1)。

表1 海晏縣牛皮蠅感染情況調查
1)未防治組共檢查牦牛949頭,感染508頭,感染率為53.53%,其中犢牛170頭,感染99頭,感染率為58.23%,感染強度為7.24個;2~3歲牛432頭,感染243頭,感染率為56.25%,感染強度為6.13個;成年牛347頭,感染166頭,感染率為47.84%,感染強度為4.82個。
2)藥物防治組共檢查牦牛1 647頭,感染72頭,感染率為4.37%,其中、犢牛253頭,感染22頭,感染率為8.7%,感染強度為2.13個;2~3歲牛862頭,感染38頭,感染率為4.4%,感染強度為2.76個;成年牛529頭,感染12頭,感染率為2.27%,感染強度為4.42個。
3)經藥物防治后的牛比未防治的牛,牛皮蠅蛆的感染率降低了49.16%,感染強度減少3.62個,表明藥物防治有很好的效果。
1)從歷年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牛皮蠅病在海晏縣各地均有感染,感染率呈下降趨勢,感染率最高達到了97.56%,感染強度達11.55個,其中犢牛感染率最高,幼牛次之,成年牛最低,說明隨著牛年齡的增長,牛皮蠅的感染率逐步下降。
2)從調查結果說明,經每年9-10月用阿維菌素(阿維菌素透皮溶液)、口服伊維菌素片、伊維菌素澆潑劑等藥物防治后,牛皮蠅蛆病的感染率大大降低,可達到零感染率,從而在牦牛牛皮蠅防治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由于此類藥品驅蟲范圍廣,驅蟲效果也較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誤差,主要是體重估計不正確,注射藥物劑量和內服藥物劑量把握不準,易造成藥物用藥劑量不夠或過量造成中毒,影響藥物對牛皮蠅的防治效果。準確掌握用藥劑量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關鍵,只有掌握好藥物劑量,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伊維菌素澆潑劑按0.5 mg/kg劑量和多拉菌素注射劑按0.2 mg/kg劑量使用,防治效果最佳[2]。因此,要求專業技術人員和廣大農牧民群眾對藥物的使用劑量、方法要做到精確無誤,使防治工作取得進一步成效。部分牧民群眾對牛皮蠅病的危害認識不夠,對該病的防治有所松懈,從而引起個別牛群感染率較高。
4)防治牛皮蠅蛆病的關鍵是把握好防治的時間、對象、密度、規模,根據皮蠅的生物學特性和該病的流行規律,在每年9月中旬到10月底前,以一期幼蟲為重點防治對象,采取連續多年連片大規模高密度防治措施,滅除病原體,這樣可以切斷病原體的生活鏈。
5)牦牛是在嚴寒、缺氧、枯草期和冰封期長達半年左右的嚴峻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自身適應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牛種,是其它畜種無法替代的高原特色生物資源,對高寒生態條件適應性極強。長期以來,牦牛飼養業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生產水平低下,其中皮蠅蛆病的危害是重要原因之一。牦牛感染皮蠅幼蟲后,可使患牛消瘦,體重減輕,幼畜發育受阻,母牛產乳量下降,役畜的使役能力降低,皮革質量降低。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海晏縣牦牛皮蠅蛆病感染率較高,已經對本地養牛業構成嚴重的威脅,給牧民群眾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政府和畜牧部門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加強防治工作。
1)加大對牛皮蠅蛆病防治宣傳力度。采用印發宣傳冊、掛圖等形式讓農牧民認識牛皮蠅蛆病對養牛業生產的嚴重危害,提升廣大群眾對牛皮蠅蛆危害的認識,使牧民對該病的防治成為自覺行動。
2)利用現代信息手段,牛皮蠅蛆病防治工作做到每家每戶。通過微信和基層農技推廣信息平臺,提供對牛皮蠅蛆病防治的時間、有效藥物、劑量、給藥方法等技術服務。
3)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使農牧民群眾掌握牛皮蠅蛆病綜合防治新技術,盡快控制本病,促進畜牧業高效穩定發展。
4)加強目標責任管理,實行雙軌目標責任制及防疫卡制度。各級政府要重視和支持此項工作,多方面爭取專項經費。業務部門定期進行防治效果監測考核,確保防治密度和質量。
5)牛皮蠅蛆病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的時間,根據皮蠅的生物學特性和該病的流行規律采取連續多年高密度防治措施。
6)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幼年牛比成年牛感染率高),今后應把幼年牛的牛皮蠅蛆病防治工作作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