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李娟妮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兒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針對性總結對應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8年5月收治的新生兒8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新生兒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率,并分析具體的不安全因素。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外界因素、技術因素及人員因素等。結論 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較多,可對其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加強對不安全因素的規避,并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保證新生兒護理安全。
【關鍵詞】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1
新生兒出生時間短,各項身體機能尚未完全發育,免疫力低下,具有較多大的突發情況,可見新生兒護理難度大,危險性高,在護理過程中易發生較多的不安全事件,對新生兒的健康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1]。因此針對新生兒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掌握,是為其提供優質護理的基礎和關鍵。為此我院收集88例新生兒針對其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因素進行分析,并為其提供有效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做出下述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收治的新生兒8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17例,日齡5~28天,平均(16.2±1.6)d;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日齡3~27天,平均(15.1±1.8)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基于常規護理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實施對應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生理護理,新生兒出生后,護理人員應明確其生理及心理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其提供包扎和訓練方式,促進新生兒各項機能的發育。保證室內通風良好,實施監測母親情況,避免母親的不良情況對新生兒產生影響。嚴格限制探視時間和頻率,做好護理及醫療器械的清洗和消毒等。②開展護理人員培訓,加強護理人員的??谱o理知識的掌握及操作能力,避免燙傷、針刺傷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加強護理人員的思想教育,保證其擁有同情心、同理心、責任心等。③貫徹落實科室護理相關規章制度,定期開展護理人員操作常規及職責的學習并考核。保證護理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及相關法律法規,使護理人員端正工作態度。定時查房,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新生兒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新生兒發生護理不安全事件共7例,發生率(15.91%),詳情如下:感染3例(6.82%),燙傷2例(4.55%),針刺傷2例(4.55%);觀察組新生兒發生護理不安全事件共1例,發生率為(2.27%),事件為針刺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9500,P<0.05),可見觀察組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率顯著更低。
3 討 論
護理安全指的是進行護理操作時,患者在護理人員未觸發法律法規情況下出現生理或心理傷害、死亡等情況[2]。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蘇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新生兒護理。新生兒抵抗力差,護理難度大,不良事件風險高,因此明確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并實施對應護理,對新生兒成長具有積極影響。
經研究分析,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較多,具體如下:①由于科室內有新進護理人員,其缺乏臨床護理經驗,對護理知識和技能掌握度不足,部分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和應變能力,導致護理不安全事件易發生[3]。②新生兒相比成年患者具有特殊性,新生兒病房實行封閉化管理,不可家屬陪護,加之新生兒無法通過語言表達主訴,因此新生兒護理中存在紅臀、感染等安全隱患,例如新生兒沐浴、行暖箱操作易發生燙傷等不安全事件。③新生兒護理要求高,護理操作繁瑣復雜,新生兒易哭鬧,可導致護理人員產生煩躁情緒,導致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及精神壓力過大,易使得護理人員在這種情緒下發生操作失誤[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針對觀察組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規避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因此該種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綜上,新生兒護理不安全時間的發生與外界因素、技術因素、人員因素等有關,針對不安全因素實施對應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新生兒護理安全性和質量,對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詹淑民,楊艷艷,張 巍,等.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30(2):46-46.
[2] 田碧蘭.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7):117-118.
[3] 唐艷紅.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護措施[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4):115-117.
[4] 李 萍.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7):11387-11387.
本文編輯:劉欣悅