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要】目的 討論臨床藥師對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藥學實踐效果。方法 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邀請臨床醫師參與,并監測藥學監測點,參與疾病的評價和出院用藥指導。結果 臨床藥師參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可給予合理用藥建議,與臨床醫師共同制定出合理的給藥方案,使患者的用藥更加合理、有效、安全、經濟。結論 完善和加強臨床藥師參與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可強化藥師在臨床藥物應用的作用,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藥學服務。
【關鍵詞】臨床藥師;急性心肌梗;藥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1
急性心梗患者一般以急診入院,已經診斷則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治療措施,例如盡快開通病變的冠脈血管,保持穩定的動力學,并進行抗凝治療,同時還需要進行預防感染、止痛、預防應激性潰瘍以及營養支持等措施[1]。近些年來發現,在急性心梗的治療中存在藥物應用不規范的情況,導致患者出現了較多不良反應,并增加了治療成本,因此需要臨床藥師積極參與治療過程,并進行藥學監護,本文以1例急性心梗患者為例,對藥師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干預作用進行分析和總結,具體情況如下。
1 一般資料
患者1例,女性,年齡45歲,因出現胸前區持續性疼痛入院治療。患者在入院前3小時出現無明誘因的胸前區壓榨性疼痛,疼痛難以忍受,同時伴有大汗淋漓癥狀,家屬給與舌下含服20丸速效救心丸,癥狀稍有緩解,體力稍后恢復后于我院就診。入院后經心電圖檢查后顯示為急性前壁心梗,5 min之后再次進行心電圖檢查,對應下壁改為缺血改變,患者主訴存在既往高血壓病史,血壓測量顯示為180/110 mmHg。入院診斷如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前壁);高血壓三級。醫師診治意見:吸氧、止痛、鎮靜、絕對臥床,給與擴管、抗凝、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保護胃粘膜以及控制血壓,各項指標達標后實施靜脈溶栓治療。
2 藥學監護計劃
對患者病情詳細了解后,醫師給出治療意見,根據治療意見藥師確定藥學監護重點,在本次調查中,著重監護了小板凝集藥物、抗凝藥和溶栓藥物。
2.1 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首日治療時,根據心肌梗死的常規治療方案,首次給予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和300 mg的氯吡格雷,連續服用三天,三天后阿司匹林劑量不變,氯吡格雷劑量變為75 mg。在確定治療藥物后,醫師提出意見,指出應用阿司匹林可能造成胃粘膜不適以及損傷,詢問藥師是否可將其換成腸溶阿司匹林。對此情況藥師的意見為,建議每日給予300 mg的拜阿司匹林,并提示醫師,兩種作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藥物同時應用,有出現胃粘膜急性損傷或者消化道出血的危可能,因此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腹部不適以及黑便。由于質子泵抑制劑可影響氯吡格雷的應用效果,因此需要同時應用粘膜保護劑,在用藥的第三天,如果患者未出現出血性不良反應,則可以減少拜阿司匹林劑量,繼續治療。
2.2 溶栓藥物
患者入院后給予對癥治療,入院一小時后血壓已將降至標準范圍,并且穩定,主治醫師提出,考慮到患者病情比較穩定,血壓正常,并且波動較小,可進行溶栓治療,但是由于患者胸痛的癥狀仍然存在,并且心電圖顯示ST段持續抬高,不是溶栓的最佳時機,但是相關指征提示,仍可進行溶栓治療。藥師根據醫師的診治意見,建議可應用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衍生物瑞替普酶進行溶栓,因為本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副作用少、開通率高,但是曾出現過粘膜和局部組織出血報道[2]。因此建議醫師嚴格按照說明書給藥,用藥期間注意是否存在粘膜出血以及牙齦出血等出血情況,應用藥師的給藥意見后,成功溶栓,并且治療兩個小時后,ST段恢復至等電位水平。
2.3 抗凝藥物
抗凝藥物是心肌梗死治療中的必須藥物,主要作用是預防血栓的形成,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的普通肝素,臨床醫師指出,在普通肝素的應用中,需要對活化凝血時間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進行檢測,方法比較繁瑣,詢問藥師是否可將其換為低分子肝素,以及其用劑量。臨床藥師指出,低分子肝素可取代普通肝素應用于本病的治療,應用劑量為100 U·kg-1,1~2次/d,每次應用時間至少為4天。臨床醫師按照藥師的意見予以應用后,患者未出現出血等副作用。
3 討 論
綜上所述,當患者出現心肌梗死后,需要及時給予抗凝、抗血小板、擴冠、穩定斑塊以及控制心肌耗氧量和心率等多種藥物治療。在治療過重中,藥師要關注每個用藥緩解,并記錄用藥后的效果。其中重點監護對象為抗血小板藥,尤其要注意因其導致的出血傾向監護。同時對藥物可能影響的相關指標,例如血壓和心率的也要進行重點監護,并做詳細記錄,以便進行階段性的用藥效果評估以及調整用藥方案。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中應用的藥物相對較多,因此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患者來說至關重要,作為臨床藥師,應應用自身的經驗以及相關的藥學理論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藥學監護,以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 弢,馮如玉.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防治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3(5):1223-1225.
[2] 余 健,辛艷飛,宣堯仙.參麥注射液藥理作用的物質基礎研究進展[J].醫學導報,2015,32(4):497-50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